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8564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为0.37%(313/85645),特异性抗体201例(64.22%),其中Rh系统患者最多,达121例(38.67%).针对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外科(0.5...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实验室诊断分析。方法对1627例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包括母婴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热放散试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鉴定试验。结果 1627例病例中确诊为HDN的有163例,其中母-婴血型为O-A及O-B的最多,共占97.55%。确诊为HDN血清学结果中放散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同时阳性最多,占76.07%。诊断为HDN可疑病例血清学结果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最多,占79.55%。在出生后3~7d内确诊HND的患儿数最多,占66.26%。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鉴定试验阳性有6例,其中5例诊断为RhHDN。结论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是早期诊断HDN的有效方法。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采血时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1210例新生儿溶血的患儿通过直接抗人球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检测出20例有ABO以外的抗体,采用聚凝胺技术进行不规则抗筛选,进一步用盐水法、抗人球法、聚凝胺法进行抗体鉴定。结果20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14例,抗-E5例.抗-Hro1例。结论根据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将凝聚胺法筛查出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23例,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复检,然后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验证。以经典抗人球蛋白法为标准,分析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的假阳性率。结果凝聚胺法的假阳性率为8.7%;微柱凝胶法无假阳性;3种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敏感性均高,凝聚胺法有一定程度的假阳性率。广谱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的方法简单,规范,可以代替经典抗人球蛋白法筛查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5.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 IgG卡对6486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coombs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24例,阳性率0.37%。其中,抗-D3例,抗-E4例,抗-C2例,抗-A1 1例,抗-M2例,抗-EC2例,抗-Cc 1例,抗-JKa 2例,抗-JK^b1例,抗-FY^a2例,抗-Le^a 1例,非特异性抗体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 62例(20.8%),抗B 65例(21.8%),抗A+抗AB 87例(29.2%),抗B+抗AB 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 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 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ABO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经验。方法选取7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及母亲血样,常规鉴定ABO血型、患儿血清学三项试验、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同时对产妇年龄、流产次数、新生儿黄疸发生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明确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78例,产妇年龄分布30岁以下共63例(80.8%),有流产史共68例(87.2%),新生儿黄疸发生3天内发生共51例(65.4%)。其中O—A型48例,O—B型30例,发病患儿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16共0例(0%),1:32—64共9例(11.5%),1:128—512共56例(72.8%),≥1:1024共13例(16.7%)。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放散试验阳性78例(100%),游离试验阳性50例(64.1%),直抗试验阳性30例(38.5%)。结论为预防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对孕妇做产前的ABO血型和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筛查极有必要,尤其是曾有生产史、流产史的孕妇,同时及时做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09年-2013年间宁波市江东区O型孕妇ABO抗体筛查情况分析,了解O型孕妇中ABO抗体异常人数和不同血型的抗体效价情况,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12 488例O型孕妇ABO抗体。结果 1:128 2254例,异常率18.05%。其中1:128占44.7%1:256占30.5%1:512占14.5%1:1024占7.6%1:2048占2.2%1:4096占0.5%。结论孕妇血清中ABO抗体效价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为患者提前选择储备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以保证患者及时安全和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应用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对拟输血患者和供血者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2860例被检血清标本中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25例,阳性率为0.97%,其中患者为1.1%(123/10904),献血员为0.1%(2/1956)。在12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中,Rh血型系统抗体102例(81.6%),MNSs血型系统抗体20例(16%),Lewis血型系统抗体2例(1.6%),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0.8%)。Rh血型系统单一抗体79例(63.2%),Rh血型系统混合抗体23例(18.4%),Rh血型系统与其他血型系统的复合抗体11例(8.8%)。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对确保输血安全及有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型免疫性IgG抗体对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免疫性IgG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476例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59.5%(283/47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1.4%(89/28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79.5%(225/28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283/283);在283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由IgG抗A引起者占48.1%(136/283),由IgG抗B引起者占51.9%(147/283).结论:ABO血型为A型或B型的分布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微柱凝胶法检测1610例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微拉凝胶法技术检测O型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血型抗体的水平,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采用BioVue系统微柱凝胶技术,为1610例丈夫为非O型的O型血孕妇进行IgG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1610例O型血孕妇中,IgG抗A(B)总异常率为31.7%。结论微柱凝胶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孕妇血清当中的IgG抗体效价,是产前预报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HD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交叉配血次侧不合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献血者并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保障输血安全。方法通过交叉配血次侧均不相合且复查血型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献血者,并鉴定抗体特异性;将其中4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悬浮红细胞制备为洗涤红细胞,并跟踪其输注效果。结果 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34297例献血者中发现11例为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其中抗-E5例、抗-M4例、自身抗体1例、非特异性抗体1例。两名患者输注抗筛阳性洗涤红细胞后,输注有效,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 常规开展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项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抗筛阳性的悬浮红细胞制备为洗涤红细胞,可以保障输血安全,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应用杂交瘤枝术,用人M型RBC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NS-1融合,筛选出抗M血型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3H_2;经过8个多月连续传代培养增殖良好,仍能稳定分泌效价高、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上清效价1∶512,亲和力11s。通过将此株单抗用于血型检测、标准红细胞谱细胞的鉴定和在法医上检测血痕,均证明此株单抗识别的只是红细胞上的M血型抗原,与其它血型抗原无关。较多克隆抗M型抗原血清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好,是检测MN血型的良好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4.
