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D大鼠血液样品于不同时间放置后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只SD大鼠眶静脉采血获得的血液样品分别在即刻和放置3h、6h后用血液分析仪对各项血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标本存放3h和6h后WBC、GRAN(%)降低,LYM(%)总数逐渐增高,与0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放3h对RBC、PLT数无明显影响,存放6hRBC数明显降低与0h、3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数明显升高,与oh、3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b在标本存放3h和6h后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采血后立即检测结果较好,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存放,可提高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尿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昕  金幸  姜春善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72-2372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尿酸测定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的尿酸水平,观察与立即分离血清测定组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血液标本室温(25℃)下放置2 h以上尿酸结果有显著性变化(P<0.05),4℃冰箱放置的标本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标本室温下体外放置随时间的延长,尿酸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为确保尿酸检测的准确性,采血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放4℃冰箱保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于凤冈县人民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103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幼儿实施末梢血检验,将取得的血液样本分别于即刻、30 min、2 h以及4 h实施血常规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血液样本在室温下放置且检验,相较于即刻检验的方式,放置30 min及2 h下,血液样本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检验的方式比较,放置4 h后血常规检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具有明显区别,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与血常规检验的结果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临床检验中放置的时间不能高于2 h,进而保证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幼儿疾病的早期治疗能够奠定良好基础,需要科学控制常规检验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尿常规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患者76例并收集其尿液样本,分别在标本采集0h、2h、4h、6h、8h进行检测并分析尿检结果。结果:在室温下放置4h后尿Na检测值明显高于即刻检测值,放置6h后尿WBC-MFSC明显低于即刻检测值,CREA、UA明显高于即刻检测值;放置8h尿TP明显高于即刻检测值。结论:将尿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可对尿常规检测中部分物质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需进一步规范尿检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放置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确定最佳的测定条件。方法采集29例血标本,即刻分离血浆,每例标本分成2份,分别置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测定PT和APTT,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及APTT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PT与APTT的测定结果均延长。结论PT与APTT在4℃、20℃条件下适宜保存的时间分别为4 h和2 h。建议PT与APTT测定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做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分别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检查。在室温下分别即刻、半个小时、2小时、4小时测定的差异。结果:末梢血检测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的平均值均高于静脉血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P0.05);2h内静脉血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各项参数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4h后PLT与即刻测定比较下降明显(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血部位与测定时间过长均影响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在采血后两个小时以内测定,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温度和存放时间对大鼠血糖值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温度、存放时间的血糖值.结果:放置2 h血清、血浆血糖值均出现明显的增高,其中20℃组持续升高达48 h;4℃组血糖值在放置6 h时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至24 h时基本恢复到0 h水平;37℃组血糖值升高较前两组显著,放置6 h时的血糖值与其它两组相比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温度、存放时间对大鼠血糖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糖测定结果在肝素锂抗凝血浆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方法将60份新鲜肝素锂抗凝全血标本立即离心分离血浆,按即时,1、2、3、4、5h测定血糖,并与即时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标本放置1h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2h以上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用肝素锂抗凝全血血浆标本,室温放置1h对血糖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血糖标本应在抽血后1h内完成血糖测定以保证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0例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的14项生化检验数值.结果:血液标本放置24 h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的项目有BUN(尿素氮)、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CA(钙)、P(磷);血液标本放置8h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血液标本放置4h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的项目有GLU(血糖).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是有影响的.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后,其结果偏高的是:TP、ALB、ALT、AST、ALP、GGT、CA;其结果偏低的是:BUN、TBIL;对结果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的是:TG、DBI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临床检验是整个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检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采血后1H、3H/6h对检测项目进行测定,做好记录。