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幼年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大肠息肉患儿清洁肠道后应用电子结肠镜及高频电、圈套器行高频电切除并送病理。结果56例大肠息肉患儿经内镜治疗成功,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显示:幼年性息肉88.1%(52/59),炎性息肉8.5%(5/59),腺瘤样息肉3.4%(2/59)。结论用电子结肠镜对小儿进行检查及高频电切除,只要方法得当,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黄德旺  黎骋 《微创医学》2010,5(2):133-135
目的 评价结肠镜下诊治大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对368例共536枚大肠息肉采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治疗,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特征及病理结果选用不同的圈套方法,切除后的息肉全部回收全瘤标本送检病理,对比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结果 536枚息肉全部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方法成功切除,术中术后少量出血65例,腹胀腹痛168例;536枚切除的息肉全部回收全瘤标本送检病理,手术前后病理对比不相符140枚(26.1%),相符396枚(73.9%),漏诊癌变息肉21枚(3.9%).癌变息肉21例中,13例补做外科根治术,3例只行常规化疗,3例根治术后化疗.结论 结肠镜检查及镜下高频电凝切治疗是诊治大肠息肉首选方法,息肉镜下活检病理有一定的局限性、漏诊性,高频电凝切治疗后回收全瘤标本送检病理很必要,可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成人型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型结肠镜对小儿大肠息肉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应用成人型结肠镜对251例1.5-14岁小儿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196例,于镜下用高频圈套器对息肉行圈套凝切或点凝摘除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96例大肠息肉患儿共摘除息肉261颗,其中单发息肉164例,2颗或2颗以上息肉者32例。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占74.4%(146/196),炎性息肉占13.1%(27/196),腺瘤性息肉占11.7%(23/196)。结论成人型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具有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性小、方法简便、可回收息肉、费用少、小儿可耐受的优点,为小儿大肠息肉的诊治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伟林 《华夏医学》2007,20(2):251-252
目的:观察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结肠镜对268例大肠息肉患儿行高频电切治疗术。结果:所有患儿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下治疗小儿结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周翔禹  贺建华 《吉林医学》2011,32(13):2631-2631
目的:探讨小儿结肠息肉的特点及内镜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仪诊治的小儿结肠息肉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58例中共发现息肉69颗,其中单发者52例(89.7%),多发者6例(10.3%);分布于直肠37颗(53.6%),乙状结肠22颗(31.9%),降结肠4颗(5.8%),升结肠及回盲部6颗(8.7%)。息肉形态:息肉呈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直径4~8 mm。其中带蒂息肉56颗(81.2%),亚蒂息肉9颗(13%),无蒂息肉4颗(5.8%)。病理发现,本组小儿息肉病理检查以幼年性息肉为主56颗(81.2%);腺瘤性7颗(10.2%);炎性5颗(7.2%);混合性(兼有幼年性及腺瘤性息肉的特征)1颗(1.4%)。结论:小儿结肠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主要为单发有蒂息肉,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也有腺瘤性息肉。合理应用高频治疗仪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微波、射频和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微波、射频和高频电切术三种方法治疗大肠息肉536例(932颗),其中微波凝固术119例(225颗,微波凝固组),射频电凝术201例(293颗,射频电凝组),高频电切术216例(414颗,高频电切组)。所有检出病例术前病理活检,确定病理类型后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均无出血及穿孔的并发症,术后复查无息肉残留及复发。一次治愈率微波凝固组为80.0%。射频电凝组为94.9%,高频电切组为96.1%。结论对大肠息肉治疗前均应先行活检确定其病理形态,病理报告为非恶性肿瘤后,在结肠镜直视下摘除;根据有蒂或无蒂可选用不同的方法;根据息肉大小选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2/35),多发3例,大小多数在2cm左右。息肉主要在直肠占73.7%(28/38),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占92.1%(35/38)。息肉均在肠镜下成功微创电切治疗,术中、术后无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电切成功率为100%。息肉病理检查,多数为幼年性息肉占73.7%(28/38),少数为增生性息肉占15.8%(6/38)和炎性息肉占10.5%(4/38)。术后未再便血。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息肉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为单发,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电切息肉后未再便血。成人结肠镜对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微创电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192例患者275 枚大肠息肉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切治疗进行总结,其中腺瘤性息肉120枚,占62.5%,炎症性息肉62枚,占32.3%,化生性息肉8枚,占4.2%,错构瘤性息肉2枚,占1.0%.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息肉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张霞  王景波  曹林红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809+1822
目的总结经电子肠镜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护理体会。高频电切术主要是高频电发生器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以达到息肉切除、止血等治疗目的。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680例,共收治大肠息肉106例,对大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介绍其治疗方法和配合要点。结果镜下治疗大肠息肉106例,118颗,成功回收113颗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大肠息肉是大肠癌前期病变,且息肉常呈多部位、多发性,全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治疗息肉的最佳手段。镜下注射与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痛苦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技术,治疗过程中因人而异实施针对性护理,与医生密切配合,是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大肠息肉治疗中结肠镜高频电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120例大肠息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儿均应用结肠镜高频电切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20例患儿中查出101例病变,其中85例为结肠息肉,应用结肠镜高频电切将息肉切除,切除数量达到128枚,其中110枚为乙状结肠与直肠息肉。120例患儿经内镜下确诊应用高频电切将大肠息肉切除,不需要开腹手术,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使患者快速康复,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应用结肠镜对小儿大肠息肉进行诊断治疗,不需要开腹手术,应用结肠镜就可以对结肠息肉以电凝的方式进行切除治疗,治疗方法安全可靠,而且患儿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延君  丁雪梅  钟丽梅 《吉林医学》2010,31(21):3421-3422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切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2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6例)和对照组(326例),对照组给予微波凝固治疗,试验组给予高频电切治疗。