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 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 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不 一,其中以主观性量表评价为主。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国内外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发 现F波、H反射相关参数等客观评价指标被越来越多地与主观评价量表相结合,运用到各类临床研 究的疗效评价中。相对于H反射,F波具有更加灵敏的特点,能更好反映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常与改良 Ashworth痉挛量表一起作为缺血性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卒中患者的精神和神经功能恢复,甚至会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常规影像学在PSD的相关解剖学部位与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解剖环路假说的确立和巩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对PSD进行早期的预测,功能磁共振在PSD的早期识别上具有优势,为PSD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痉挛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肢体痉挛不仅会导致关节活动度的受限、灵活性 和姿势的异常,还可引起不可逆的关节挛缩、肢体功能丧失及残疾,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增加照护者的负担。目前对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案仍未达成共识。近年来,痉挛治疗的药物 和非药物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非药物治疗手段,如采用非侵入性经颅或外周电、磁刺激技 术以及基于肌动图和肌电图的多源信息采集整合分析技术等新型康复治疗手段,在痉挛治疗过程中 表现出更加精准、有效以及可重复性高等优点。现就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齐迎春  陈雯  程芮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1):1189-1193
围手术期卒中是非心脏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可导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住院 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还可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研究表明,既往脑血管疾病、慢性心房颤动病 史及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全身麻醉手术、血糖异常、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等均可能为非心脏手术围手 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了解近期关于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临床 医师早期识别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卒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宋田 《中国卒中杂志》2006,1(4):289-290
在美国,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每年卒中导致的死亡近乎半数发生于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如果患者能够更早的接受治疗,或许可以避免死亡和严重致残事件。尽管卒中早期治疗的益处很明显,但由于求治延迟,只有少数患者在最佳时间段内获得治疗,因此,适当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求治过程中的延迟,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本科学声明的目的是总结早期治疗有益的循证医学依据,描述患者求治延迟的程度和  相似文献   

6.
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70%~80%的患者存在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是降低卒中后 功能障碍非常有效的方法。卒中后早期康复试验证据较少,卒中后开展康复的最佳时间仍然不确定。 尽管证据仍不充足,但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卒中后前2周内开展康复治疗是有益的。本文就卒中康复 相关机制及卒中后早期康复循证医学证据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是急性卒中发作的主要特点,卒中后的超早期活动也一直被认为是高级卒中中心治疗和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指南中关于卒中后超早期活动的推荐意见、相关干预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现状以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超早期活动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活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偏瘫早期康复基础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偏瘫早期康复基础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除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康复基础训练.结果 康复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痛、足下垂内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程度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对偏瘫患者实施基础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改善偏瘫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LI S  ZHANG X  FANG Q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7):749-750
正1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亟须重视卒中是世界上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只有少数患者能从静脉溶栓治疗及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然而除了大部分患者面临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更有17%~92%的患者于卒中3个月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约7.4%~41.3%的卒中患者发病一年内罹患痴呆。而卒中后的认知功能下降是导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甚或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卒中是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二级预防工作的开展广泛,血压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都颁布了指南或共识。卒中可以导致多种功能障碍,现已针对卒中后抑郁、吞咽困难、认知障碍、营养障碍及肢体康复等进行了规范和建议,而卒中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同样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提升死亡率和致残率。为规范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ost-stroke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它延缓卒中的恢复,增加了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病变部位及膀胱尿动力学方法探 讨其相关联系。 方法 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卒中患者,据梗死部位分组,入院后行焦虑 自评量表(Sel 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记录其排尿日志,对焦虑障碍与排尿障碍的发生相关 性进行分析,并统计额叶损伤患者的发病率。 结果 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LUTD)发生率 高约1.75倍,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 anxiety disorder,PSAD)发生率高约 2.16倍。尿动力检查提示:LUTD伴焦虑障碍者膀胱活动度明显增高。 结论 卒中后焦虑障碍及排尿障碍较为常见,且额叶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 患者的排尿异常与其高级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情绪等因素相关。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 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4月1日-7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缺血性卒中 后6个月时评估其痉挛情况。痉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所 有患者的痉挛评定均由同一人进行。 结果 纳入患者185例,完成随访114例,32例发生痉挛,上下肢均发生痉挛的有22例。最易受累的是 肘关节(26例),其次为踝关节(22例)、指关节(20例)、腕关节(19例)、膝关节(18例)、肩关节(15 例)和髋关节(7例)。统计分析发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痉挛组(4.64,0~23分)显著高于无痉挛组(2.41,0~7分,P =0.001);入 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3,2~6分)痉挛组明显高于无痉挛组(1,0~2分,P <0.001);出院时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痉挛组(71.2分,5~100分)明显低于无痉挛组(91.7分, 45~100分,P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及出院时BI评分与痉挛的 发生存在相关性。 结论 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在上下肢同时发生最常见,上肢较下肢更易发生痉挛,其中肘关节最易受 累,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与出院时BI评分有助于预测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由四肢轻微损伤引起的反射性麻痹27例和反射性痉挛2例,多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和感觉障碍,极易误诊为神经损伤或医疗问题。观察结果表明本症系一功能性疾病,与损伤后异常神经反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2].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对1500例卒中病例中136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07%,早期癫痫发作5.73%,晚期癫痫发作3.33%,以部分性发作最多(57.35%)。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下/皮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缺氧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异常斑痕组织的形成等导致晚期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与非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相比,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症状更重,致残率、病死率更高,容易复发。目前关于心房颤动引起卒中的机制的假设包括内皮损伤、高凝、炎症、心房重塑、左心耳形态等,其中炎症标志物在心房颤动发生及发展为缺血性卒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关于炎症因子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研究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及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临床用药指导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炎症因子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卒中患者致死率逐年下降;然而,卒中患病率和致残率却逐年升高。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而认知障碍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音乐疗法是一项新的康复治疗技术,旨在通过音乐调节神经兴奋性和人体内循环,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帮助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本文对音乐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音乐疗法的国内外进展、音乐疗法在卒中认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相似文献   

20.
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