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补肾活血方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给予患PCOS不孕妇女两种不同的促排卵治疗,A组为用克罗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成功者;B组为用补肾活血方加CC/HCG促排卵成功者。月经周期正常妇女设为C组。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三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降钙素(CT)mRNA的表达,同日用阴道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结果 着床期子宫内膜CTmRNA表达比较,A组分别低于B、C组(P分别〈0.05、0.01),B组和C组之间无差异(P〉0.05)。着床期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增强了着床期子宫内膜CT的表达,推测中药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磷酸化AKt(pAKt)在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8份原发性不孕症、不明原因性不孕症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30份继发性不孕症、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用SP免疫组化法确定两组患者子宫内膜pAKt与白血病抑制因子(UV)的组织学定位及半定量表达。结果LIF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均主要定位在腔上皮和腺上皮胞浆,pAKt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位于间质细胞且呈胞浆强表达。两组患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sP免疫组化法):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表达量较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中IVF/ICSI后未妊娠者子宫内膜LIF与pAKt表达量较妊娠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不孕原因之一,着床期子宫内膜pAKt表达降低可能是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输卵管因素继发不孕妇女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助孕过程和结局,探讨基础睾酮(T)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岁~35岁的123例第一周期长方案IVF—ET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新鲜周期的妊娠情况T水平的ROC曲线切割值、本中心对高T水平预降调至理想范围高值0.7ng/ml及T正常高值分成3组(A、B、C组),同种方式将同期输卵管因素继发不孕病例271例分成3组(Ⅰ、Ⅱ、Ⅲ组),分别比较组间助孕过程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2PN受精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A、C组(P〈0.05);I组可利用胚胎数、成熟卵子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结论基础T水平较低时妊娠率明显下降。30岁~35岁妇女,基础T水平在0.45ng/ml~1.02ng/ml时能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胶对诱导排卵助孕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将56例68周期在诱导排卵周期中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或指导同房助孕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自月经周期第7天开始给予阿胶口服治疗,每天用生胶量30g,至下次月经或证实临床妊娠为止。结果月经周期第7天至排卵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增长值A组为(3.10±1.32)mm,B组为(3.88±1.54)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每日增加数分别为(0.49±0,23)mm和(0.62±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彩色B超监测排卵日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B组较A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胶能增加诱导排卵助孕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加速子宫内膜的增长并改善子宫动脉血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OS与非PCOS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差异。方法选取8例PCOS不孕患者并行IVF-ET长方案超促排卵治疗,同期选择8例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行IVF-ET长方案的非PCOS不孕患者为对照组,在取卵后7天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αvβ3,用RT-PCR法测定同源框基因HOXA-10的表达。结果控制性促排卵后PCOS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vβ3及HOXA-10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OS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后仍存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蓉  乔杰  王威  李美芝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0):23-25,F0002,F0003
目的探讨正常妇女与PCOS妇女促排卵治疗后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的改变,包括整合素αv、MMP9、TIMP1、VEGF和LIF的表达。方法12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对照组)和8例PCOS患者经过促排卵治疗后(P-COS组)均在着床期取子宫内膜进行integrinαv、MMP9、TIMP1、VEGF和LI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OS组E2、P水平高于正常组,但E2/P比值变化幅度大,PCOS组着床期子宫内膜中integrinαv、MMP9、TIMP1、VEGF和LIF表达均弱于对照组。结论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E2、P分泌不协调,导致着床期子宫内膜integrinαv、MMP9、TIMP1、VEGF和LIF表达减弱,进而影响着床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这可能是造成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高排卵率、低妊娠率和高流产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PCOS排卵障碍及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组(LE+中药,n=30),CC组(CC+中药,n=30)。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3个月经周期内两组的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内膜和受孕的情况。结果排卵情况:两组的卵泡直径≥16mm,卵泡数、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子宫内膜及宫颈粘液情况: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A型内膜、宫颈粘液平均评分与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孕情况:LE组妊娠率为73.33%,CC组妊娠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与CC均有促卵泡生长作用,LE可作为CC反应不良患者促排卵的替代治疗,LE较CC有较高的妊娠率,可能与其不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_ET)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80个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口服避孕药+短方案(A组)和长方案(B组)治疗,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与长方案组相比口服避孕药+短方案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无显著变化(P〉0.05),但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显著减少,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口服避孕药+短方案进行超促排卵可以提高IVF-E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nRH antagonist治疗PCOS病人的IVF—ET结局。方法将2006年4月至6月42例临床诊断为PCOS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GnRH antagonist治疗组18人和GnRH agonist长方案对照组24人,记录促性腺激素的用量及其用药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雌激素水平,周期取消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等。结果两组促性腺激素的用量及其用药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和卵裂率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hCG日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子宫内膜是增厚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率和着床率经X^2。