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以提高IU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洛阳市生殖医学研究所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到我中心行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1253个周期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排卵方案分组,自然周期组(NC组)425个周期,氯米芬组(CC组)157个周期,来曲唑组(LE组)60个周期,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260个周期,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组(CC+HMG组)216个周期,来曲唑+尿促性腺激素组(LE+HMG组)135个周期,比较NC组和促排卵组以及不同促排卵组之间的一般情况、临床结局。结果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均高于NC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低于CC+HMG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低于LE+HMG组(P0.05)。结论自然周期IUI安全性较高,排卵障碍患者行促排IUI是不错的选择,口服药物联合针剂促排可显著提高IUI治疗周期妊娠率,LE在促排卵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远期影响有待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中心2006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的1073个周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组,促排卵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组,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低于促排卵组,分别为8.6%和20.0%,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促排卵组中FSH组妊娠率最高,为45.5%,尿促性腺组(HMG)、克罗米芬(CC)+HMG组和来曲唑+HMG组妊娠率相似,分别为22.0%、18.8%和20.0%,三者比较无差异,但三者明显高于CC组或来曲唑组(13.9%和10.6%)(P〈0.01)。自然周期组无自然流产、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流产率13.9%,多胎妊娠率19.2%,OHSS发生率0.5%,40例多胎妊娠中35例和5例OHSS均发生于HMG组。结论促排卵组IUI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但促排卵增加多胎妊娠、流产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中FSH、CC+HMG或来曲唑+HMG在保证较高妊娠率的同时,相对减少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促排卵在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的促排卵方法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以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6月间在我院不孕专科就诊的 195对夫妇作为观察对象 ,分为 3组 :CC/HCG组 ,共 10 3例 ,379个周期 ;CC/FSH/HCG组共 5 8例 ,16 4个周期 ;自然周期对照组 ,共 34例 ,5 5个周期。结果 自然周期对照组的周期妊娠率为 7 3% ,病例妊娠率为 11 8%。CC/HCG组的周期妊娠率为 12 0 % ,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CC/FSH/HC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病例妊娠率为 34 6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CC/FSH/HC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C/FSH/HCG组周期妊娠率为 2 2 6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例妊娠率为 6 0 3%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采用CC/HCG或CC/FSH/HCG促排卵可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CC—HMG—HCG结合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对92例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有排卵障碍的患者,应用CC-HMG-HCG促排卵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采用丈夫精子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治疗妊娠49例(49/92),妊娠率为53.26%,治疗总周期为129周期,周期妊娠率为37.98%(49/129),结论:CC-HMG-HCG促排卵及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授精方法与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各种因素。方法558对不孕夫妇采用不同促排卵方式和授精时间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共进行了623个周期治疗,周期妊娠成功率为13.3%。授精时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为9.70±2.29mm。使用药物促排卵患者中,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组(HMG)组和CC+HMG组的IUI成功率分别为28.2%、5.2%和25.0%,HMG组与CC组及CC+HMG组相比差异显著(P分别等于0.000及0.001)。单次或双次IUI的成功率分别为10.9%和14.4%,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5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为自然周期排卵、以何种药物进行促排卵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UI成功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对最佳操作点进行判定,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05mm时最容易成功妊娠。结论年轻、克罗米芬促排卵、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05mm者IUI容易成功。单次或排卵前后双次IUI与妊娠成功率无关。  相似文献   

6.
宫腔内人工授精97个周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选择84对患者97个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按自然周期、克罗米芬(CC) 补佳乐 HCG、克罗米芬(CC) HMG HCG分为三组进行围排卵期IUI技术比较。结果 84对患者进行97含属期IUI,自然周期11个,有1例妊娠,妊娠率0.09%;克罗米芬(CC) 补佳乐 HCG组57个周期,有8例妊娠,妊娠率14.04%:克罗米芬(CC) HMG HCG组29个周期,有6例妊娠,妊娠率20.69%。结论 使用促排卵药物,尤其克罗米芬(CC) HMG HCG组,诱发排卵数目多,子宫内膜厚。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来曲唑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LE+HMG)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年龄不超过38岁,因不明原因不孕行AIH治疗,共580对夫妇(1191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按是否促排分为6组,包括自然周期组512个周期、单纯克罗米芬促排(CC)131个周期,单纯HMG促排126个周期,CC+HMG促排148个周期,单纯LE促排133个周期,LE+HMG促排141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促排卵联合AIH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p);5种促排卵方案里,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LE+HMG组显著高于单纯LE组和CC组(P0.05),而与CC+HMG组及HMG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HMG组双胎率相对最高(%),LE+HMG组的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及宫外孕率(%),显著低于另4种方案组(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AIH治疗,可获得相对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流产率和多胎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宫腔人工受精(IUI)中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促排卵并行IUI的不孕患者109例共163个周期,分为5组,A组为来曲唑;B组为氯米芬;C组为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D组为氯米芬联合HMG;E组为HMG;月经周期第8天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20 mm,或尿黄体生成素(LH)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10000 IU,之后24~36h进行IUI;观察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HCG日成熟卵泡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C组最高为96.8%;B组最低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E组为25.0%最高;B组为4.8%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双胎妊娠2例,C组发生双胎妊娠1例,A组发生四胎妊娠1例。C组发生OHSS1例。结论在IUI中各种促排卵方案获得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G能促进多个卵泡生长及子宫内膜发育,联合用药可弥补单用氯米芬导致的内膜薄等缺点,增加临床妊娠率;促排卵过程中须重点控制优势卵泡数量,尽可能减少OHSS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30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精液采用混匀上游法,对301例不孕症患者进行IUI。结果301对夫妇,行435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78个周期,累积妊娠率24.9%,周期妊娠率17.93%,其中2例发生宫外孕,葡萄胎2例,7例双胎或多胎,48例单胎,19个周期流产,其余孕期顺利。