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高速液相色谱(HPLC)对我国楝属(Melia)植物主要分布区的川楝、苦楝的树皮、果实及叶片中川楝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川棘、苦楝样本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树皮中的含量以贵州(沿河),陕西(西乡)采的苦楝及河南(扶沟)采的川楝较高,分别为5.160、4.697和4.223mg/g。果实中川楝素的含量都较低,苦楝果中仅含微量或测不出。杭州采的川楝果中川楝素含量却显著高于其它楝果样本,而且比其树皮的含量还高(分别为0.800和0.574mg/g)。所采的楝叶中在该测定条件下测不到川楝素存在。楝科中其它9种非楝属植物树皮中不含有川楝素。从整个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川楝素只存在于楝属植物树皮中,果中也有少量分布,川楝中川楝素的含量不一定高于苦楝。各样本中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是否与其分布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及土壤等因素有关,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是原产于印度、缅甸的一种楝科(Meliaceae)乔木,是一种适生于干热河谷地区、喜温耐旱的生态和经济树种。印楝全身是宝,其种子、枝叶和树皮长期以来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及日化产品等领域。从印楝种仁中提取的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菜青虫、蝗虫等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表现良好的杀虫活性;1968年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称印楝是“本世纪对当地居民的最大恩赐”,同时也被美国农业部誉为“可解决全球问题的树”。  相似文献   

3.
许多楝科植物的叶、种子、树皮及根的制剂一直作为传统药物,有抗病毒、抗蠕虫、抗肿瘤、抗炎及抗风湿等作用。特别是有些研究发现楝科植物的抗炎和抗风湿作用与免疫系统有关。作者研究了楝科植物 T.glabra 叶的水提取物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微波辅助提取印楝叶总多酚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印楝叶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3个响应变量以及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印楝叶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及还原力测定实验评价印楝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微波辅助印楝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2 ℃,萃取时间4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响应变量影响顺序为萃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萃取时间;验证实验得到印楝叶中多酚提取得率平均为2.96%,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33%。印楝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2.6 mg·L-1,·OH自由基的IC50约为15 mg·L-1,在较低浓度时印楝叶多酚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结论 印楝叶多酚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较维生素C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一个从楝属(Melia L.)植物树皮中提取川楝素的新的分离方法,并初步证明我国楝属植物中:苦楝 Melia azeda-rach.L;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e的树皮及商品“苦楝皮”中,都含有同一的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熔点236°—238℃,紫外吸收光谱λmax216mu(5毫克/100毫升乙醇溶液,1厘米石英比色池),各种收得率分别列如下:川楝皮1%;苦楝皮0.4%;商品“苦楝皮”0.6%,南楝皮尚待测定中。  相似文献   

6.
范刚  杜娟  尹鸿翔  张艺 《中国药房》2011,(7):625-627
目的:建立印楝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与遗传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运用简单序列重复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分析遗传多样性,利用聚类分析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建立了印楝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指纹峰。分别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化学成分进行聚类分析,13个种源分为两大类:来自缅甸的11个种源聚成一类;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种源聚成另外一类。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不同种源印楝叶药材化学成分与遗传变异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正交实验测定羊奶果叶及树皮的单宁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羊奶果叶及树皮的单宁含量的最佳提取方法,并测其含量。方法 采用温度、时间、固液比三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结果 提取单宁的最佳水平是时间2h,温度50℃,固液比1:10.结论 单宁含量分别为成熟叶8.11%,幼叶7.70%,树皮4.16%。  相似文献   