黑素瘤患者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构建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抗黑素瘤细胞的人抗体。方法 :从 1例长期存活的黑素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提取总RNA ,并逆转录为cDNA。用PCR扩增多样性κ链基因和重链Fd段基因 ,分别构建κ链库和重链库 ,组合为Fab段噬菌体抗体库 ,用两种黑素瘤细胞系对抗体库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 :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达 1.2× 10 8,用两种黑素瘤细胞系进行亲和吸附筛选 ,获得针对其中 1种黑素瘤细胞系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成功地从 1例长期存活的黑素瘤患者体内克隆到特异性抗黑素瘤细胞的抗体 ,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VH、VL)基因并构建单链抗体(ScFv)基因及其表达载体,实现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从分泌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A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获得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的VH、VL基因;利用重叠引物延伸法(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将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并引入连接肽(Linker)编码序列,构建VH-Linker-VL结构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his中,转化BL21(DE3)plysS细胞,IPTG诱导表达;获得的目的蛋白经纯化后,用SDS-PAGE与Westem blotting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间接EHISA、竞争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的活性.结果 克隆的VH基因长度为351 bp,属于鼠抗体可变区重链基因家族I(B)亚群;VL基因长度为339 bp,属于鼠抗体可变区轻链基因家族I亚群;SOE法克隆的单链抗体基因为750 bp;构建的含原核表达载体的菌株经IPTG诱导后,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Mr 32 000的目的蛋白(表达的ScFv);ScFv纯化后,经免疫荧光法、间接与竞争HLISA法检测到该ScFv蛋白具有生物结合活性.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抗人红细胞H抗原单克隆抗体VH与VL基因和ScFv基因,构建ScFv基因的表达载体,实现了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细胞中的活性表达,为基于红细胞H抗原的免疫检测技术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源抗丙型肝炎病毒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人丙型肝炎病毒 (HCV)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库 ,制备人源抗HCV单克隆抗体 (mAb)。方法 用常规RT PCR法 ,直接从 5例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中 ,扩增抗体重链Fd基因和κ轻链基因 ,与噬菌体载体pComb3连接 ,构建噬菌体抗体Fab库。对抗体库进行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亲和选择后 ,以ELISA法鉴定抗HCV噬菌体抗体。结果 RT PCR可有效地扩增出Fd和κ基因 ,并以此构建成容量为 1 2× 10 7的噬菌体抗体库。经 5轮亲和选择可使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高度富集 ,抗HCV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达 96 %。结论 抗HCV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人源抗HCVmAb的制备 ,为HC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otal-βhCG)、游离雌三醇对孕中期妇女进行胎儿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为主的先天缺陷筛查的价值。方法对孕14~21w妇女进行上述三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合母龄、孕周、体重等因素,经过软件计算风险率,对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及B超进行确诊。每例受高危筛查孕妇追踪到胎儿出生。结果 9137例孕妇中,阳性率5.94%。筛查出DS高危365例,阳性率3.99%胎儿神经管畸形高危85例,阳性率0.93%,18-三体综合征高危93例阳性率1.02%,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及B超进行确诊4例。低危中发现唐氏综合征1例。结论利用孕妇孕中期三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对胎儿先天缺陷产前筛查尤其是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及胎儿染色体异常等筛查,是重要有效手段之一;产前筛查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1.收取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资料;2.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因素及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出生的286例新生儿,在出院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96例转诊至我科的疑似听力障碍患儿进行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对未通过者进行声阻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全面的综合检查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给予相应干预措施。结果286例新生儿,其中初筛有40例(13.99%)未通过筛查,42天复筛DPOAE,最后有3例需行ABR检查,经过听力学初步评估发现2例(发病率为6.99‰)有听力损失,其中正常新生儿1例(发病率为3.94‰),高危新生儿1例(发病率为31.25‰)并作相应诊断和干预;转诊疑似听力损失患儿96例,确认听力损失78例(81.25%),其中轻度2例(2.5%)、中度7例(9.0%)、重度25例(32.1%)、极重度44例(56.4%),发现确诊年龄在6个月~3岁范围内。结论3个月内早期诊断和6个月内早期干预是必要的,以便尽早发现患儿及时给予干预。推行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加强耳聋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防聋治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GCRG213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IS-GCRG213融合蛋白,并以所获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鼠mAb。采用ELISA、Westernblot法鉴定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CRG213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S-GCRG21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经常规的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GCRG213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法检测腹水的效价可达到1∶106,Western blot证实该抗体可与重组HIS-GCRG213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显示GCRG2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结论:成功地制备出2株抗GCRG213的mAb,为进一步研究GCRG213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