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UA)、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CHF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36例,心功能Ⅲ级62例,心功能Ⅳ级12例。另外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5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人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测定UA、胆红素和hs—CRP水平。结果CHF组UA、胆红素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HF组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UA和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UA、胆红素和hs—CRP与年龄无相关性(P〉O.05);UA和胆红素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O.05),hs—CRP与心功能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UA、胆红素和hs—CRP水平升高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血UA、胆红素水平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hs—CRP水平变化在CHF发生、发展中可能无确定作用。检测血尿酸、胆红素水平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妊娠相关蛋白A(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1h及术后24hhs—CRP、PAPP—A和BNP水平变化。PCI术中冠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分析PCI对hs—CRP、PAPP—A和BNP变化的影响及hs—CRP、PAPP—A、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1例急诊PCI手术均获得成功。PCI术后hs—CRP、PAPP—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支和三支病变患者hs—CRP、PAPP—A、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PCI可导致体内hs—CRP和PAPP—A表达增加,hs—CRP、PAPP—A和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及经胺碘酮治疗3个月后测定P波离散度,取血测定hs—CRP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波离散度减少30.9%,两组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hs—CRP和BNP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hs—CRP和BNP水平分别降低50.9%和16.5%;两组间二者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使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减小,使增高的hs—CRP和BNP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炎症标志物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定hs—CRP,并对其在老年和中青年ACS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和中青年ACS患者的hs—CRP浓度高于非ACS患者(P〈0.05);(2)在老年组,hs—CRP水平在冠脉1、2、3支病变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在中青年组.冠脉2、3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年龄与hs—CRP水平不相关(r=0.0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组于人院24h内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随访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①UA组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的BNP[96.3(79.8~100.1)]、cTnI(0.078±0.022)和hs—CRP(9.68±1.95)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ⅠB组BNP50.0(32.6±58.8)、Tnl(0.018±0.06)、hs—CRP(4.88±1.83);ⅡB组BNP90.6(69.6~95.8)、Tnl(0.042±0.010)、hs—CRP(5.72±2.08),P均〈0.05]。②冠脉三支病变组的BNP(99.65±19.73)与双支病变组的BNP(48.54±10.79)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30.37±8.52)。三支病变组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16%比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BNP、cTnI和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端绘  赵洪磊  吴积新  欧永强 《内科》2009,4(5):686-68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两个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期间改变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两者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对照组)和AMI患者86例的血清CRP浓度,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IN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和血液检查BNP。结果AMⅡ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IE相关(r=0.38、r=0.51,均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及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P组于入院时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①UAP组缺血性ST。(ST段延续至J点后80ms)段下移水平及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P均〈0.05)。②冠脉三支与双支病变组BN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缺血性sT舶段下移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P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血浆BNP、cTnI、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P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T2DM患者70例,其中合并UA组(G1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G2组)40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例。比较各组问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U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UA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UA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UA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衰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HF患者为病例组,包括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心肌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肥厚型心肌病6例)。另外选择40例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外周血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和血脂(TC、TG、LDL—C、HDL—C),同时询问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CHF患者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因心衰患者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8、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间IL-1β、IL-6、TNF—α、FG、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HF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纳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功能关系,为临床诊断评估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00例(疾病组),并进行心功能分级;选取同期健康人群200例(对照组),测量血清hs-CRP、BNP水平。结果疾病组BNP和hsCRP分别为415.28±96.73f g/ml和86.83±17.50 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增加,BNP和hs-CRP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s-CRP、BNP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合并CHF组54例,COPD急性发作(AECOPD)组66例,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快速测定BNP水平。比较三组间血浆BNP水平的差异。COPD合并CHF患者治疗好转后复查血浆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COPD合并CHF组和AECOPD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798.41±231.64)pg/ml和(148.73±87.39)pg/ml;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为(46.83±15.54)pg/ml。COPD合并CHF患者与对照组及AECOPD患者比较,血浆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浆BNP水平[(136.73±64.82)p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测定对COPD合并CHF患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COPD合并CHF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作用。方法将56例患有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28例)和BiPAP治疗组(28例),观察分析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BNP。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24 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收缩压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的提高(P<0.05).BiPAP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并肺心病患者15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气促/胸闷、嗜睡及心率加快改善率,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pO2)及血浆CRP、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气促/胸闷、嗜睡及心率加快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SpO2及血浆CRP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和SpO2高于对照组,PaCO2及血浆CRP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AECOPD并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患者血浆CRP、BN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患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年龄≥65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加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rhBNP组(44例)和硝酸甘油治疗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血清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硝酸甘油组比较,rhBNP治疗组治疗后24h临床显效率(21.7%比45.5%)及总有效率(54.3%比91.0%)明显升高(P均〈0.05);动脉血氧分压[(9.44±1.41)kPa比(12.01±1.65)kPa]明显升高(P〈0.05)。治疗1周后,与硝酸甘油组比较,rhBNP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43±7)%比(48±8)%],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患者加重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hs-CRP(超敏C反应蛋白)、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磷酸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在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治疗缓解期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95例确诊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60例肺心病治疗缓解期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hs-CRP、心肌酶水平。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hs-CRP、心肌酶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心肌酶差异显著(P<0.05);死亡组血清hs-CRP、心肌酶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hs-CRP与心肌酶的变化可作为肺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醛固酮的表达特征。方法根据肺功能损害程度将90例COPD患者分为轻中度组(36例)及重度极重度组(54例);再根据病情将COPD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33例),肺心病组(57例),同时和29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醛固酮水平的检测,并进行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肺心病组患者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及对照组(P0.05);重度极重度COPD组的醛固酮较轻中度组升高(P0.05);血浆醛固酮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460,P=0.00)。结论醛固酮在COPD患者中有异常表达,与肺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德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19-1821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1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肺冠合并组)和30例单纯肺心病(单纯肺心组)进行临床比较、统计、分析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 在易患因素上,两组在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临床表现方面,其左心室肥大、双心室增大、合并左束枝传导阻滞,持续ST-T改变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如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左心室肥大、持续ST-T改变,心梗/左心衰时,在排除少数相关疾病后即可临床诊断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NT-proBNP水平增高的特点,探讨NT-proBNP升高的意义。方法入选诊断COPD合并肺心病出现右心衰竭的患者32例,缓解期患者31例,为研究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NT-proBNP测定,研究NT-proBNP在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COPD合并肺心病右心衰竭期和缓解期患者血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右心衰竭期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对COPD合并肺心病的诊断,病情判断,疗效评价及预后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分析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COPD患者105例,分A组(单纯COPD组,55人)、B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50人)。行肺功能、心脏彩超检查,检测hs-CRP、NT-proBNP、Fib及血气分析。结果 hs-CRP、Fib、NT-proBNP在B组均高于A组(均P0.05);PaCO2、hs-CRP、Fib、NT-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PaCO2、hs-CRP、Fib与NT-proBNP呈正相关。结论hs-CRP、Fib、NT-proBNP参与了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全身炎症在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