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保留脾的动脉吻合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按层次解剖法对25县尸检的脾静脉及其周围结构包括肝静脉长度,以及脾静脉与第Ⅰ腰椎、腹腔动脉、胰腺、右肾静脉的吡邻关系等进行观测。结果:脾静脉长度为11.8±1.75cm,中段宽径为1.22±0.14cm,脾静脉与左肾静脉大多平行,间距为2.67±0.59cm。结论:脾静脉的门静脉端管径大(1.34±0.2cm),有一定弹性,与左肾静脉根部相距近,行脾肾静脉吻合张力不大,有利于施行脾肾静脉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者,男,66岁。因健康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4cm×5cm占位7天于2008年7月4日以“肝占位待查”收入院。患者无特殊不适,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无肝炎史。查体:无黄疸,腹软无压痛与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触及肿块,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化验:肝功能TB29umol/L,GGT228U/L,HBsAg(+),余正常,空腹血糖7.0mmol/L。血、尿、粪常规、凝血酶原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正常正常。AFP15.69ng/ml,CEA9.62ng/ml。肺X片未见明显异常。肝占位穿刺病理:找到癌细胞,肝细胞肝癌。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2岁,因左上腹部不适半月入院。查体:左上腹触及一巨大肿块,下极平脐,内侧缘超过中线0 5cm ,质硬,边缘清楚,稍活动。B超提示脾肿瘤。手术所见:脾门区见一肿块6cm×5cm×4cm ,未超出脾包膜;脾脏与肝左叶部分粘连,沿脾动脉、大网膜、肝门腹主动脉旁可见成串肿大的淋巴结。病理检查 眼观:摘除脾标本1个,质量6 0 0 g ,11cm×7cm×4cm ,脾门区、包膜下见一6cm×5cm×4cm肿块,肿块无包膜,境界尚清楚;切面灰白色灰红色相间,呈花纹状、质硬。脾脏另一侧见一5cm×1cm×1cm灰黄色组织质实,位于脾包膜内。镜检:瘤组织由大片增生的纤维结缔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持续性钝痛,腰背部疼痛伴头晕、全身乏力4个月,无发热,近日症状加重而就诊。查体:慢性病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左上腹压痛明显,未扪及包块。化验检查:血常现正常。X线检查:胸片示未见异常。B超检查:肝肾无异常,脾脏不大,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之圆形低回声区,境界清晰,内缘欠整齐,壁厚0.3cm,最大一个病灶为1.38cm×1.04cm,较大无回声区内见大量弱回声光点漂浮,较小的内部均为无回声。  相似文献   

5.
余永胜 《医学信息》2003,16(5):258-25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干部。主因反复纳差,腹胀3年,阴囊积液1年。3年前感疲乏、食欲差、腹胀、右上腹隐痛。查肝功能轻度异常,多次住院按肝病治疗,疗效欠佳,近一年症状加重,并出现阴囊积液。查体:面色灰暗、无黄疸,未见蜘蛛痣,肝掌(+),心肺无异常,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征(+),肝肋下未及,脾肋下三指,质中等。阴囊大量积液,双下肢浮肿伴暗褐色色素沉着。经泌尿外科会诊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初步诊断肝硬化腹水。经保肝、利尿对症及输注白蛋白新鲜血浆支持治疗,腹水阴囊积液消退,停药后腹水阴囊积液又复出现。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次,呕出暗红色血约400ml,解黑便共约600g。经补液、止血治疗,未再次出血。查肝功能ALT正常;钡餐造影食道静脉曲张;ECG正常范围内;胸片无心影扩大;B超示肝脾肿大;下腔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影增宽,肝段下腔静脉距右房入口5cm处狭窄。经  相似文献   

6.
马尔尼菲青霉病(附一例尸检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 患儿 ,男性 ,1岁 .因发热 5天 ,排尿哭闹 3天于 2 0 0 2 .8.12入院 .发热为中高热型 ,无咳嗽 ,3天前排尿哭闹伴尿少 ,无脓血尿 .体查 :重病容 ,神志清 ,双肺呼吸音粗 ,无罗音 .肝大肋下 4cm .脾大左肋下 1cm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 2 0 .9× 10 9/L ,中性白血球 6 6 % ,淋巴球 2 5 % ,髓细胞 4 % ,嗜酸性白血球 2 % ,大单核3% .小便常规 :WBC 0~ 2 ,RBC艹 .血液细菌培养 :无细菌生长 .X光检查 :右下肺感染 .B超 :①肝大 ,肝内弥漫性病变 ;②脾大 ;③少量腹水 ;④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临床诊断 :肺炎合并多器官功…  相似文献   

