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胜 《中外医疗》2016,(34):105-10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确切效果。方法回顾式分析该院2013年2月_2015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81例,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观察组40例,应用常规方式治疗的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的评分,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的结果为(2.38±0.1﹚分,对照组VAS评分的结果为(7.18±2.5﹚分,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凯诚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31-131,13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PVP组明显优于非PVP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安全、便捷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50例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观察疼痛缓解优良率。结果患者治疗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1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优29例(58.00%),良19例(38.00%),差2例(4.00%),优良率为96.00%。结论经椎体成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预防相邻椎体再骨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密度。结果观察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可增加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术后l用及术后3月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l周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月VAS评分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基本等同对照组。结论PV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增强椎体稳定性,预防骨质疏松及其他并发症疗效显著,后期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性,建议对不能耐受长期卧床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骨外科6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率、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法(ADL)评分;然后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PKP+术后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PKP,比较2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术前与术后2组伤椎高度平均恢复率、Cobb角、ADL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和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P结合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康复训练显著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修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与椎体中部高度明显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58例,其中7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78例患者采用PVP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和JOA评分值。结果:治疗后PVP组患者VAS和JOA评分值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2007年4月—2014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骨科65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36例,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9例,观察术后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及术后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25±6)min明显少于双侧组(45±5)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8.3%,与双侧组6.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侧组术中X线曝光(10.5±2.5)次,明显少于双侧组(19.4±3.0)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术后24 h、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进行X线照射次数少,费用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低黏度骨水泥组(n=20)和高黏度骨水泥组(n=20).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术后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情况.结果 低黏度骨水泥组和高黏度骨水泥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05).结论 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具有更好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闫彩霞 《中外医疗》2016,(30):168-170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参与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24±1.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6±1.35)分,ADL评分为(18.84±4.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0±3.39)分(P<0.05)。结论在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优质护理能够促使患者更好更快恢复,提高其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疼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高猛  廖晓凡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80-781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5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性9例,爆裂性骨折6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2例中,呈完全性神经损伤8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结果经随访,采用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观察其高度矫正情况,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0%,术后9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术后98%。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0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3例。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物椎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出生物椎体 (biologicalvertebralbody ,BVB)模型 ,探讨其相关属性。方法 利用新鲜牛股骨髁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制成BVB模型 ,并对成分分析、生物力学强度、超微结构、交叉抗原性、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做了详细报道。结果 用灰重法测得牛骨BVB的无机物含量为 71 .5 % ,有机物含量为 2 8.5 % ,Ca :P比例为 3 .5 :1 ;动物体内植入试验局部无淋巴细胞浸润 ;生物力学强度检测其最低抗压强度为 31 2 .5kg ;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其孔隙率为 70 % ,孔径 390± 1 82um ,扫描电镜显示其表面 ,形状为绒毛状、小梁状和山嵴状 ,骨内无组织成分 ,BMG及BMP呈膜状或条状吸附在孔隙内 ;交叉抗原研究检测结果为受试动物免疫血清中无抗人体组织的抗体产生 ;卫生学检查未出现菌落。结论 生物椎体作为替代材料在椎体置换及椎体融合的优点 :(1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 )合适的力学强度。 (3)天然的网状结构和孔隙率利于BMG及BMP的充填。 (4)能为宿主吸收替代。 (5)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 (6)来源广泛 ,加工贮存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于2009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 n=35)与实验组(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n=35),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及Cobb角、残余尿量、强烈尿意、初始尿意的膀胱容量分别为(3.28±0.45)d、(76.52±9.12)min、(17.91±2.24)mL、(2.01±0.82)分、(36.15±4.27)mL及6.15±0.69)°、(63.75±7.23)mL、(456.6±51.8)mL、(241.5±28.6)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优良率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椎间隙高度(12.65±2.83)m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利于纠正后凸畸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析66例,胸椎8例,腰椎58例。其中2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行椎板减压脊髓探查术。结果:被压缩的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均恢复到90%以上,椎管扩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AF内固定系统配合椎板减压是治疗胸腰椎骨析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患者椎体几何学畸形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和止疼状况及椎体几何学形态变化情况。结果PVP组手术正常形态及矫正率为18.3%,明显低于PKP组36.7%(P<0.05);同时两组患者手术后椎体压缩后凸成角畸形方面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PKP组明显优于PVP组(P<0.05)。PVP组手术后VAS评分(2.33±0.92)明显低于术前(7.76±0.99)(P<0.05);PKP组术后VAS评分(2.35±0.91)明显低于术前(8.01±0.89)(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几何学畸形完全恢复正常态患者VAS评分为2.59±0.91,未完全恢复患者VAS评分为2.30±0.9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PKP手术治疗,均能达到较好的止疼效果,促使患者部分伤椎体恢复正常;在椎体几何学畸形矫正方面,PKP明显优于PVP,针对椎体严重畸形的患者,建议运用PKP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穿刺技术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无神经损伤的1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路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技术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为不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技术的传统正中切口入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ob角矫正度、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记录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复位良好;手术时间、Coob角矫正度、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功能标准评价,两组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穿刺技术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其手术入路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骨科应用的手术改良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22例椎动脉DSA检查结果,介绍动脉法DSA(IADSA)检查方法,着重就椎动脉的解剖、静脉法DSA(IVDSA)和IADSA的优缺点及DSA检查的副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对于拟诊为椎动脉型或以椎动脉型为主的混合型颈椎病最好采用IADSA检查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19.
2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5例椎体压缩程度〉75%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根据椎体压缩骨折形态,选择单侧或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测量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1.7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7±3.1)%恢复至术后的(5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为(50.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8.1±1.4、91.1±2.3,术后分别为2.6±0.9、30.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1±0.5、26.1±5.1,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