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经走气针法首载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后被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等明代多部针灸专著所辑录而广为流传。徐氏《金针赋》中两处提及飞经走气法,其一为论三才法中“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其二...  相似文献   

2.
谁为金针赋一篇?──《金针赋》的作者及其内容评析李鼎关键词:《金针赋》,针法《金针赋》最早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卷五。通过此赋的评析,我们可以了解针刺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可从此掌握刺法补泻的要领。一、《金针赋》的作者此赋初载于徐凤所编的《针灸大全》...  相似文献   

3.
严善馀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36-1936
明代针灸学家徐凤 ,学承窦汉卿学派 ,他阅其所传针法之书 ,繁而无统 ,于是撮其简要 ,编集成《针灸大全》六卷。书中收集大量针灸歌赋 ,便于学习和记诵 ,对针灸学术的普及和应用有推动作用。注解金、元时针灸医家窦汉卿的代表作《标幽赋》 ,对其微义多所阐发。重视针刺手法 ,自制《金针赋》 ,归纳、总结了“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 ,为后世针刺手法发展以深远影响。重视按时取穴法 ,“子午流注”之名 ,虽出自金·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 ,但经徐氏的补充 ,方臻完备。徐氏继王国瑞《玉龙经》之后 ,将《洛书》九宫八卦理论与窦默流注八穴相结合 ,发展成为“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金针赋>首见于明·徐凤所撰<针灸大全>一书.该赋作者是谁?大致有三种说法:(1)认为作者是泉石.如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针灸大成校释>卷二说:"本赋为一位隐居西河号称泉石老人所著".又如沈霍夫主编<中国针灸荟萃·针灸歌赋之部>也认为,本赋著者是泉石.(2)认为作者是泉石心.陆寿康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概论说:"明初泉石心<金体赋>见载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3)认为作者是徐凤.如张吉编著的<各家针灸医籍选>说:"<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据称为徐凤根据当时针法删繁撮要编辑而成".上述说法孰是孰非?令后学者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5.
自针灸技术运用于医疗,针法的运用自然成为历代医学家研究的重点,《黄帝内经·灵枢》即列专篇讨论针刺操作,得气反应和具体疾病的针刺方法,以后的针灸学家皇甫谧,杨上善、王唯一、窦汉卿等对针法均有论述和发展,但论述最详尽,影响最大的要数《金针赋》一书。关于本书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为《简明中医辞典》,认为作者是金代的窦汉卿;  相似文献   

6.
针感传导方向的控制手法,是指术者施用一定手法,使针感循经传至病变部位的一种方法。古人称之为“行气法”或“调气法”。临床使用此法,能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疗效,已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灵枢经》中就有关于“气至病所”的记载。至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金针赋》中,首次提出了“行气法”这一名称概念,并描述了有关行气法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其后世医家论述者较少,而且体会各异,令人难以效仿。笔者在古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悟出一种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控制针感传导的新方法,愿将其介绍如下,敬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7.
窦默(约公元1195~1280年),字汉卿,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学家,广平肥乡(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人,《标幽赋》为其所著,原载于《针经指南》中,为针灸歌赋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及《类经附翼》等明代医学著作中,均转载了本赋。笔者就赋中有关因时制宜的的学术思想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针灸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学术流派,有以取穴见长,有以手法见长,各具特色,梅花派针法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记载见于由著名针灸学家周楣声重订其先祖周丙荣先生遗稿《金针梅花诗钞》一书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梅花派各种针法,阐发了自进针之初至出针之后的各项用针要领。  相似文献   

9.
明代医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中的《金针赋》记载了"飞经走气"的针法,其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以及赤凤迎源四种手法,历代医家一般多从针刺补泻法来进行理解。本文从这四法在行针过程中的刺激部位、深浅层次先后来进行解析,并根据气血经脉理论,指出青龙摆尾和白虎摇头二法为一组,有行气和行血之异;苍龟探穴和赤凤迎源为一组,有刺经和刺络之别。同时,文章还结合文字字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画笔法对"飞经走气"词语作了有异于一般医家的解释,认为其是运用针刺手法,使针下之气循经远传,传导中呈显性和隐形交相传递的一种令气至病所的针感现象。  相似文献   