8.
印度楝或牙刷树Salvadora persica的根或枝经切碎,研磨,过筛得小于20~60目的微粒或微纤维,再与少量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在去离子水中混合。于70~95℃加热10~40min。以最小压力差用一个细布袋过滤,得微粒的混悬液,并加合成甜味剂,维生素,牙龈愈合剂及增稠剂制成牙膏。牙膏处方:10%~20%去离子水,30%~60%山梨醇,5%~15%提取液,5%~15%蔬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测定印楝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检测波长为360nm,流动相为0.2%醋酸-乙腈(65:35).结果 槲皮素、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2~2.10μg(r=0.9999)、0.08-0.32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0%、98.68%,RSD分别为1.73%、1.67%.结论 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控制印楝叶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苦楝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发  沈雅琴 《上海医药》2007,28(11):506-508
苦楝皮为楝科楝属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Zucc.)或苦楝(M.azedarach L.)的干燥树皮和根皮。中国药典认为苦楝皮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有驱虫疗癣功能,主治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和疥癣瘙痒。由于临床出现了许多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广谱驱肠虫药,苦楝皮及其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已很少用作驱肠虫药,临床使用明显减少。苦楝和川楝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本文综述苦楝皮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便于开发其临床新用途。1镇痛抗炎作用[1]苦楝皮有弱镇痛作用。给小鼠以灌胃形式给予苦楝皮75%乙醇提取物5g、15g生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印度学者近期对六种当地产植物(印度辣木、印度桔、库拉索芦荟、印度楝、长春花和圣罗勒)抗炎和促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香椿叶、银杏叶的黄酮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GinkgobilolaL .又名公孙树 ,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 ,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 ,但真正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银杏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效。香椿Toonasinensis(A .Juss.)Roem楝科椿属植物 ,原产我国。每年清明前后香椿叶开始抽出嫩芽 ,称春椿芽 ,食之清香鲜嫩 ,是一种食令美食。民间常将香椿叶及嫩枝 (鲜 )洗净、切碎、水浸后煎煮治疗细菌性痢疾有特效。香椿叶的化学成分除中药大辞典载含胡萝卜素 ,维微生素B、C及钙质外 ,迄今国内外尚无更深入、确切的报道。笔者通过化学成分预…  相似文献   

13.
以宽叶菰 Zizania latifolia 菌瘿的提取物为有效成分,制成一种浴液。这种提取物储存时稳定,浴液可使肌体保温,改善血液循环,有助病体自然康复。将台湾菌瘿切碎、冻干,取100g在90~95℃蒸1h,加入500ml乙醇室温提取7d,经过滤得到300ml棕色澄清的提取液。于冷暗处储存2个月仍香气持久。该提取物对皮肤无刺激性、无光毒性、无致突变性。在10ml提  相似文献   

14.
用水或低碳醇提取皂树Quilissaponaria的树皮,其浓浆或干粉与糖置一起煮沸,或将树皮提取物与糖和水的混合液碾磨之后成形。例:100份糖加30份水,加热,再加20份麦芽浓糖浆在140℃下煮沸,搅拌并碾磨以除去溶媒。冷却至80℃后切成3g重的糖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50g冻干的伊利诺合欢草(Desmanthusillinoensis)叶的粉末,分离得化合物黄酮A~F。经理化性质鉴别,TLC、UV、~1H-和~(13)C-NMR 及MS 光谱测定并与标准品对照,证明黄酮A 为山奈酚甙,黄酮B是芦丁;黄酮C 为槲皮素;D 为杨梅树皮甙;E 为杨梅树皮甙-2″-没食子酯;F 为杨梅树皮甙-4″-没食子酯。  相似文献   

16.
川楝素片是从川楝树(Melia toosendan,楝科)的根皮或树皮(即苦楝皮)中提取的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加辅料制成的片剂。本品有驱除蛔虫、蛲虫和鞭虫的作用,以对蛔虫的作用最明显,驱虫效果优于山道年,主要用于肠道蛔虫病。一般认为本品在临床上除极少数人服药后有头痛感觉,不久即消失外,并未发现中毒。然而笔者查阅有关文献,发现本品导致中毒的报告4例,为引起临床重视,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紫杉醇(Pacilitaxcl,商品名:Taxol)是1967年美国化学家Wall和Wami等首先从太平洋紫杉(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独特抗肿瘤活性的单体二萜类化合物(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药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杉醇最先是从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 Nutt.,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和纯化得到的一种对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提取物.其化学结构是紫杉烷类中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9.
Deng  JZ  单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06,(6):256-257
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Heurek and Muell-Arg.是一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地区的高大常绿树木,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三国均有分布。树皮提取物常用作心脏兴奋剂和利尿剂。作者从该植物树皮中分离、鉴定了β-谷甾醇和5个已知三萜类化合物。该植物树皮干燥、粉碎后,依  相似文献   

20.
孟昭瑾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126-127
紫杉醇是从短叶紫杉树皮中提取的具有抗癌活性物质,是一种新型的抗微管药物[1].我科于2004年6月起应用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