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接式粘膜下注射、直肠周围间隙注射、肛门缩紧术综合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用1∶1消痔灵注射脱垂状态下的直肠上段粘膜下层,复位后再注射直肠下段粘膜下层及直肠周围间隙,然后加肛门缩紧手术的方法治疗15例Ⅲ度直肠脱垂。结果15例全部临床治愈。随访11例,10例2-8年无复发,1例半年后轻度复发,失访4例。结论本综合术式加强了对直肠上段粘膜下层的粘连注射,使松弛滑动的上段粘膜得到固定,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经肛门非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体会.方法:经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例.术前行直肠粘膜吸引检查以确诊和X线钡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短段型3例,常见型7例.齿线上1 cm切开直肠粘膜1周,游离直肠粘膜管,直视下游离扩张的直肠近端和乙状结肠,妥善处理肠系膜血管,向上游离达正常结肠,拖出的结肠与直肠切缘全层间隙吻合.结果: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平均长度23.6 cm(12~32 cm),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9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 ml(15~80 ml).1个月内大便成形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肛门非开腹巨结肠根治术适合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肛门闭锁直肠舟状窝瘘手术治疗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1992 0 7/ 1999 12我们采取经 (成形 )肛门直肠粘膜下修补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舟状窝瘘患者 9例 ,年龄 8个月~ 10岁 .其中单纯直肠舟状窝瘘 5例 ;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 4例 .瘘口直径 0 .4~ 1.0cm ,瘘口距肛门均在 2cm以内 ,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红肿或慢性增厚等 ,以合并先天性肛门闭锁者为甚 .①单纯直肠舟状窝瘘 :氯胺酮 +硬外麻醉 ,截石位 ,双腿上吊 ,使肛门区充分暴露 .局部消毒铺巾后 ,于 3,6 ,9点处将肛门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 3针以扩大术野 .用碘伏棉球消毒肛门直肠下段并用凡士林油手指扩肛…  相似文献   

4.
作者观察了21例先天性巨结肠症(男18例,女3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2岁)切除肠管的无神经节细胞与AChE活性增高范围的关系。手术依次从切除肠管的肛门端向近端3、6、9、15cm处以及切除肠管的最近端处各取粘膜进行AChE定量测定及组化染色,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切除肠管粘膜AChE活性增加范围常与无神经节细胞肠段不一致。AChE活性增加范围多低于无神经节细胞段,病变范围越长,两者差别越大;在距肛门3cm处的直肠粘膜内均出现AChE阳性神经,且狭窄段愈近直肠,则距肛门3cm处  相似文献   

5.
肛窦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下简称肛周脓肿)与肛门直肠瘘<下简称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直肠在靠近肛门处缩窄,致使肠壁粘膜发生折叠形成5~10条纵行的直肠柱。两条直肠柱之间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完全性直肠脱垂采取经肛门直肠脱垂粘膜切除术加肛门括约肌折叠加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Ⅱ、Ⅲ度直肠脱垂,采取经肛门直肠脱垂粘膜切除术联合联合肛门括约肌折叠加固术治疗,分析其手术效果,并统计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术后有2例肛门脓肿,主要由埋线法切口处理不当所致,无排便困难、肛门失禁及直肠粘膜部分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性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现象,排便次数(2.3±0.4)次/d;其中优8例,良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完全性直肠脱垂采取经肛门直肠脱垂粘膜切除术联合肛门括约肌折叠加固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经肛门非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经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例。术前行直肠粘膜吸引检查以确诊和X线钡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短段型3例,常见型7例。齿线上1 cm切开直肠粘膜1周,游离直肠粘膜管,直视下游离扩张的直肠近端和乙状结肠,妥善处理肠系膜血管,向上游离达正常结肠,拖出的结肠与直肠切缘全层间隙吻合。结果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平均长度23.6cm(12-32cm),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9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min(15-80 ML)。1个月内大便成形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肛门非开腹巨结肠根治术适合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介绍与慢性肛瘘有关的鳞状细胞癌(SCC)在日本是非常少见的。对于复发性肛瘘患者,特别是那些持续10年以上的,有发生癌变的风险。对于肿瘤的来源,目前争议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1)肛门直肠粘膜细胞的先天复制;2)肛门腺体局部腺瘤样增生;3)迁移到瘘管内的直肠粘膜细胞癌变。目前,肛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男同性恋人群中。有报道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  相似文献   