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 antagonist治疗PCOS妊娠率和着床率均升高的,而卵泡的发育、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不受影响。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为影响着床率和妊娠率的主要因素,GnRH antagonist用药是安全和高效的,为促排卵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阴道超声结合尿LH试纸预测排卵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TVB)结合尿LH(黄体生成素)试纸预测不孕妇女的卵泡发育、排卵时间及促/超排卵时机掌握的临床意义。方法 阴道超声结合尿LH试纸测定108个自然月经周期(A组),75个CC周期(B组)、42个HMG周期(C组)的卵泡生长、尿LH峰、排卵、子宫内膜情况。比较3组卵泡生长速度、优势卵泡数、排卵时间、过早LH峰和LUF(黄素化未破裂卵泡)发生率、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性。结果 比较3组卵泡生长速度,B组与C组明显快于A组(P〈0.01)。优势卵泡数:B组与C组的优势卵泡数均高于A组(P〈0.01)。尿LH试纸测定阳性结果的排卵率91.26%(188/206)。C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A组和B组(P〈0.001)。C组LUF周期发生率16、67%,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与C组周期过早LH峰发生率12.8%。尿LH峰后100%在48h内排卵。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尿LH试纸测定对监测卵泡生长及预测排卵是一个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方法。连续的尿LH试纸测定更能动态的反映卵泡生长并准确预测排卵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发代谢综合征(MS)的育龄妇女在诱导排卵前予口服避孕药及比格列酮行预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确诊PCOS的育龄妇女383例,均有排卵稀发或排卵障碍。分为对照组(无并发Ms者,直接诱导排卵治疗)106例;观察组A(并发MS者,直接诱导排卵治疗)52例;观察组B(并发MS者,诱导排卵治疗前行预处理)22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B和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均高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的临床妊娠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诱导排卵的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并发Ms育龄妇女诱导排卵前行预处理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种方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疗效。方法 将34个病例56个治疗周期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A组(HCG组),B组(单次GnRH—a组),C组(GnRH—a+HCG组),观察3组患者的妊娠率,排卵率,并分别于HCG/达必佳注射日及排卵后7日抽取外周血测LH,P,观察各组有无差异。结果 3种治疗方法的排卵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排卵率显著高于B组,A组。而3组的妊娠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HCG/达必佳注射日3组血LH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低于A组与B组,而血P值则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卵后7日血P值3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高于C组,C组高于B组。结论 GnRH—a+HMG方案能有效的降低HCG注射日LH值。提高LUFS患者的排卵率,但妊娠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204例不孕症患者371个周期行IUI治疗,随机分为4组: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组共102个周期,克罗米酚(Clomiphene,CC)组98个周期,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HMG/HCG)组120个周期,CC/HMG/HCG组51个周期,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CC/HMG/HCG组(19.6%)与HMG/HCG组(20.0%)的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NC组(6.9%)及CC组(8.2%)(P〈0.01)。CC/HIMG/HCG组的HMG用药量和用药天数显著小于HMG/HCG组(P〈0.05)。结论CC/HMG/HCG和HMG/HCG促排卵联合IUI均能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CC/HMG/HCG促排卵药费支出少,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超声监测下观察使用中西药物促排卵前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情况。评价药物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不孕症210例患者进行常规用药前妇科检查及用药后卵泡发育及排卵监测,观察三个周期,观察有无优势卵泡、排卵率、妊娠率、卵泡黄素化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结果 210例不孕症患者经克罗米芬(CC)和尿促性素(HMG)促卵泡生长及绒促性素(HCG)促排卵,辅以中药和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促排卵。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成三组观察药物疗效,一组,cc组,二组,HMG组,三组,联合用药组。三组的优势卵泡率分别为46%,64%,94%;排卵率分别为30%,46%78%;受孕率分别为11%,28%,57%;无优势卵泡率分别为:34%,22%,5%。卵泡黄素化率分别为:14%,0.9%,0.1%;卵巢过度刺激率分别为:0.9%,0.4%,0%。结论 CC+HMG+HCG+中药联合应用促排卵效果较好,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cc+HMG+HCG+中药是不孕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大大提高了受孕率,成为不孕症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宫腔人工受精(IUI)中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促排卵并行IUI的不孕患者109例共163个周期,分为5组,A组为来曲唑;B组为氯米芬;C组为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D组为氯米芬联合HMG;E组为HMG;月经周期第8天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20 mm,或尿黄体生成素(LH)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10000 IU,之后24~36h进行IUI;观察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HCG日成熟卵泡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C组最高为96.8%;B组最低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E组为25.0%最高;B组为4.8%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双胎妊娠2例,C组发生双胎妊娠1例,A组发生四胎妊娠1例。C组发生OHSS1例。结论在IUI中各种促排卵方案获得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G能促进多个卵泡生长及子宫内膜发育,联合用药可弥补单用氯米芬导致的内膜薄等缺点,增加临床妊娠率;促排卵过程中须重点控制优势卵泡数量,尽可能减少OHSS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COS周期中HCG给予日卵泡大小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467IVF/ICSI-ET周期中HCG日最大卵泡径线大小分为A组(〈16mm)、B组(16.5-17.5mm)、C组(18-19mm)、D组(≥19.5mm),分析其妊娠结局、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与可利用胚胎数。结果各组妊娠率分别为:A组25%,B组32.1%,C组30.5%,D组26.1%,有显著差异(P≤0.05),获卵数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外授精-胚胎移植COS周期中,主导卵泡在16.5-19mm时决定给予HCG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建立两种PCOS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DHEA建模组大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建模组大鼠卵巢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建模组大鼠卵巢卵泡多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卵泡膜细胞、间质细胞增生。两建模组大鼠血清T、FINS、FBG和HOMA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LH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hCG建模组大鼠血清LH、LH/FSH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hCG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出现了与PCOS患者极为相似的卵巢病理改变及LH、雄激素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等典型内分泌变化,其建模效果优于DH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