10.
针刺的手法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这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而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著之《金针赋》更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苍龟探穴”即首见于《金针赋》,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笔者认为,既然“苍龟探穴法”有“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那么以之治疗经络不通的疼痛病证,定有疏经通络止痛的独到疗效。基于以上观点,笔者将“苍龟探穴法”用于临床治疗关节疼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关节疼痛患者100例,男38例,女62例。以部位分,膝关节疼痛61例,踝关节疼…  相似文献   

11.
试论留针的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针,又称“置针”、“卧针”,是指进针后,将针留置在腧穴内,以加强针感和针的持续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中,对留针已有论述,尤以《灵枢》对此阐述颇多。迨至金·窦汉卿《标幽赋》、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以及杨继洲《针灸大成》等书亦相继阐发。近代针灸名家承  相似文献   

12.
搓针手法,是我国古代医家创立的重要刺法之一。它对激发针感,疏通经气,促使“气至病所”,有较好作用。兹将管见陈述于后,供同道参考。一、古人对搓针手法的论述搓针手法,在古代针刺手法中占有显要地位,金代以来,不少文献都把它列为重要手法。如:金·窦汉卿首先在《针经指南·手指补泻》中将其列为“十四法”之一;元·窦桂芳又将其载入《针灸四书》;《针灸大全·金针赋》则指出:“搓则去病”;《针灸聚英·拦江贼》则曰:“按定气血病人呼,重搓数十把针扶,战提摇起向上使,气自流行病自无”;  相似文献   

13.
局部多针刺法是指在病变部位或腧穴及其周围(包括附近腧穴)刺入两支及以上毫针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包括《灵枢·官针》中提到的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刺法。飞经走气针法是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的一种催气手法[1],最早见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节催运气”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摸索,发现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运用电针、神灯、温针灸、雷火灸等辅助方法治疗某些疑难杂症,可取得满意疗效。现择验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标幽赋》为金代著名针灸学家窦汉卿所著,是针灸歌赋中的名篇。由于赋文总结并发展了《内经》以来的有关针刺理论和临床经验,揭示了幽深的针灸原理,因此很有学习的必要。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古文》教材编入  相似文献   

15.
“穴法相应”一语出于元·王国瑞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书中。其中列出三十七对相应腧穴,总称之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所谓穴法相应,是指针灸临床上所选用的两个腧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预期的效果。《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中的“得效应穴”的涵义就是如此。穴法相应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两个腧穴,使之相互作用,产生畅通经脉,加强“行血气而营阴阳”的作用,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即称之为通经接气取穴法。《济生拔萃》于《窦太师流注指要赋》后附  相似文献   

16.
传统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最早以歌赋文体的形式见于《针灸大全·金针赋》,操作方法散见于原文全篇,现代“烧山火”与“透天凉”针刺法即源于《金针赋》.但操作方法繁琐复杂,与原法有所不符,笔者认为源于现行教材在对原赋文的解读上有欠准确和恰当的地方,对此将逐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7.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交会穴,系元代窦汉卿所创,故又称“窦氏八穴”,在《针灸指南》一书中,窦氏称之为“流注八穴”。八脉交会穴一名,是明代针灸医家徐风在其所著的《针灸大全》中提出的,发展八穴按时选穴学说,倡用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  相似文献   

18.
周丹  高颖  王富春 《中国针灸》2008,28(3):202-204
本文以徐凤《金针赋》中“飞经走气”针法的论述为基础,并对高武《针灸聚英》、汪机《针灸问对》、杨继洲《针灸大成》、李梃《医学入门》等多部著作中“飞经走气”针法的论述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出“飞经走气”各针法的技术特点。青龙摆尾法特点在于“一左一右,慢慢拨动”;白虎摇头法重在“退方进圆”和“摇振”;苍龟探穴法要点在“钻剔四方”;赤凤迎源法重在“四围飞旋”。  相似文献   

19.
凌云,字汉章,明代著名针灸家,且世传。凌氏未出版著作,但有写本针灸书,曾被《针灸聚英》等引载。现从《拦江赋》、《得效应穴针法赋》和《针灸内篇》引述的针法经验,可以略见凌氏的用穴和针法特点。本文即分(1)得效应穴,(2)有担有截,(3)知酸知麻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俞伟  闫记灵 《中国针灸》2003,23(1):61-62
通过对李Yan所著《医学入门》一书中针灸学说特点的分析,明确李Yan对针灸的贡献。其所倡导的取穴“尚精简”,刺分迎随,异穴补泻和多元开穴说,丰富和发展了针灸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针灸临床中仍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