9.
直肠粘膜外翻是儿童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科近2年行直肠浆肌层剥离返迭肛门成形术(以下称返迭术)治疗肛门闭锁进行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4岁。高位闭锁3例,中位闭锁5例,低位闭锁7例。其中既往未采用返迭术成形肛门而存在粘膜外翻的有6例。15例均采用返迭术。1.2方法肛门闭锁手术成形肛门时,将直肠盲端游离2~3cm。分离直肠盲端浆肌层与粘膜层,为便于分离可注射生理盐水于粘膜层下。分离的盲端长度要求l-1.5cm。再将游离的浆肌层返迭于近端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经肛门非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经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例。术前行直肠粘膜吸引检查以确诊和X线钡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短段型3例,常见型7例。齿线上lcm切开直肠粘膜1周,游离直肠粘膜管,直视下游离扩张的直肠近端和乙状结肠,妥善处理肠系膜血管,向上游离达正常结肠,拖出的结肠与直肠切缘全层间隙吻合。结果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平均长度23.6cm(12—32cm),平均手术时间112min(9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ml(15—80m1)。1个月内大便成形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肛门非开腹巨结肠根治术适合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残便感”的产生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肛门直肠周围的各种炎症刺激 直肠的各种急、慢性炎症:如急性肠炎、菌痢、慢性肠炎、直肠的其它非特异性炎症等;肛管及周围的炎症:如肛乳头炎、肛窦炎、痔疮的急性炎症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急性感染阶段等;均可引起直肠粘膜组织充血、水肿,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了排便感受器,由于刺激的长期存在,故产生“残便感”。常伴有腹泻、肛门肿痛、肛门坠胀和便鲜血症状。另外。过量饮酒、食用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使直肠壁充血,排便后发生“残便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经肛门非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体会。方法:经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例。术前行直肠粘膜吸引检查以确诊和X线钡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短段型3例,常见型7例。齿线上1cm切开直肠粘膜1周,游离直肠粘膜管,直视下游离扩张的直肠近端和乙状结肠,妥善处理肠系膜出血,向上游离达正常结肠,拖出的结肠与直肠切缘全层间隙吻合。结果: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平均长度23.6cm(12-32cm),平均手术时间112min(9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ml(15-80ml)。1个月内大便成形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发现。结论:经肛门非开腹巨结肠根治术适合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正> 痔是直肠、肛门静脉丛瘀血,扩张成柔软的血管瘤,几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病因分析1.1 解剖方面的原因1.1.1 直肠上静脉无静脉瓣,肛门直肠又位于人体的下垂部位,受地心的吸引作用,血液向上回流,容易造成肛门直肠的静脉丛瘀血扩张。1.1.2 肛门直肠的静脉血管,在直肠下的不同高度穿过直肠肌层和肛门括约肌,当肌肉收缩,粪便压迫和腹压增高时,均能阻碍血液回流,容易造成肛门直肠静脉丛瘀血,扩张成痔。1.1.3 由于直肠粘膜下层的组织疏松,血管壁周围的阻力弱,静脉丛容易扩张,瘀血成痔。  相似文献   

14.
杨军 《中原医刊》2005,32(23):36-37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直肠内修补术治疗女婴后天性肛瘘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对40例瘘口直径在2mm以下的直肠会阴瘘患儿,采取经直肠内修补术进行治疗;直肠括约肌采取依肛管轴方向横缝,并使肌肉与粘膜缝合方向相交叉,充分修复直肠括约肌.结果本组40例,一期修复成功38例,感染2例,一期修复成功率为95%.结论提高直肠内瘘修补术成功率的关键是仔细修复肛门括约肌.  相似文献   

15.
对痔术后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30例的临床观察分析认为:①肛门皮肤及直肠粘膜缺失过多;②瘢痕形成,③局部感染;④括约肌痉挛等有关。指出术前准备不充分及术后处理不当是肛门直肠狭窄的促进因素,并提出了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0岁.半年前突发腹痛、腹泻,并伴有里急后重和少量脓血便.曾按痢疾治疗无效.近1周因出现痉挛性腹痛而急诊入院.查体:胸腹未发现异常.肛诊:距肛门75cm处触及一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硬韧,界限不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大便检查: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10~15个;钡剂灌肠:见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有不规则的环形狭窄粘膜破坏,病变长约3.5cm,降结肠中下部和乙状结肠上部见有长约24cm的肠腔变细,袋形消失,边缘呈锯齿状,粘膜纹紊乱.两段病变之间肠管扩张.X线诊断:直肠结肠癌.手术与病理所见:直肠肿块表面有1.5cm×4.5cm的大溃疡,周边有结节状隆起,致肠腔狭窄;直肠浆膜面完整.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区有约26cm长一段肠管浆膜面呈粉红色,切面见肠壁增厚,粘膜面有多发的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癌肿与炎性病变之间肠管正常.病理诊断: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7.
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肛管和肛门缘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或肛门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肛门静脉破裂、血液瘀滞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探索直肠脱垂一种疗效可靠,易于操作,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段.方法 采用经肛门直肠粘膜点状结扎、消痔灵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4例,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并跟踪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 21例痊愈,占87.5%,3例轻度复发,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肛门直肠粘膜点状结扎、消痔灵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好、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最佳治疗术式。方法对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又经肛门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36例。癌灶下缘距肛缘6~7cm24例,8~10cm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36例6~60个月,平均33个月。于术后19个月局部癌复发2例(5.56%)。本组术后8~12周时排便功能控制良好,为1~3次/d,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d。结论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可作为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并保留肛门的一种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20.
将76例先天性闭肛肛门成形术后直肠粘膜脱垂病例分有注肛组(32例)及改良直肠粘膜环切组(44例)进行治疗发现:酒精注肛组有效率为25%;改良直肠粘膜环切组有效率为100%。且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改良直肠粘膜环切疗效优于酒精工,且肛门成形时直肠-皮肤吻合口位置过低是造成术后直肠粘膜脱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