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2009年广州地区儿童血铅水平。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009年本院37318名儿童的血铅水平,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47.55μg/L;血铅水平≥100μg/L的占2.91%,其中血铅水平在200~249μg/L的占0.25%,血铅水平在250~449μg/L的占0.28%,血铅水平〉450μg/L的仅占0.035%;男童血铅总体均值(49.37μg/L)高于女童(44.28μg/L)。结论 2009年广州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较往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体检儿童血铅值.结果23019名体检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为52μg/L,铅中毒率5.43%,男童铅中毒率5.44%,女童铅中毒率4.22%.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与3岁以上年龄组有差异,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元差异;血铅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岁以上儿童血铅值有所下 降.结论广州市地区儿童铅中毒率较低,男女血铅值有差异,7~8岁儿童的血铅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方法 2004~2006年对西安市不同区域2673名0~6岁儿童进行血铅测定以及血色素检测,并做相关问卷调查.使用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值,血铅质量浓度≥100μg/L为铅中毒.结果 被检查的2673名儿童中,测得血铅值铅中毒检出率为7.74%.其中男童为8.97%,女童为6.36%.经卡方检验总体男童与女童铅中毒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2673名儿童的血色素检测结果,血铅中毒的207名儿童血色素明显低于血铅正常的儿童.其中有很大部分儿童伴有轻到中度的贫血.结论 1.男童铅中毒率明显高于女童;2.血铅中毒的儿童血色素明显低于血铅正常的儿童,证实儿童铅中毒与贫血有关.儿童铅中毒的预防措施及宣传教育工作,应引起家长和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23019名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体检儿童血铅值。结果 23019名体检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为52μg/L,铅中毒率5.43%,男童铅中毒率5.44%,女童铅中毒率4.22%。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与3岁以上年龄组有差异,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无差异;血铅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岁以上儿童血铅值有所下降。结论 广州市地区儿童铅中毒率较低,男女血铅值有差异,7~8岁儿童的血铅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大庆地区2087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庆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其流行规律,及时控制儿童铅中毒。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2087例0-7岁农村、城区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结果2087例儿童中,血铅浓度≥100μg/L有416例,占19.9%,血铅浓度〈100μg/L有1671例,占80.1%。城区儿童共1165例,血铅浓度≥100μg/L有246例,占21.1%。农村儿童共测922例,血铅浓度≥100μg/L有170例,占18.4%。两地区铅中毒比例有明显差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的比例逐渐增高。结论大庆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并且随着着年龄的增长铅中毒比例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促进社会对儿童铅中毒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善,预防和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方法 在有铅污染代表性区域(厂矿区、交通繁忙区、一般城区、近郊区)4所幼儿园随机抽376人,干预前后两次采静脉血栓测血铅浓度,期间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为27.92%,接近于全国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干预后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为10.10%.两率有显著性差异(X2=45.81 p<0.001);两次血铅浓度非正态分布,两平均血铅浓度有显著性差异(z=4.31 p<0.001).结论 在不能完全脱离铅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健康促进对控制和预防学龄前儿童铅中毒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安市0~6岁男、女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04-2006年西安市0~6岁2673名儿童进行血铅的测定,并对男女不同性别组间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西安市0~6岁儿童血铅中毒率为7.7%;男、女儿童组中毒率分别为8.9%、6.7%;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儿童铅中毒率分别为13.4%、4.6%、5.4%。结论西安市0~6岁儿童铅中毒率较高,男童明显多于女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分析2004年铅中毒率高可能与我们所调查儿童的父母中有三分之一是从事建材销售或与铅相关的的职业有关,调查提示铅中毒还与家庭环境、个人卫生习惯、住房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意在探讨不同季节对健康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铅中毒判定参考国家轻度,中度,重度铅中毒的判定标准.对门诊健康儿童连续三年进行血铅水平的检测,本次共检测儿童10113人次,其中男童6315人次:女童3798人次:检测结果平均血铅水平60.2ug∕L.