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位于山区,时有鼻腔水蛭异物病例出现。笔者于2007年3月~2012年4月共治疗鼻腔水蛭异物5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腔异物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患儿 ,女 ,12岁 ,弱智。经常性右鼻塞、流粘脓涕 6年 ,于 1999年 8月来诊。以往就诊于多家医院 ,2次鼻窦冠状位CT ,均诊为“慢性鼻炎”或“鼻窦炎” ,予滴鼻药及口服抗生素等治疗 ,症状消失。此后需经常治疗 ,每次停药 2~ 7d后即复发。检查 :右下鼻甲轻度肿大 ,其后下端附着粘脓涕 ,右中甲、中鼻道及左侧鼻腔未见异常。收敛右侧鼻腔 ,表面麻醉后 ,行鼻内镜检查 ,见右下鼻道后份及鼻腔底有粘脓涕 ,清理后发现似有一物 ,颜色与鼻黏膜相近 ,触之富有弹性 ,无出血 ,轻微活动 ,遂用钳取出。异物为铅笔橡皮头 ,直径 5mm ,长 7mm。检查异物嵌顿处…  相似文献   

3.
1987年以来,我们诊治水蛭误入鼻腔所引起的易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例病人中,男6例,女2例;年龄5~12岁。水蛭误入鼻腔时间2月以内2例,2~4月5例,6月1例。患者从就诊到确诊最短的1d,最长的30d,平均18d。每例水蛭数量均为1条。全部病人均有反复鼻腔出血史,每dl~4次,最多1例达到每d8次。每次出血量约5~20ml,病程长者每次出血时间及量有逐渐减少趋势,出血常可以自行停止。5例自觉鼻前庭及鼻咽、喉咽部有蚁爬感,2例有局部病痒感,头痛2例,头晕5例,记忆力减退3例,食欲不振及心悸2例,鼻腔粘膜溃疡2例,脸色苍白呈贫血…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鼻腔异物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7岁。因鼻塞、流脓涕伴左耳流脓2年于1 998年8月1 9日就诊。患儿在2年前因左鼻出血在他院行鼻腔填塞,此后不久出现流脓涕、鼻塞,继之左耳流脓,并有臭味,在他院诊为“鼻窦炎、中耳炎”。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症状可缓解,但停药不久即复发,再次抗炎仍有效,如此反复治疗2年未愈。检查:一般情况好,左外耳道可见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有臭味,用3%过氧化氢液洗净后,见鼓膜慢性充血,紧张部前下有一小穿孔,两鼻腔可见大量黄脓涕,擤净后见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大,左总鼻道可见一暗褐色异物,扁平状,诊断为:①左鼻腔异物,②左侧慢性中耳炎。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9岁,轻度痴呆。因为鼻腔恶臭、头痛头昏2年余,于2005年10月28日由家长带来我院就诊。患者生长于贵州农村,2年前开始出现鼻腔恶臭,并且经常诉头痛头昏。家长先带其在当地卫生院及县医院就诊,均诊断为萎缩性鼻炎,给予口服抗生素、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后始终未好转。1个月前随父母打工来本地。检查:鼻腔恶臭,很远就能闻到,右侧鼻腔可见大量脓痂,鼻黏膜萎缩;左侧鼻腔略宽敞,黏膜弹性可,无明显异常分泌物。  相似文献   

6.
自制鼻腔异物钩取出鼻腔异物293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7月至2006年10月,我科诊治鼻腔异物317例,324侧鼻孔。男173例,女144例;11个月~38岁,5岁以内304例,占95.90%,5~9岁12例,占3.79%,38岁1例。其中左侧鼻腔126例,占39.75%。右侧鼻腔184例,占58.04%。双侧鼻腔7例。异物位于中鼻道者271例,位于下鼻道者53例。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1 0岁。因反复右鼻出血半年余 ,于2 0 0 2年 1 2月 4日来我院就诊。体检 :一般情况尚好 ,心肺正常。专科检查 :右鼻腔可见暗红色新生物完全充满鼻腔 ,并与鼻中隔及下中鼻甲粘连 ,表面光滑 ,无触痛 ,用探针触之质硬且易出血。左鼻腔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球活动自如。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示 :①右鼻腔内圆形大小为 7.7mm×8.3mm高密度影 ,考虑为骨瘤 ;②鼻窦炎并右上颌窦息肉形成。入院诊断 :右鼻腔钩突新生物 ;右鼻腔异物。于同年 1 2月 1 0日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腔探查术 ,内镜下见右侧鼻腔肉芽样组织 ,易出血。清理右鼻腔病变组织 ,…  相似文献   

