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三种溶栓方法 ,即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尿激酶动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25例。记录三组治疗前、后24 h、7 d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和三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及死亡状况。结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14 d NIHSS评分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与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的14 d NIHSS评分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这三种方法对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树源  杨玉山 《天津医药》1999,27(10):579-581
为了前瞻性研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应用超导技术对37例急性脑梗死病临近梗死部位的脑血管内注入溶栓药物治疗。其中22例使用蝮蛇抗栓酶3号,15例使用尿激酶溶栓,结果:27.03%的患者在6小时内溶栓,24.32%在7~12小时内,21.63%在13-24小时内,24.32%在25~48小时内,2.7%在48小时以后溶栓,溶栓后症状明显好转者占59.5%,好转者21.6%,无改善18.  相似文献   

3.
动脉内药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治疗中易出现出血现象 ,治疗的最佳时机难以把握 ,以及病人难以接受等因素 ,制约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现将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5月间开展介入动脉内尿激酶治疗 3例急性脑梗死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37岁。因突发神志恍惚 ,左侧肢体无力 1h ,于2 0 0 2年 1月 2 4日凌晨 1时入院。检查 :BP 17/ 12kPa ;左侧上、下肢肌力 0级 ,双侧巴氏征 (- ) ;头颅CT :右顶叶大片低密底灶 ,CT值为 30H。经常规检查后 ,于发病后 4h取右侧股动脉 ,利用Seldinge…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再发脑卒中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再发脑卒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采取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再发脑卒中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10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3~6 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应用尿激酶动脉介入溶栓,辅以其他常规治疗,疗程为14 d,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5例,显著进步33例,进步42例,无变化12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90%,血管再通率为75.46%,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冯清泉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5):62-62,64
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尽快使闭塞血管再通是最理想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溶栓治疗广泛开展,动脉内溶栓治疗对大脑中动脉(MCA)等大血管闭塞引起的严重脑卒中患者,如果发病在6h以内,经过严格筛选,可进行适时有效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我院通过对5例患者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形式,通常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常规治疗效果差且致残率高。因此急性脑梗死的溶栓疗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超早期经局部脑动脉内溶栓因其局部血管再通率高,全身并发症少,而越来越受重视,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是,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及时恢复供血,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避免缺血脑组织发生坏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共选用急诊入院的脑梗死患者4 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内区域性和接触性溶栓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溶栓的临床资料。治疗时间为起病1~24h。DSA全脑血管造影,找到闭塞的责任血管。根据闭塞的血管的情况选择区域性动脉溶栓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以微量泵持续泵入,过程中经造影管或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8例,血管再通5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58例,血管再通38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及明显好转90例、占总病例60%,再次闭塞5例,脑出血5例,其中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动脉溶栓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给病人及家属的生活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80%以上的卒中是由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早期开通闭塞动脉,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供血使缺失的神经功能等得到改善或恢复.局部动脉的溶栓被证实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我院于2004年1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术后的患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造影证实,溶栓后即刻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28例,未通17例;溶栓前运动障碍39例,语言障碍21例,意识障碍9例;溶栓后1h复查,运动改善37例,语言改善17例,9例昏迷患者完全清醒;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发病6h以内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临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8例自起病至溶栓时间在 1h~ 12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闭塞血管后 ,先用导丝及微导丝通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 ,撤出导丝后将导管置于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内 ,用注射泵缓慢注射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2 8例中 14例完全再通 ,8例部分再通 ,6例无效 ,2 4h ,1个月 ,3个月NIHSS评分 ,分别较溶栓前≤ 4分 ,治疗后 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70 % (2 2 / 2 8) ,3例合并无症状性脑出血均痊愈。结论 :本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 70 % ,经股动脉插管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 ,此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过去此类疾病多采用全身抗凝溶栓方法治疗 ,结果较难控制且并发症较多。现采用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具有快捷、准确和安全的特点。我院在具有大型数字式减法血管描记法 ( DSA)后对 11例急性期、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 :1年龄在 78岁以下。 2起病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6h。 3有确切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如偏瘫、单肢体瘫痪、失语等 )。 4脑 CT排除颅内出血和其他非血管性异常 ,未见明显低密度区域。本组 11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时间窗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16.
陈娜  杨海华  吴海威  范琳琳 《河北医药》2023,(14):2100-2105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109)和无效组(n=221);同时根据溶栓后90 d的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76)和预后良好组(n=254)。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无效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330例患者资料,其中早期有效221例(66.97%);无效109例(33.03%)。330例患者48 h内神经功能持续性恶化26例(7.88%),2例血小板减少(0.61%);无颅内出血、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过敏等并发症。330例患者中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为0~1分为254例(76.97%);mRS评分>1分为76例(23.03%)。无效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高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64例,按照溶栓时间窗分为两组,观察组(<4.5 h)患者36例,对照组(4.5~9 h)患者28例,行rt-PA静脉溶栓后比较康复效果。结果在溶栓前及溶栓后1 d、14 d、3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 d、14 d、3个月评分无差异(P>0.05),mRS评分分别为(1.52±0.65)、(1.49±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 h内溶栓与4.5~9 h溶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脑梗死时间介于4.5~9 h的患者,仍需积极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田方起  李斌  练红  魏健 《华夏医药》2009,(5):406-409
急性脑梗死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对该病病理生理认识加深以及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优点是在病变区保持溶栓药物的高浓度,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有效的缓解症状,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于2008年本院对1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小时)患者施行了动脉溶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菊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63-3763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对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34~74岁,平均(61.6±10.1)岁。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其中大脑中动脉完全梗死8例,不完全梗死3例,基底动脉完全梗死1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