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0例分析,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33~80岁,60岁以上24例(占80%),胸闷胸痛病史1年以上18例(占60%),心电图异常的29例(约占97%)。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多体位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以每秒15~30帧DSA数字工作站采集。结果:本组30例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者27例(占90%),58支血管91处受累,三支以上血管受累18例(60%),重度狭窄及闭塞的28处(约占30%);27例病变中冠状动脉内膜炎伴细小血管闭塞1例,冠状动脉—另支轻度狭窄伴分—支动脉瘤样扩张一例。结论:本组病例经年龄大、病程长、病变重为特点,经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表明,它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检查安全系数高。它不仅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而且在造影时选择适当病例进行介入治疗(包括PTCA Sten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63例拟诊ACS患者进行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DCG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78%、71.76%、90.12%、50.83%和77.13%.DCG结果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DCG的诊断阳性率逐级升高(P<0.05).结论:DCG对诊断A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可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立体心电图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卫生部中卫瑞德医疗科技发展中心生产的SCA-Ⅱ立体心电图仪,对患者进行立体心电图检查。结果:检出阳性55例,其中包括心律失常17例;冠状动脉病变30例;预激综合征和变异型预激4例;传导阻滞27例。结论:立体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相比信息量大、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77%,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为ACS患者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40例中有23例心脏正常,17例心脏异常。21支冠状动脉异常,14支冠状动脉扩张,6支冠状动脉瘤,1支巨大冠状动脉瘤。左室增大7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较常见,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了解心肌和心包病变以及心功能状况,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治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对158例ACS患者的ECG、CAG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58例ACS患者中,145例冠状动脉存在有意义病变,13例未见明显病变;多支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且以中、重度狭窄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I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心电图ST段改变呈多样性,以ST下移和ST无变化为主;ST无变化者,以反映多支中、重度病变为多.结论 ECG与相应冠状动脉存在关联性,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但对多支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偏低,临床上需准确判读ECG,以给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 (EC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10 %。ECG诊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80 %。ECG表现前壁缺血改变以左主干、左前降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缺血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轻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以多支血管中、重度病变为主 ;静息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以多支血管 (均有左主干 )、重度或完全血管闭塞病变为主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 ,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改善临床近期预后 ,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应尽早行CAG检查 ,对ACS患者早期正确诊断 ,了解病变血管部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以利于及时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8.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塞部位对易破珏块定位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1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有关资料,对两者诊断的梗塞部位与血管定位,血管内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支数、病变数量及狭窄程度的关系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白小澎  荆全民 《临床医学》1997,17(12):48-49
由于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在各大医院不断地推广应用,对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有了更直接可靠的诊断方法。同时对无创性心电图(ECG)ST段的诊断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20例临床明确冠心病诊断的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IOMI)或IOMI合并其它部位心梗患者的冠造及ECG ST段的变化进行了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冠脉造影对冠心病IOMI ECG ST段变化的评价,明确ECG ST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712-5713
将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归为观察组,并将其按心电图诊断结果分为正确组和漏诊组。将50例非心肌梗死者归为对照组。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并进行漏诊因素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5.45%、80.00%、76.19%。漏诊率与年龄、性别无关系,与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数有关。冠状动脉支数在2条及以上时,漏诊率达40.32%,与单支病变漏诊率(6.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诊断特异性较高,但准确性和敏感性低,漏诊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与随访价值。方法用RT-3DE测量66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观察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冠状动脉狭窄。平均随访2年,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66例患儿中,46例出现冠状动脉病变。随访发现冠状动脉恢复时间与其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RT-3DE能立体显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结构。长期随访,大多数川崎病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新  苏杭  邓林 《临床医学》2020,40(1):42-44
目的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9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组45例,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同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检出率。结果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83.78%)、准确度(80.00%)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61.29%,55.56%,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单支、多支病变及总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效能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40例,进行12导联AE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5)。观察组左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单支、多支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AECG检查可提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痛特点及冠心病临床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随着国内大中型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的不断开展,许多资料显示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却完全正常。本文通过对88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探讨胸痛伴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与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65例,每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做常规心电图和TE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常规心电图阳性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例,常规心电图阴性4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24例;TET阳性4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4例.其中冠脉3支以上严重病变的其运动时间、运动量较1、2支病变和非冠心病者小,运动达阳性时平均心率低.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提高了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运动时间、运动量和最大心率值对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4h动态心电图(AECG)、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病变血管数、部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共247例正常者及162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根据病变血管数、部位、程度进行分组。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行AECG和(或)TET并分为阳性、阴性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接受AECG、TET者分别为253例和187例。AECG和TE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9%、63.64%、47.11%、63.64%、55.73%和78.46%、39.34%、40.8%、77.42%、52.94%。AECG和TET对单、双、3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6.43%、42.86%、78.57%和70.97%、78.95%、93.33%。AECG对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和左主干(LM)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0.93%、67.44%、70.49%和75%,TET分别为77.19%、88.89%、80%和100%。AECG对<50%、50%~74%、≥75%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0%、73.07%和70.37%,TET分别为57.14%、70.59%和81.25%。AECG和TET并联使用敏感性为100%,串联使用特异性为52.2%。结论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TET>AECG,特异性AECG>TET。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对LM病变的敏感性较高。病变程度越严重,检出率越高。并联使用可提高敏感性,而串联使用可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1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3例(61.48%),阴性52例(38.52%).(2)78例患者心电图ST-T表现正常,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58.97%),阴性32例(41.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5例和35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将35例健康的老年体检者列为参照组,将手术确诊的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以上各组研究对象均分别实施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颈动脉超声,以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差异将其分为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8例)患者,对比观察组内不同病变类型患者和参照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参数、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参数、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上的差异。结果 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14%,高于心脏彩超联合心电图的80.00%(P<0.05)。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双侧颈总动脉硬化程度(β)、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均较高,PSV、RI较高,EDV较低,IMT较高,Crouse积分较高(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观察组患者β、AC、Ep、PWVβ值也相应提高,PSV、RI逐渐升高,其中单支病变患者EDV低于非单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IMT、Crouse积分均低于非单支病变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在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老年冠心病的筛选、诊断提供动脉血流动力学、粥样硬化情况等方面的客观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9例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超声检查。结果:研究发现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表现分为4种。冠状动脉正常、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巨大冠状动脉瘤、以冠状动脉扩张为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准确率为8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阳性率增高。结论: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界限性,而选择性的冠脉造影能直接观察管腔狭窄程度,可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