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颅脑MRI的弥散加权序列(DWI)检查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金标准,分别采用CT常规扫描及MRI扫描的常规序列对80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比较分析二者对不同病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CT与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33.75%和9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6 h和6~24 h的患者,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96.88%和95.45%,明显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CT与MRI检查检出的病灶数分别为96个和235个,两者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9.34%和96.31%)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6 h和6~24 h的患者,CT与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病程为24~72 h的患者,CT和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对较小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察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糖尿病患者64例,均给予MRI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分布及分期。结果 MRI检查发现有1219个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多发性病灶占98.3%,大脑半球的病灶占83.4%;50-80岁的年龄段为高发年龄,但慢性的病灶较少见。结论 MRI是目前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最可靠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察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糖尿病患者64例,均给予MRI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分布及分期。结果 MRI检查发现有1219个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多发性病灶占98.3%,大脑半球的病灶占83.4%;50~80岁的年龄段为高发年龄,但慢性的病灶较少见。结论 MRI是目前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最可靠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陆丽婷 《内科》2011,6(4):311-31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CT及MRI特点,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正确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和MIu检查,并对其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4.1±3.8)d。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入院首次CT检查发现99例为腔隙性脑梗死,1例入院第7天复查C显示为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单发41例,多发灶58例。痛灶总数为158个,以基底节区为主。病灶平均直径(10.5±2.4)mm。形状呈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斑片状。MRI检查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小脑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或等信号,,12加权为高信号。多发性病灶68例,其余为单发性病灶。病灶共179个,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有四肢无力症状的82例,肢体麻木的41例,意识障碍的26例,面瘫18例,头痛头晕17例,视力模糊4例,记忆力衰退4例。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呈无症状性发作,应观察腔隙性脑梗死的CT及MRI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89.6%,CT检出34个病灶,检出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看出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且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处多见。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腔隙性脑梗死率明显较CT检出高,诊断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CT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1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我院治疗的成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的下列指标: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是否腔隙。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的大面积病灶例数、多发性病灶例数和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小面积病灶例数、单发性病灶例数和非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面积大、数目多和腔隙性病灶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腔隙性脑梗死CT与MRI表现并探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临床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头颅CT、MRI的基础上行FLAIR、DWI和MRA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治疗方案。结果①MRI可以确诊疑似病例患者是负腔隙性脑梗死;②FLAIR可以发现早期脑缺血灶;③DWI可显示常规CT和MRI T1W1、T2W1不能显示的病灶(新鲜病灶)。④MRA显示血管闭塞的部位和狭窄程度。结论通过比较影像学早期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显示梗死灶与靶血管的关系,早期临床体征可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杭州笕桥地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5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及诊断分型调查,全部病例均进行头颅CT或MRI证实。结果暴露率前三位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糖,分别为83.7%、32.0%和18.3%;居前3位的临床分型是单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和感觉运动性卒中,分别占37.8%、24.2%和10.4%;居前3位的病灶部位分别是豆状核、丘脑、内囊,分别占34.2%、13.2%和9.6%。结论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豆状核是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临床以感觉和运动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CT及MRI检查,记录诊断结果,总结其影响学特征。结果 CT及MRI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诊断中,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41例,占比82.00%,病灶组织位于基底节区者35例,占比70.00%,多性病灶38例,占比76.00%。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但考虑到临床特殊性,应加强CT及MRI影像学特征研究,以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后脑梗死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57例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以14岁以下儿童外伤后发生脑梗死者居多占70.2%,病灶多位于一侧基底核区,临床表现和CT扫描结果与腔隙性脑梗死相似,但有明确的外伤史,治疗效果较好。