7.
例1,男,38岁,因肝区疼痛伴畏寒发热、乏力、厌食2天入院。曾在外院行抗感染治疗有效,但时好时发。体检:无黄疸,肝肋下1.5cm,有触痛,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清AFP阴性,肝功能正常。B超及CT平扫均考虑肝癌。术前临床诊断:(1)原发性肝癌;(2)肝脓肿。剖腹探查行肝左叶完全切除。术后未行放、化疗,每3个月复查,现随访6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患者健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患,男,32岁。因腹胀,纳差,乏力,尿黄一周于1994年6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体检,T:36.3℃。BP:16/12kP8;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右肋缘下未触及,脾肋下2cm,质软,腹水(-);神经系统无异常。入院后实验室检查:Hb 11.5g/L,RBC 408×10^12/L,WBC 13.3×10^9/L。  相似文献   

9.
肝脏癌肉瘤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肝功能异常20年。HBsAg、HBcAg(+),AFP17.27μg/L,肝脏肋下2.0cm,质地中等,脾肋下1.0cm。影像学显示肝左右叶各见一圆形占位,直径分别为2.0cm及5.0cm。肝结节性硬化,脾肿大。胸部CT示两肺无异常。上腹部MR平扫及血管重建、肝脏血管CE—MRA示: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脾动脉扭曲。临床诊断为肝左右叶多中心型原发性肝癌、结节性肝硬化、脾肿大。  相似文献   

10.
肝脏原发性巨大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因腹胀2个月入院,无腹痛、恶心、呕吐,无发酸、烧心、黄疸.体检: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一大小10 cm×10 cm×8 cm包块,质硬,无压痛,脾未触及,无转移性浊音;肝功能检查正常;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各项病原学检查均呈阴性;各项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AFP<20 μg/l,CEA 13.2 μg/ml.CT示肝占位,肝癌可能性大.初步诊断:肝脏肿瘤.随行肝肿瘤及肝左叶切除.  相似文献   

11.
肝豆状核变性二例汪广俐例1男,8岁,因肝脾肿大1月余入院。1年前患过“肝炎”(院外诊断)。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7cm,边缘钝、质中、表面光滑,无触痛。脾肋下4cm,质中,无腹水。实验检查:WBC7.2×10...  相似文献   

12.
一、临床资料 病例,患儿,男,3岁。因进行性腹胀、消瘦5月余入院,无腹痛及呕吐,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肝病、腹水”,给予保肝、利尿及放腹水治疗,无好转。体检:消瘦体型,胸部呈“漏斗状”,肋间隙变窄,心肺未见异常,腹极度膨隆,肿块边缘不清,表面光滑、囊性、无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穿抽出淡黄色液体,李凡他试验(+)。腹部B超:肝胆脾未见异  相似文献   