8.
患儿 ,男 ,1 0岁。双乳突下肿痛 2个月 ,以“淋巴瘤”、“淋巴结核”于 1 999年 5月 2 0日收入儿科。体检 :体温 38℃。双乳突下可触及肿块 ,右侧 3cm× 3cm× 2 .8cm ,左侧 1 .5cm× 1 .5cm× 1 .8cm ,质硬 ,压痛明显 ,给予抗炎治疗。入院第 2天患儿间歇性呕血块 ,鼻腔流血性分泌物。先后由口腔科排除腮腺肿瘤 ,耳鼻咽喉科排除咽后脓肿和耳部疾病 ;摄颈椎X线片排除颈椎结核和椎旁脓肿。骨髓穿刺 :红系增生略减低 ,余大致正常。脓痰涂片 :未见结核杆菌。肿块穿刺作细菌培养 :无菌生长 ;细胞学检查 :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散在淋巴…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儿,男,7岁,2019年8月10日因鼻腔误塞吸铁石鼻塞2周于我院急诊就诊.无鼻痛、流涕及鼻腔出血,未予特殊处理.专科检查:患儿神志清晰,呼吸平顺,双侧下鼻甲稍水肿,前鼻镜下见双侧鼻腔银白色异物,紧紧吸附于鼻中隔两侧.  相似文献   

10.
螺帽塞入鼻腔乃鼻腔异物中罕见病例,笔者曾诊治1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女,4岁,2003年5月3日就诊。患儿因玩螺帽将螺帽塞入鼻腔,当时家长不在场,次日,其母发现孩子右鼻腔有异物,问患儿方知是螺帽,随即前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水蛭爬入鼻腔多见于热带地区[1],在我国北方地区较少见.2004年我们从鼻腔取出水蛭2例,发病前都有去云南的旅游居住史.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自制简易鼻腔异物取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异物好发于儿童,皆因好奇将异物塞入鼻孔,一旦越过鼻阈进入鼻腔即难以取出。对纸团、棉球等质软的异物,一般通过枪状镊即可取出,而对塑料珠、项链珠、玻璃珠、花生米、豆类及圆形金属类等质硬光滑的异物,用枪状镊和单钧异物钳取出较为困难。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自制简易鼻腔异物取出器,一次性取出异物2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我院治疗鼻腔异物长期误诊为鼻窦炎患者1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科利用水蛭嗜血的生物学特性,用新鲜鸭血诱取患儿鼻腔水蛭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主诉右鼻阻塞1年于我院就诊。门诊检查示:右鼻黏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肿大,下鼻道多量黏脓性分泌物,似有肉芽生长于下鼻道,触之肉芽内似有异物感,较硬,不活动。鼻窦CT检查示右鼻腔下鼻道异物,侵及下鼻甲,上颌窦密度增高影(图1)。  相似文献   

16.
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0岁.均为当地农民,就诊时间为1周~3个月.主要症状:鼻痒、鼻塞、虫爬感、打喷嚏、流清涕,反复鼻腔流血,时间长者可见流脓涕、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详细询问病史,30例患者均有明确在山涧饮用生泉水的情况.常规前鼻镜检查,发现鼻甲充血肿胀,少数水肿明显,1%麻黄碱收缩黏膜后仔细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即可在中鼻道、下鼻道或鼻中隔后端见灰色蠕动性异物,本组25例患者经前鼻镜检查即可以确诊,5例患者则经鼻内镜检查才发现异物隐藏于鼻中隔后端鼻咽顶前部,且较小.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共诊治172例圆珠形鼻腔异物,176侧鼻孔.其中男93例,女79例;1.5~8岁,平均4.7岁;左侧鼻腔97例,占56.4%;右侧鼻腔72例,占41.9%;双侧鼻腔3例,占1.7%.异物位于总鼻道者127例,位于下鼻道者45例;位于鼻腔前2/3段137例,鼻腔后1/3段38例.异物为塑料珠、花生米、蚕豆、黄豆、玉米粒、塑料子弹等圆珠形异物.患儿就诊时间10 min~5 h.最长者为半年.  相似文献   

18.
自制简易鼻腔异物取除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异物主要常见于2~6岁的儿童.异物有小圆珠、瓜子、豆子、橡皮头、纸片、塑料笔或眼药瓶帽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患儿生活在农村,不能及时就医,故自行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取除,或在当地医院取除.因患儿恐惧不易配合而导致异物未能取除,甚至引起鼻腔黏膜损伤出血、异物反推至鼻腔深处、鼻中隔穿孔、鼻炎、鼻窦炎、鼻腔粘连甚或异物自后鼻孔吸入患儿口内或吸入气管.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女,14岁,主因右侧鼻塞伴异味10余年为主诉于2018-04-20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伴脓涕、异味、痰多、头部闷沉感、间歇性头痛、嗅觉减退等,自觉左侧鼻腔正常,发病时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   

20.
鼻腔扣式电池异物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预防鼻腔扣式电池异物并发鼻中隔穿孔的方法.方法:对34例鼻腔扣式电池异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在全身麻醉下,6例在局部麻醉下取出异物.取出鼻腔扣式电池后25例局部经冲洗、换药治疗,另9例未行任何治疗.结果:34例中25例经过继续治疗并发鼻中隔穿孔 1例,其余9例未经过继续治疗均并发鼻中隔穿孔.结论:取出异物后进行局部冲洗、换药,修复腐蚀糜烂的鼻黏膜,黏膜糜烂得到有效的控制,使腐蚀面积不再扩大,有效防止并发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