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19.02~138.05ug∕L,儿童铅中毒的检出率为14.82﹪.我们将符合条件的儿童进行分组.婴儿组:1月-3:学龄前:3-6岁:学龄前6-12岁:根据季节不同分析不同季节的情况下健康儿童血铅的水平以及铅中毒情况,发现其一,血铅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以轻度铅中毒为主[χ2=114.231,P<0.0001],其二季节不同儿童血铅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按照春,夏,秋,冬自然季节来排列,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分别是60.1ug∕L,66.3ug∕ul,61.2ug∕L,48.1ug∕L,铅中毒的检出率分别是12.6﹪,18.4﹪.15.5﹪.9.5﹪.经分析,夏,秋季节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有明显差异(χ2=128.0370,P<0.0001)秋季,夏季,春季,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危害性较冬季大.结论 ;儿童血铅水平与季节有关系,石家庄地区夏季铅中毒危害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产妇母乳含量与母血、脐血铅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南京地区170例产妇抽取母乳与母血、脐血中铅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母血铅含量为14.87-121μg/L,均值为69μg/L;铅含量为15.42-114.32均值为48.74;母乳铅含量为12.42-99.36μg/L,均值为50.23μg/L。母血铅/脐血铅含量呈正相关(r=0.398,P〈0.05);母血铅/初乳铅含量呈正相关(r=0.571,P〈0.01);乳铅/脐血铅含量呈正相关(r=0.489,P〈0.05)。结论脐血铅含量呈正相关,血铅可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母血铅含量与脐血铅水平及母乳铅水平受母血铅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西安市0—6岁不同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4年初至2006年底对西安市城、郊2673名0—6岁儿童按不同年龄组进行血铅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对其个人情况及家庭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西安市0—6岁儿童总体血铅水平符合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水平≥100ug/L)的儿童占7.7%,儿童铅中毒率随着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结论 西安市0—6岁儿童铅中毒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血铅含量水平与儿童饮食和卫生习惯、生活居住环境、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有关,应对已证实的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1.
儿童血铅水平与钙锌铁水平互相关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中毒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环境医学问题.铅中毒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已转向亚临床型无症状性铅中毒.以往被认为安全的血铅水平已一再被证实对儿童健康有害,儿童铅中毒的标准已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600μg/L 降为目前的100μg/L,而且发现表明,即使血铅水平降到10μg/L,也不存在任何铅安全阈值.生命早期的铅暴露不仅危害儿童期智能和行为发育,而且对成年后心血管异常、骨质疏松等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铅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160名来自铅作业工厂厂区内幼托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227μg/L,血铅≥250μg/L 者占32%。30月龄以下小儿血铅水平与 Bayley 婴儿发育量表中 MDI 和 PDI 无关;可能与铅接触时间短有关;46月龄以上儿童血铅与总 IQ,操作 IQ 和语言 IQ 呈负相关,高铅组儿童各智商均显著低于低铅组,高铅对智能的影响是全面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儿童维生素的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6年3月至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A、E的水平.结果 1180名儿童中,男童755例,女童425例,维生素A平均水平0.22±0.07 mg/L,总体缺乏率为45.34%;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64.25±19.65 nmol/L,总体缺乏率为30.51%;维生素E平均水平为4.95±1.64 mg/L,总体缺乏率为51.10%.男童和女童血清维生素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州市城乡儿童三种血清维生素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维生素的水平缺乏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维生素E,城乡儿童仍然需要进行及时的维生素补充,以预防儿童维生素缺乏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铅中毒现状,探讨铅中毒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以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0~12岁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318人,其中,发现铅中毒87人(检出率27.36%),把此87名儿童作为监测对象,并作监测前后对比。结果:男童比女童血铅中毒检出率高(X?=4.91,P<0.05),1~3岁儿童组血铅中毒检出率比其它年龄组略高,大于3岁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有下降趋势;87名铅中毒儿童,2-3月复查血铅浓度,总的有效人数为53人,有效率为60.92%。结论:降低儿童铅暴露的高危因素;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钙、铁、锌、维生素B类、维生素C类的食品,是降低儿童血铅值的有效手段,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铅能通过胎盘,当母亲血铅水平大于50μg/L时,就已经对胎儿产生了影响。