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6,(9):1316-1318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55例脊髓损伤伴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间歇导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后,泌尿系感染、自主排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以及残余尿量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后,LSI-B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间歇导尿治疗,有助于其排尿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伤后4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伤后8周给予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排尿功能指标,检测血清中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出现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3,t=6.352,t=7.214,t=6.896,t=6.752;P<0.05);血清NGF、NTF及BDNF含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1,t=5.273,t=8.832;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来红淼 《药物与人》2014,(6):306-30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一年以来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1,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20,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恢复和排尿功能,减少排尿次数及尿路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伴二便障碍患者运用盆底康复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5例脊髓损伤伴二便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比较两组的平均排尿时间、排尿功能及大便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平均导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6,P=0.003);治疗后,试验组排尿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大便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伴二便障碍患者运用盆底康复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排尿、排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朱俐 《现代养生》2014,(16):222-223
目的:探讨评价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行间歇导尿治疗配合康复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5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导尿方式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行间歇导尿和康复护理。结果: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要效率为95.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2%,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0%),对照组出现泌尿系统感染6例(2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行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自行排尿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9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每日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及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失禁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护理措施,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盆腔肌肉锻炼以及尿失禁留置导尿后膀胱功能的训练,从而恢复排尿中枢功能自主排尿。方法选择我院泌尿科201 3年1-12月间3 1例不同原因导致尿失禁患者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锻炼膀胱收缩功能和正常蓄尿、排尿功能。结果进行功能训练的31例患者中,2 8例恢复自主排尿;3例训练失败,其中1例留置尿管出院,2例实施膀胱造瘘手术治疗。训练有效率为90.32%。结论排尿功能训练对尿失禁患者的治疗及恢复是有效的,方法是可实施的,并且此方法应用越早越有利于患者排尿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恢复自主排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施定时定量饮水及定时导尿的护理,从而减少患者间歇导尿次数,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方法将6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人,对观察组实施我科制定的饮水计划饮水,对照组按照常规制定的饮水计划饮水。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施定时定量饮水及定时导尿,比以往的普通饮水法及间歇导尿恢复膀胱功能更迅速,患者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更高,实施饮水计划对恢复膀胱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群华 《工企医刊》2005,18(6):48-49
脊髓损伤(Spinal coad injury,SCI)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病变,大多数有膀胱功能障碍和反复的泌尿系感染。而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导致严重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控制或消除泌尿系感染,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降低膀胱内压,防止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肾脏功能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最终目的。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SCI病人伴有神经源性膀胱50余例,在护理人员精心的康复护理下,至今无一例患者导致肾功能障碍,且38例患者经治疗后拔除了尿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熊雁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9):208-209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导致正常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改变的损伤性疾病。若护理不当,可加重病情,发生各种并发症,延缓患者康复。因此,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对康复对象所实施的一般和专门的护理技术,无疑是现代临床护理所需要的,也是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回归社会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肯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在40例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依据不同损伤情况给予不同的体位护理,并通过护理预防早期并发症。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平稳尢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挽救生命-维持脊柱功能-稳定脊柱-预防井发症-心理支持”这条救护主线,针对不同分型的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术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膀胱(NB)是脊髓损伤(SCI)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膀胱功能训练是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的重点。本文归纳了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用的康复手段,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3.
袁蓉  吕荣 《医疗装备》2010,23(10):84-85
膀胱神经性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于脊柱所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断裂,可导致一个阶段的膀胱失张力,呈弛缓状态。膀胱神经性损伤发生后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产生功能障碍,以至发生尿潴留。临床工作中,如不及时解决尿潴留将导致患者因高压排尿而致尿液返流,肾积水和肾功能的减退。临床上膀胱神经性损伤多由脊髓损伤(spinal aord injury,SCI)引起。本文探讨患者膀胱神经损伤后尿失禁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4.
吴瑞婷 《现代保健》2013,(21):67-6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65例,分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情感护理、膀胱自控排尿功能训练等,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3、6及9周不同时间段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周时两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干预护理后第6、9周,观察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明显改善程度,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早期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008年12月~2010年2月我科入住的39例脊髓损伤(SCI)患者实施间歇性清洁导尿配合穴位按摩其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的患者,根据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次数,每天1~5次不等,并为其制定饮水计划;配合按摩气海、关元、中级、曲骨、归来、会阴等穴位。当残余尿量低于100ml,治疗成功,停止导尿与按摩。结果39例脊髓损伤患者中有34例治疗成功,2例实施2~3天出现高热而停止,3例因经济原因提前出院.教会家属间歇导尿方法,1个月后电话随访,2例治疗成功,1例尿失禁,使用尿套。结论间歇性清洁导尿配合穴位按摩为脊髓损伤患者建立了规律自主排尿,解决患者因排尿障碍带来的生活困扰,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尿潴留、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甚至是引起截瘫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1病因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脊髓受损[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实施痔疮手术的15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76例,对照组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并评价两组病人的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6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89%),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痔疮术后Ⅲ级与Ⅳ级排尿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痔疮术后Ⅰ级与Ⅱ级排尿功能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改善痔疮术后肛缘水肿以及痔疮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非系统的功能锻炼;康复干预组除行常规护理外,还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提高。结论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促进功能恢复及尽量利用残存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排尿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24小时排尿次数、留置导尿时间、膀胱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升高,其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24小时排尿次数均降低,而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者住院天数明显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开始-结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照组39例患者,研究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比其观察指标: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