结果 如果以采血1h测定的结果为基准,本次研究检测结果表明血液标本放置3h结果差异有显着性的项目有GLU(血糖);血流标本放置6h结果差异有显着性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结论 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诊治意义重大,而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是对于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所以要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耽误时间导致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取酒精测定标本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血液标本后,分别在加入不同种类抗凝剂、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放置位置条件下,检测即时和保存后的血液酒精水平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温度、时间、抗凝剂、放置位置4种因素对血ETOH结果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血清和血浆空白血液ETOH结果无显著异常(P>0.05),水平放置血浆ETOH值与直立放置比较明显下降(P<0.05);三种抗凝剂对血液ETOH结果无明显影响,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温敞开瓶盖情况下30minETOH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h明显下降(P<0.05),密封情况下血浆ETOH含量24h无明显改变(P>0.05),3d和7d明显下降(P<0.05),血清均无明显变化;在2~8℃密封保存条件下3d内ETOH结果无明显改变(P>0.05),7d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标本或肝素锂、氟化钠、EDTA抗凝的血浆标本均可用于检测血液ETOH,标本最好即时或在30min内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则应放2-8℃冰箱密封直立保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静脉血样本在不同的放置时间内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采集的正常健康受检者的静脉血样本42例,经EDTA-K2抗凝后,放置在室温(18°C~25°C)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即刻、30min、2h、6h的时间段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记录检测结果。结果:以即刻检测的血常规结果为参照,2h内各时刻间检测血常规的所有参数结果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将静脉血样本放置在常温下6h后,进行血常规测定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细胞百分比等对比即刻检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外其他参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结果在常温下放置超过6h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应尽量在2h内进行血常规测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我院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6ml,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在1h,2h,4h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葡萄糖(GLU)等10个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采血后2h和4h的GLU检测结果较1h有显著差别,4h与1h的氯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别,P〈0.05,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血糖对存放时间较为敏感,应该快速检测,氯应在采血后2h内分离血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室温下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取5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EDTA-K2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30min、2h、8h采用WD-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2h内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与即刻测定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放置8h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的血常规测定最好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各项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于东莞市虎门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 200例,均对其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照检测结果将空腹血糖、服糖后1 h、2 h血糖3项均正常的孕妇分为正常组,任意一项异常或合并两项及多项异常孕妇分为GDM组。GDM组中单纯空腹血糖值异常为GDM甲组,空腹血糖值异常合并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乙组,空腹血糖正常而任意其他时间点血糖值异常为GDM丙组。参照75 g OGTT检测结果按照血糖值异常的时间点,1项异常血糖值为I组,2项为II组,3项为III组。观察各组血糖指标异常情况对于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1)GDM组中早产、大于胎龄儿(LGA)及剖宫产发生率与正常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LGA、巨大儿发生情况与丙组相比,相对较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甲组与丙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II组与正常组比较,LGA、剖宫产及巨大儿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中仅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糖异常指标≧1项或75 g OGTT检测3项时间点血糖值均异常时,不良妊娠率较高,应加强重视并给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3管标本并进行低温离心分离血浆。观察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PT、APTT、FIB、TT检测结果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8 h后的APTT、TT、PT、APTT检测结果均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FIB检测结果在冰箱、室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不同,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依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标本在采集2 h内进行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峰的影响。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以及生活方式调整以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埋针治疗1次。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餐后4 h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耳针前一天与耳针当天比较显示,耳针可以即刻降低餐后2 h血糖值(P0.01),对餐后4 h血糖值没有影响(P0.05);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耳针前一天与后一天餐后2 h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埋针具有较好的即刻降低餐后高峰血糖的效应,对餐后4 h血糖影响较小,并且降糖效应或可持续至针后一天,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采集的15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150份血液标本中共有出现6份检测误差,占4.00%,其中包括血液标本量造成的检测误差1份,占0.67%,采集体位、部位造成的检测误差2份,占1.33%,标本采集的时间造成的检测误差2份,占1.33%,标本放置时间造成的检测误差1份,占0.67%。结论: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均可以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证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确保血液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真空采血管,采取门诊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30例,无黄疸、脂血和溶血,即刻以3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分离乏血小板血浆,上机测得的结果分别与在室温(20~25℃)和4℃放置2小时、4小时、6小时的血浆标本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在室温下还是4℃冰箱,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血浆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不受放置时间和贮存温度的影响。结论:凝血四项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和分离血浆,及时检测,2小时不能及时检测的将分离的血浆密闭保存于4℃冰箱。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 h、2 h、4 h和8 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 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P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和4 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结果与2 h时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