笔者通过随机对西安市2010年10~12月份怀孕1~8个月的孕妇静脉血血铅含量的测定。提高人们对低浓度血铅对孕妇造成的危害引起高度重视。方法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专门用于临床检测血铅的BH21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结果 1286例孕妇静脉血中大于50μg/L小于100μg/L是98例占7.62%;大于100μg/L小于200μg/L的是2例占0.15%,无轻度、中度、重度铅中毒。结论胎盘对血铅无屏障作用,虽然孕妇血铅的正常值是0-100μg/L,但是有资料表明超过50μg/L,就会对胎儿造成危害。1286例孕妇中血铅值大于50μg/L的占到了7.78%,要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成都市某蓄电池厂工人血铅水平,筛查铅中毒患者,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该蓄电池厂269名工人静脉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血铅检测,按照GBZ 37-2015《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69名工人中血铅超标者有36人,超标率为13.38%;其中血铅含量在400~600μg/L的有35人,占13.01%;血铅含量超过600μg/L,达到铅中毒诊断水平的有1人,占0.37%。结论该蓄电池厂的工人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企业应加强防护措施,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水平。对血铅超标者进行驱铅治疗以及定期复查,坚持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湛江地区学龄前(0~6岁)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该人群中维生素D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在我检验中心进行体检的0~6岁儿童共3164例,测定25(OH)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25(OH)D水平。结果 湛江市儿童血清25(OH)D总体水平为(42.75±12.20)ng/ml,男童为(42.27±11.88)ng/ml、女童为(42.93±12.58)ng/ml,不同性别儿童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秋季25(OH)D水平较其他季节略低。结论 湛江市区0~6岁儿童中缺乏和不足率均随年龄的成长而增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和提高儿童维生素D水平,以减少维生素D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金属硫蛋白治疗儿童铅中毒致腹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治疗儿童铅中毒致腹痛的效果.方法 应用金属硫蛋白制剂对58名以腹痛为主诉的轻、中度铅中毒患儿进行治疗观察,以服用MT后血铅<100μg/L,腹痛症状消失作为临床治愈标准进行观察.结果 服用MT 2~3个月效果较显著,未见不良反应.随着血铅水平的下降,腹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患儿腹痛症状消失与服用时间长短无关联关系(χ^2=3.65,P>0.05).结论 应用MT治疗儿童铅中毒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新型预防和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7~17岁儿童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并探讨血清铁、血清锌和血铅含量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济宁市744名7~17岁青少年儿童,空腹采集静脉血5ml,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长激素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铁含量,电位溶出法测定血清锌和全血中铅的含量。结果男、女童生长激素分泌的突增年龄分别为11岁和9岁;9~10岁年龄段女童分泌量显著高于男童,12岁以后男童分泌水平反超女童;随着血清铁含量的增加,生长激素分泌量呈逐渐增大趋势,低、中、高3个血清铁含量组生长激素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锌充足组生长激素分泌量高于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8,P〈0.01);随着血铅含量增加,生长激素分泌水平逐渐降低,经方差分析显示:相对安全组、超标组和高铅组生长激素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P〈0.05)。结论女童生长激素分泌的突增期早于男童;血清中铁、锌含量的增加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血铅的增加则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36例为RA组,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浆DD、AT-III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RA组患者血浆DD水平为(289.36±71.75)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2.25±38.63)μg/L;血浆AT-III水平为(56.2±1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40±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A组患者血浆DD、AT-III水平与DAS28评分具有相关性(r=0.32,P〈0.01;r=-0.72,P〈0.01)。RA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DAS28〈2.6)血浆DD水平为(141.38±32.75)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89.36±71.7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浆AT-III水平为(96.20±4.20)%,显著高于治疗前的(56.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及AT-III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可反映心血管病变危险性,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评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