13.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女,13岁,发现左上腹包块2月,于2000年5月9日入院。查体:左上腹膨隆,脾肿大Ⅲ度,超过脐水平线3cm,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推动,肝未扪及,腹水征阴性。辅助检查:Hb 120g/L,WBC2.64×10~9/L,N 90%,L 10%,出血时间1min,疑血时间10min,血小板240×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B超示脾肿大,胸片示双肺野清晰,心膈正常,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术前诊断:巨脾伴脾功能亢进 2000年5月11日在硬膜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5岁,主因"面部水肿2年余,反复呕血、黑便1年余"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贫血貌,肝病面容,面部水肿,颜面部及胸前可见散在蜘蛛痣,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脏于肋下未触及,脾脏于左肋下5cm可触及,质稍硬,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午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2×109/L,血红蛋白64g/L,血小板75×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25u/L,白蛋白31.9g/L,总胆红素61.1umol/L,碱性磷酸酶959u/L,谷氨酰胺转肽酶180IU/L;免疫球蛋白IgG17.79g/L,IgM12.33g/L, IgE282.85IU/mL;甲、乙、丙、丁、戊肝炎抗体均阴性;腹部B超提示:慢性肝实质损害,符合肝硬化表现;门脉高压;脾大伴脾静脉增宽;腹水。该患者已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及药物性肝炎所致肝硬化,在外院明确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目前病情已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阶段,出现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脾功能亢进等门脉高压症表现,本次为行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入院。因自身免疫性肝病并不常见,就此病例和大家共同学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0岁,肝区痛,上腹部胀满,伴有间断乏力2年。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血制品注射史,家族中无甲状腺疾病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体检:无黄疸,无肝掌及蜘蛛痣,甲状腺不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肋下、剑突下未触及,无腹水。实验室检查:ALT:386IUL,HBsAg(+),HBeAg(+),NBcAb(+)。B超检查发现肝区回声粗糙,脾厚5-5cm。肾功、血糖、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1998年1月开始接受干扰素α1b(赛若金)治疗,300万U。前两周每日注射1次。…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6岁。患儿健康体检时发现有上腹肿块于1993年5月12日入院。既往无肝病史及腹部外伤史。查体:右肋缘下6cm处可触及肝脏,无压痛。CT扫描示左肝占位性病变。手术中见在肝内叶右肝前下缘表面有一7cm×5cm肿块,表面呈结节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易剥离。肝其他部位光滑,色泽、硬度正常。病理检查:8cm×7cm×4cm的黄绿色肝组织一块,表面遍布0·2~0.4cm的结节,无包膜,质地中等。见切面灰白色,宽窄不同的结缔组织将肿块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岛屿状结构。镜下:肝的正常结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被纤维结缔组织分割的大小不等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17.
患儿 女,8岁,以“巩膜黄染3月余”,在当地医院就诊并入院治疗。患儿在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巩膜黄染,入院两周后肝功示:总胆红素93.2μmol/L(正常值:5.1—28.0μmol/L),给予保肝治疗15天,效果不佳,黄疸加重,来本院就诊,以“溶血性黄疸”收入院。经门冬氨酸钾锌和维生素C治疗8天,黄疸有所消退。患儿无发热、恶心、呕吐及厌食等症状。CT检查显示:肝脾稍大,无其他异常。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患儿表型、智力正常,为第1胎第1产。其父亲表型、智力正常,间接胆红素63μmol/L(正常值:2.0—14.0μmol/L)。  相似文献   

18.
患患 男,50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周于2006年12月入院。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5年,未曾治疗。体检:腹稍隆,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末扪及,肝区及双肾区无扣痛,肝功能检测:总蛋白59g/L。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血甲胎蛋白(AFP)为52.44μg/L。  相似文献   

19.
病例患儿,女性,G1P1,足月妊娠,顺产。1分钟Apgar评分5分。短肢畸形,出生后1天死亡。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及遗传病史;妊期无致畸物质接触史。查体:体重4kg,头围32cm,身长45cm.坐高35cm。面容丑,呈老人样,鼻塌,前额突,耳位低。耳长3.2cm。颈部短。胸廓狭窄,腹大呈膨隆,肝大助下5.5cm,剑下5.5cm。四肢短呈外展外旋位,双手为通贯手。皮肤堆积呈藕节状,上下肢均堆积成三节。X线检查:四肢管状骨粗短、弯曲,干骺端膨大,以股骨明显,呈“电话接受器”状。脊柱椎体扁平,呈“H”状,高度仅达正常椎…  相似文献   

20.
曾有人把脾切迹过深报导为“双脾”,而有的资料上把脾切迹极度加深称为“分叶脾”。作者在一具成年男性藏族尸体标本上发现一例典型的分叶脾。脾的位置无异常。脾长10.5cm,宽7.1cm,厚4.5cm,重175.3克。在脾膈面中部,有一横裂完全将脾分为上下两叶,横裂的前后端各与脾前、后缘的一个切迹相通。在下叶中部,还有一条从前缘向后长3cm的裂隙,不完全地将下叶分为上下两部,此裂为脾前缘的切迹深陷而成。脾前缘共有4个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