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TDP治疗组(50例)和单纯毫针对照组(22例)。结果:电针配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9/50),明显优于单纯毫针组的81.8%(1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0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52.63%,总有效率为78.94%;治疗组痊愈率为71.05%,总有效率为97.3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红光照射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电针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面瘫症状改善及面部残疾指数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照射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梅花针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8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针灸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治疗组用针灸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14%,对照组8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温静 《山西中医》2013,(11):36-36,3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足太阳经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足太阳经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4例中,发病1周内43例为治疗组,发病1周后4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电针治疗20天。结果:治愈率治疗组67.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优于稳定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用电针治疗效果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ood技术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Rood疗法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 Rood组采用Rood疗法,联合组采用电针和Rood技术联合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愈显率为64%,总有效率为92%;Rood组愈显率为56%,总有效率为88%;联合组愈显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联合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电针组和Rood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Rood技术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3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治疗组43例,在针刺及电针的基础上加用艾炷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就诊奇偶数分成2组,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89.66%,总有效率96.56%,对照组痊愈率75.87%,总有效率89.66%.2组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与电针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组),电针组和推拿组(对照组)。结果:推拿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3%,愈显率80.0%;电针组总有效率80.0%,愈显率60.0%,推拿组总有效率76.7%,愈显率5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潘志强  蔡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2,(23):53+55-53,55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走罐治疗周围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0例确诊为周围面瘫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走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优于针刺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60例,观察组采取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辨证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1.6%,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辨证针灸治疗,可以依据患者的病情及病理进展,针对性地以分期疗法配合穴位治疗,提高临床疗效,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超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超激光(SUPER LIZER)治疗周围性面瘫54例,并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超激光(SUPER LIZER)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安全可靠,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薄氏腹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ouse—Brachmann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0use—Brachmann积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手法可以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讨论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TDF灯照射,急性期过后两组处理方法相同,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纽的83.72%(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可缩短恢复期治愈时间。急性期针刺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喻霜  程红霞 《河南中医》2014,34(1):125-127
目的:观察透刺温针配合功能锻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临床治愈为4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临床治愈为27.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透刺温针配合功能锻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透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透穴合电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毫针刺治疗。结果:2组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施治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