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分离自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27株沙门菌,用肠杆菌科鉴定系统API 20E和ATB ID 32E进行生化鉴定并血清分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7株沙门菌的生化鉴定结果为沙门菌属细菌,其中25株血清分型结果为肠炎沙门菌,抗原模式(9,12:g,m);其余两株菌H相抗原除g和m因子凝集阳性外,d因子也有凝集反应。PFGE结果显示27株菌株中26株的带型完全一致,另1株与其他26株仅有1条条带的差异,相似度为96.3%。27株菌的MLST型别均为ST11型,提示为肠炎沙门菌。结论分子分型技术,特别是MLST技术有助于沙门菌的辅助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C群沙门菌血清型的鉴别诊断研究。方法:对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的C群食源性暴发沙门菌鉴定中存在与泰国产沙门菌分型血清H相因子有交叉凝集的菌株使用丹麦(SSI)血清参比;分析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选择部分猪霍乱和汤卜逊沙门菌腹泻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MLST)分子分型;通过PluseNetChina非伤寒沙门菌数据库图谱比对上海的汤卜逊暴发菌株与重庆市C群沙门菌暴发菌株的分子型。结果:2007年黄浦区报告8株猪霍乱暴发菌株经丹麦血清分型鉴定为汤卜逊沙门菌;2007年的4株猪霍乱和5株汤卜逊沙门菌经丹麦SSI血清复核鉴定均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汤卜逊沙门菌暴发菌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耐药谱与散发株显著不同;2007年重庆市的多起食源性暴发案例中的C群沙门菌经复核鉴定亦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并与上海的暴发菌株在遗传学上存在高度同源。结论:泰国血清的H相因子间存在交叉凝集现象。推测2007年上海市发生的食源性暴发病例可能由输入性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多重耐药克隆株引起。  相似文献   

3.
一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1起食源性沙门菌爆发病例的菌株,使用3种不同产地沙门菌分型血清进行菌株比对鉴定,测试菌株耐药性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LST)。通过Pluse Net China非伤寒沙门菌数据库聚类分析上海市与重庆市爆发菌株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结果]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某工地爆发的1起食源性菌株,经血清学和MLST鉴定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菌株对6种抗生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氯霉素、萘啶酸、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均为100%。2007年重庆市报告多起食源性爆发案例中的C群沙门菌,经鉴定亦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与上海市的菌株间存在高度遗传同源性。[结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泰国S&A的沙门菌分型血清的H因子"c"和"k"间存在交叉凝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发生的食源性爆发病例可能为输入性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的多重耐药克隆株引起。  相似文献   

4.
能与沙门菌及O157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能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为防止误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观察形态、血清学凝集、以及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系统生化鉴定的方法。结果:生化鉴定符合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柠檬酸杆菌的18株肠杆菌,其中11株能与沙门菌多价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凝集,7株能与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结论: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单凭血清学反应做出判定,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为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应当血清学反应和全面生化检验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方法在沙门菌分型鉴定研究中的应用,初步掌握广州地区沙门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数据。方法选取沙门菌7对保守管家基因aroC、dnaN、hemD、hisD、purE、sucA、thrA作为研究靶标,对其进行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41株沙门菌分离株有8个血清群和14个ST型,食品来源沙门菌菌株的血清群有7个,ST型为10个,患者来源菌株血清群为5个,ST型为10个,实验中还发现2个新的ST型。结论沙门菌血清学分群结果与MLST分型结果的对应关系密切,很多ST型菌株的血清群固定,相同血清群菌株也有较固定的ST型,因而,可运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方法对沙门菌进行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进行种属、血清型及序列型的病原学鉴定。方法对5株来自散发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的可疑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在系统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子检测、血清凝集、MLST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VITEK系统生化鉴定3株为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其中2株菌沙门菌特异性种属基因hisJ阳性,经血清学鉴定为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61:l,v:1,5,(7),MLST序列分型为ST1850,12种抗生素的MIC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除对链霉素耐药外,其他均为敏感。结论从腹泻患者监测样本中分离的2株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血清型为61:l,v:1,5,(7),序列型为ST1850,提示该型别沙门菌在人间散发存在,今后应加强该菌型的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溯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2种分子血清分型技术,对抗原缺失血清型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方法 采用玻片凝集法对3株沙门菌进行分型;提取沙门菌基因组DNA,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血清型分型;然后全基因组测序后组装草图,用SISTR预测沙门菌血清型.结果 3株沙门菌分离株,用传统玻片凝集法鉴定属于B群和E1群沙门菌,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002-2008年杭州市甲型副伤寒疫情分离株的亲缘性,并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对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用K-B法测定菌株抗生素敏感性。挑选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以及稳定性试验。结果 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个PFGE型和4个耐药型,P1型和P2型属于同一个克隆系,该克隆系菌株占试验菌株数的99%,分离自临安市的310株菌均为P1型,分离自杭州市西湖区的主要菌型是P2型和P1型。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根据SucA位点的差异可分为2个MLST型。结论杭州市2002-2008年的甲型副伤寒疫情由同一克隆系的菌株主导。PFGE、MLST分型方法各有侧重,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肠热型感染,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鸭沙门菌等则多引起急性胃肠炎型感染.准确的沙门菌菌株鉴定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系统ATB ID32E和API 20E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分离到的2株沙门属菌株及1株分离自住院患者的沙门属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同时进行血清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011-2012年杭州市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型别,了解本地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66株肠道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其中主要血清型: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分布于21个血清型的66株沙门菌分成26个ST型别。发现一株纽波特沙门菌为新型ST1690。菌株血清型与MLST型别数据库中所对应的血清型符合率为100.0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P7型),与先前杭州流行菌株有差异(P1-P6型)。6株肠炎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2.70%。13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1个PFGE型,型间最小相似性为71.70%。7株萨雷甲尼沙门菌分成4个PFGE型别,型间最小相似性为91.00%。结论近年杭州腹泻病人中流行的肠道沙门菌菌株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甲型副伤寒、萨雷甲尼和肠炎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在杭州出现了新PFGE型别。MLST数据可以对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