结果:两组一次痊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电切术用于大肠息肉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对于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邓家征  申洋  邓宏 《中外医疗》2013,(22):32-34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0岁以上者为老年组,60岁以下者为青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息肉部位、大小与病理类型及癌变率的关系。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分别为29.3%及25.2%,均显著高于青中年组的9.7%及6.9%(P<0.01)。两组左半结肠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5)。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占76.5%,也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腺瘤性息肉。其中以管状腺瘤最多,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P<0.01),息肉体积大(>2cm)、基底宽、数量多,癌变率高。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患病率高,老年人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发现腺瘤性息肉,不管大小,完整切除,定期随访,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儿童结肠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34例结肠息肉患儿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34例患儿中,病理显示幼年性息肉33例,腺瘤性息肉1例。共42枚息肉,其中单发息肉31例,多发息肉3例共11枚;超声诊断结肠息肉31例,漏诊3例。结肠息肉声像图表现为肠腔内中等回声或稍低回声肿块,34个肿块内可探及散在的小囊腔,33个肿块通过蒂与肠壁相连,CDFI示息肉内血流信号丰富,表现为以蒂部条束状血流信号为主干进入肿块,肿块内部血流分布由中心向外部辐射。4例患儿超声检出合并继发肠套叠。结论儿童结肠息肉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方便及检出率高等特点,对儿童结肠息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儿童结肠息肉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胃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包括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8例病例,共162枚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62枚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分别占46.91%、29.63%;息肉的形态主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多见,分别为33.95%、29.01%;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60.49%;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和增生型息肉多见,分别占45.68%、37.65%。162枚息肉均予内镜下切除,治疗过程中,21枚采用活检钳钳除,65枚采用圈套电凝电切,51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25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最佳方法,内镜下息肉切除是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常规结肠镜发现88例110个直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内镜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1.8%,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2.0%,准确性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结肠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对息肉样病变的肿瘤性、非肿瘤性可更好地鉴别,接近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息肉漏诊情况,分析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探讨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近两年来接受2次或以上电子肠镜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80d)的患者资料,分析息肉漏诊率,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7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基础息肉314颗,漏诊息肉87颗,息肉漏诊率为27.7%。漏诊息肉中直径<5、5~<10、≥10mm者分别为55.2%,32.2%,12.6%;Ip型、Isp型、Is型、II型息肉分别为:4.6%、17.2%、75.9%、2.3%;漏诊息肉的部位:直肠21.8%,乙状结肠41.4%,降结肠5.7%,脾曲0%,横结肠17.2%,肝曲1.1%,升结肠11.5%,回盲部1.1%;漏诊息肉中,肿瘤性息肉占64.0%,直径≥1cm、含有绒毛状成分或有高度异型增生3者之一的腺瘤占所有漏诊息肉的11.5%。息肉漏诊率与结肠镜的操作方法(单人法和双人法)、操作者的年资和结肠镜操作熟练程度,都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r=0.694, P<0.01)。结论大肠息肉的漏诊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非常普遍。直径<5 mm、Is型的大肠息肉漏诊率最高。息肉漏诊最常见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郝玲  何夕昆  余福兵  盛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44-145,148
目的探讨门诊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治疗的1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门诊患儿105例,住院患儿85例,对两组患儿行内镜下治疗,治疗后观察1周,以后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结果190例患儿的225枚肠息肉经内镜下全部成功切除,无大出血、穿孔及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其中门诊2例患儿及住院1例患儿在术后7d内出现少量渗血,经内镜下治疗后缓解,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治疗费明显较住院治疗少。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是门诊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组织分型,癌变及其防治途径。方法:收集分析402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大肠镜检查,病理结果,大肠镜下高频电切除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78.9%腺瘤性息肉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癌变达12.2%,高频电切除术后原息肉不复发,并发肠出血19例,无1例穿孔。结论:大肠镜检及高频电切除术在防治大肠息肉恶变中具有重要作用。乙状结肠镜检在乡,镇卫生院替代大肠镜检值得推广,高频在电切除术是大肠息肉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结肠大息肉(息肉直径≥10mm)病例141例,其中行EMR的病例69例为观察组。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病例72例,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及术前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27.44±2.61)minvs.(31.72±3.92)min],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6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便潜血转阴时间[(2.46±0.52)dvs.(1.72±0.41)d]、肠道恢复时间[(2.47±0.35)dvs.(1.86±0.44)d]、术后住院时间[(6.41±0.95)dvs.(5.21±0.86)d]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出血5例(7.3%)、穿孔0例、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1例(1.5%),并发症总数6例(8.7%);对照组出血12例(16.7%)、穿孔1例(1.4%)、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2例(2.8%),并发症总数15例(20.8%)。并发症总体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P<0.05)。结论: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相比,EMR在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大肠癌危险因素现况,验证分析序贯模式的伺机性筛查效率。方法上海欧阳社区50~85岁常住居民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初筛,阳性者行肛指、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结肠镜精筛。结果1206人完成初筛,FOBT总阳性率4%(45/1206),评估为高危176人,阳性率15%,均接受后续精筛,结肠镜顺应率100%。结肠息肉检出率9%(15/176),大肠癌检出率5%(8/176),其中结肠癌5例(63%),直肠癌3例(37%)。结论社区人群大肠癌高危因素聚焦在遗传背景、腹型肥胖和体力活动缺乏。序贯模式的伺机性筛查顺应性好、效率高、成本低,适合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