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妊娠率,而3组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注射HCG后授精时间4组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影响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以提高IU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2个IUI治疗周期的159例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时机、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促排卵周期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P〈0.05);小于等于30岁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30以上组(P〈0.05);随不孕年限延长临床妊娠率降低、单次排卵前、单次排卵后和双次授精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IUI治疗周期数以3个周期为宜、不孕原因与临床妊娠率有关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促排卵方案和年龄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超声监测下观察使用中西药物促排卵前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情况。评价药物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不孕症210例患者进行常规用药前妇科检查及用药后卵泡发育及排卵监测,观察三个周期,观察有无优势卵泡、排卵率、妊娠率、卵泡黄素化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结果 210例不孕症患者经克罗米芬(CC)和尿促性素(HMG)促卵泡生长及绒促性素(HCG)促排卵,辅以中药和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促排卵。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成三组观察药物疗效,一组,cc组,二组,HMG组,三组,联合用药组。三组的优势卵泡率分别为46%,64%,94%;排卵率分别为30%,46%78%;受孕率分别为11%,28%,57%;无优势卵泡率分别为:34%,22%,5%。卵泡黄素化率分别为:14%,0.9%,0.1%;卵巢过度刺激率分别为:0.9%,0.4%,0%。结论 CC+HMG+HCG+中药联合应用促排卵效果较好,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cc+HMG+HCG+中药是不孕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大大提高了受孕率,成为不孕症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不孕症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浙江省妇保院生殖中心门诊1244对不孕症实施治疗1640周期,根据不同的病因分析比较统计临床妊娠率。结果每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11.10%,每例临床妊娠率为14.63%。原发不孕组妊娠率高于继发不孕妊娠率(18.4%对9.7%),管性因素不孕组临床妊娠率(4.4%)显著低于不明原因(25.08%)、排卵障碍(18.48%)、男性因素(12.59%)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2.62%)(P0.01),后四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以不明原因组最高。女方年龄影响妊娠率。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治疗非输卵管因素引起不孕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补肾助孕中药对促排卵后子宫内膜LIF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给予患PCOS的不孕妇女两种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克罗米芬(CC)/hCG或CC/hCG加服中药方案。选择促排卵周期中单卵泡成熟排卵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C/hCG促排卵者26例,为A组;CC/hCG同时服用补肾助孕中药促排卵者28例,为B组。同期选择25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为对照组,为C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3组妇女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LIF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LIFmRNA在3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均有表达,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B、C组均高于A组(P分别〈0.05、0.01),差异有显著性;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CC/hCG促排卵治疗降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加服补肾助孕中药后改善了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拮抗剂)分别配伍HMG与基因重组促卵泡素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控制性超排卵的效果,并比较两种不同组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结局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前次IVF—ET治疗失败,证明是卵巢低反应,要求再次IVF—E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GnRH拮抗剂+HMG方案.共40周期,B组使用GnRH拮抗剂+果纳芬,共40个周期。将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FSH水平、周期取消率、hCG日血清E2水平、LH水平、受精方式、自然流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FSH水平、受精方式、周期取消率、自然流产率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hCG日血清E2水平、LH水平、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上述指标以GnRH拮抗剂+HMG组为高。结论GnRH拮抗剂与HMG配伍,对卵巢低反应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超排卵治疗方案,与GnRH拮抗剂与基因重组促卵泡素组合相比,可以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并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助孕方式用于小卵泡排卵性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301例小卵泡排卵患者的455个自然监排周期和459个促排卵助孕周期,根据患者输卵管情况及配偶精液结果,在病人知情同意条件下分为用药促排组、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根据具体发育情况决定促排用药及剂量。比较三组间排卵日/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最大卵泡直径、Lufs发生率、OHSS发生率、周期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经以上助孕方式治疗后IVF-ET组的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其他两组,Lufs发生率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OHSS发生率及多胎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促排组及AIH组中应用克罗米芬(CC)、尿促性素(HMG)、CC+HMG的三种用药方案中,CC+HMG周期妊娠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早期流产率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促排卵治疗对小卵泡排卵的患者有明显疗效;促排药物使用CC)联合HMG则有利于减轻CC的副作用,避免HMG引起的卵泡过小即排卵的情况,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在药物促卵泡发育的同时,根据患者适应症采用辅助助孕技术AIH或IVF可进一步提高妊娠率,是小卵泡排卵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Questioning the efficacy of Fallopian tube sperm perfu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iency of standar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 and Fallopian tube sperm perfusion (FSP)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Ninety-six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in 100 cy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ose randomized to standard IUI included 48 patients in 50 cycles [25 clomiphene citrate only and 25 clomiphene citrate/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hin (HMG) cycles] (group I). Patients subjected to FSP included 48 patients in 50 cycles (18 clomiphene citrate only and 32 clomiphene citrate/HMG cycles) (group II). The overall pregnancy rate per cycle (16% versus 18%)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wo groups. The pregnancy rates were also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when compared for the cause of infertility: ovulatory disorder 16.7% versus 16%, tubal impairment 10% versus 9.1%, cervical hostility (no pregnancy occurred in this group) and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21.4 % versus 25 %. The overall pregnancy rate (for the two groups) appeared higher when clomiphene citrate/HMG was used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21.1%) than when clomiphene citrate only was used (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