大面积脑梗死致昏迷、脑疝者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采取综合治疗是挽救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 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预后。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依据头颅CT检查按出血部位分为四型,即内囊出血、壳核出血、丘脑出血、桥脑出血,临床以局灶性运动、感觉障碍为主,无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内科综合治疗38例均在15d~60d内基本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临床表现酷似腔隙性脑梗死,头颅CT检查前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资料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20例腔隙性瞄梗塞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对一组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塞颇为常见,占脑梗塞住院病例的7317%.60岁以上占80.83%。长期高血压是主要原因(75.85%)。病灶主要位于底节和侧室旁(85%)。随年龄递增腔隙灶数目增加。同一病灶部位可有不问的临床类型。约70%病例是无症状性。结论长期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临床类型难以确定病灶部位a老年病人的无盛状性腔隙性梗塞须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CT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行CT检查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CT影像学特点为:从病变部位看,71.67%患者发生于基底节区;从梗死病灶面积和数目看,83.33%患者发生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梗塞病灶达228个;从形态学看,以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模糊的点状低密度影为主。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有其特殊的CT影像学表现,建议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时,最好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脑梗死,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1):967-967
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患病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111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和91例高血压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非腔隙性脑梗死组),均行头颅CT或磁共振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脂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塞117例临床与CT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CT检验发现腔隙灶159个,腔隙灶径线测量,最短2 mm,最长20 mm,径线测量情况为:病灶径线小于5 mm的患者16例,5~10 mm的患者74例,47例患者11~15 mm,21例16~20 mm患者;临床表现为:82例(70.1%)患者单纯运动性偏瘫,24例单纯感觉性卒中,3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7例患者并未出临床症状体征。总结:具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较易发生腔隙性脑梗塞,易发部位为基底节。腔隙性病灶多数为圆形和椭圆形,直径在5~10 mm,单纯运动偏瘫为腔隙性梗塞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0例LI患者同时进行MRI及CT检查 ,统计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及形状 ,同时观察临床情况。结果  3 0例LI患者CT发现病灶5 9个 ,MRI发现 2 89个 ,13例行二次MRI检查 ,7例急性期后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LI常为多发 ,MRI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 ,急性期病灶周围存在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颅CT和(或)MRI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并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125例,根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21例(0分)、轻度钙化组72例(1~2分)和重度钙化组32例(≥3分),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及分布特点。同时将有MRI资料的60例患者分为:组Ⅰ24例(腔隙性脑梗死数1~4个),组Ⅱ36例(腔隙性脑梗死数>4个),分析钙化评分与腔隙性脑梗死数量的关系。结果 12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无钙化组患者为16.8%,轻度钙化组患者为57.6%,重度钙化组患者为25.6%,CTA显示钙化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内动脉颅内段(6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21,95%CI:1.050~5.129,P=0.037)和年龄(OR=1.052,95%CI:1.014~1.092,P=0.007)是颅内动脉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数量与钙化评分关系的分析显示,组Ⅱ钙化评分高于组Ⅰ[(2.3±1.5)分vs(1.2±1.1)分,P=0.004]。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率高,糖尿病及年龄与颅内动脉钙化密切相关,钙化程度可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60例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灶的分布为单发2,4例、多发36例,好发部位为基底节,脑叶CT呈圆形、卵圆形、带状或楔形低密度灶。临床表现:头昏43例,头痛5例,肢体麻木38例,失眠21例,意识障碍6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41例,经综合治疗,临床治愈38例,好转19例,死亡3例。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病灶小,多发性病灶为特征,临床上以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LICI)患者的头颅MRI特征。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1例和与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20例。按照临床表现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组(LICI组)、腔隙性脑梗死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非LICI组),分析3组间头颅MRI影像学差异。结果与非LICI患者比较,LICI患者的病灶数目更多,病灶体积明显增大(P0.05);病灶位于侧脑室旁白质、丘脑、额叶及左侧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0.05)。LICI组哈氏值较其他2组明显增大,前角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小。LICI组脑白质疏松程度0级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LICI组脑白质疏松程度为4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及非LICI组(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目、体积、部位都会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的存在会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