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尹红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12):738-741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的皮质醇、甲状腺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特点,探讨其与躯体症状、失眠及性别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抑郁症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当日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进行两组的比较,并按照躯体症状、失眠及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者组的R-R间期平均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 RR intervals,SDNN)、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band,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band,HF)分别为[(34.21±14.31),186.64(846.67,113.87),125.00(839.22,48.50],对照组依次为[(43.86±12.61),375.92(2542.70,233.08),247.51(1547.36,142.3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COR水平增高[(15.35=6.45)vs.(11.81±6.32),P<0.01],TSH、T3及T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伴躯体症状患者组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不伴躯体症状组(P<0.01),SDNN、LF及HF指数均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伴失眠的患者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不伴失眠组(均P<0.01),SDNN、LF及HF指数均显著低于后两组(均P<0.05)。男性患者组SDNN、LF、HF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男性组(均P<0.05);女性患者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组(P<0.01),SDNN、LF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女性组(均P<0.05)。结论抑郁症HPT轴无紊乱,仅HPA轴及自主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且HPA轴激素水平及心率变异性与躯体症状、失眠及性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抑郁症自杀者与抑郁症非自杀者的临床特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状况。方法对112例首次发作未用药的抑郁症患者,按是否存在自杀(含自杀观念或行为)分为抑郁症自杀组(49例)和抑郁症非自杀组(63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早期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包括首发年龄、抑郁程度、强迫和焦虑症状、有无自杀观念或行为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l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Yale-Brown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和自杀评估量表评定,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结果两组间就诊年龄、首发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临床症状中,仅见抑郁症自杀组绝望感和性欲下降多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5)。抑郁症自杀组HAMD总分及认知障碍因子分和绝望感因子分高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1);HAMA总分、Y-BOCS总分和CORT与ACTH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组自杀得分与早期临床特征、各量表总分、CORT和ACTH水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自杀者相对无自杀者早期症状中性欲下降更明显,且认知障碍和绝望感等抑郁症状的程度更重。但早期临床特征和HPA轴功能状况尚不能为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观念或行为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3.
秦晓松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2,(3)
有证据表明抑郁症时的脑损害与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功能失调有关 ,一氧化氮对HPA轴具有调节作用 ,且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在抑郁症的脑损害中发挥作用 ,相关研究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为抑郁症的新的治疗靶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与抑郁症的脑损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秦晓松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3):150-152
有证据表明抑郁症时的脑损害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调有关,一氧化氮对HPA轴具有调节作用,且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在抑郁症的脑损害中发挥作用,相关研究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为抑郁症的新的治疗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及正常睡眠人群各25例,分别检测清晨血浆皮质醇水平,并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及其评分与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 PSQI、HAS 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均高于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且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两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过度觉醒机制可能是失眠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血浆皮质醇可视为表征觉醒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精神分裂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分泌水平和节律变化。方法: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全天3次(8:00,16:00,24:00)HPA轴激素的水平,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PA激素水平和分泌节律,以及全天3次CORT总量与PANSS分的关系。10名正常对照组HPA水平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结果:患者治疗前HPA轴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1);治疗8周,HPA轴激素水平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激素分泌节律紊乱;治疗8周后节律正常。全天3次CORT总量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1、r=0.425、r=0.406,P〈0.05),与阴性症状分无显著相关(r=0.297,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HPA轴激素分泌和节律的异常,精神症状越严重,全天皮质醇总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进行性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而且AD患病率持续增长.AD的病理特点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致记忆减退和认知损害,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变.激素是大脑发育的主要生理调节因子之一,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AD发生,研究表明部分神经内分泌轴参与... 相似文献
9.
本综述对抑郁症各发病假说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发现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共同通路和关键靶点。通过对抑郁症疾病信号网络的整合,发现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功能失调和由此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是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终末环节,而最新的研究结果也证实增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功能确实可以显示出快速而持久的抗抑郁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内皮素(ET)与脑梗塞(CI)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动态观测了95例CI患者血浆ET含量变化。结果(1)CI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CI患者血浆ET水平与病灶大小、病情轻重及是否合并其他器官损害有关;与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数目无关。(3)CI患者血浆ET水平动态变化规律为: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24h内开始升高,4~7天达高峰,半月后明显下降,1月后降至较正常水平稍高,与CI后脑水肿及缺血半暗带的形成时程一致。结论ET在CI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大鼠脑出血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的病理过程中大量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管活性肽-内皮素与脑出血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脑出血周围脑组织缺血损害的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脑出血组24只,用大鼠自体静脉血制造脑出血模型;对照组23只。分别于脑出血后4h,8h,12h,24h,72h,及7d取血,进行选定指标的外周血测定。按照上述时间对于不同实验组动物的外周血进行血清内皮素测定。取8h的血清测定值,两组测定值比较。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专用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在脑出血的6个时间中,4项实验指标均呈现渐升渐降的变化特征,且都在8h血样中达到高峰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内皮素在脑出血的早期8h呈现高峰值,提示我们脑出血后脑内ET过度表达可能是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和继发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ET也可以作为估计预后的一种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内皮素—1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竟争法,测定5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AVE)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发现,AVE急性期患儿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血浆和CSF中ET-1含量高于恢复期(P<0.01),血浆与CSF中ET-1含量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情严重、抽搐频繁、EEG和脑CT或MRI显示病变部位广泛者,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增高更为显著。认为ET-1是一种新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在AVE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CES)对轻度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6名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CES方式治疗8周,对照组进行伪刺激。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血样测定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BDNF水平;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临床症状变化。结果CES治疗后,研究组COR浓度、HAMA和ISI评分下降(t=-2.0538,-2.5512,-2.7228;P=0.0431,0.0125,0.0079),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13,2.1188,3.2795;P=0.0205,0.0371,0.0015);其余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S治疗引起HPA轴相关激素的血液水平的改变,这可能是其改善焦虑和失眠症状机制之一,但对抑郁症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免法测定52例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内皮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头痛程度之间内皮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偏头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动态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动态观察40例脑梗塞(C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的变化。结果表现:病程3天内及10~14天血浆ET、AⅡ、ALD明显高于病程25~28天、脑动脉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病程25~28天者与脑动脉硬化组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ET、AⅡ在CI伴高血压者高于无高血压者,有糖尿病史者高于无糖尿病史者,病情重型者高于病情轻、中型者。病程3天内,血浆ET与AⅡ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臭氧结合药物治疗对脑肿瘤术后脑水肿范围及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脑半球脑肿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臭氧治疗组各30例。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的程度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结果手术前,两组间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及脑水肿范围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间术后血浆内皮素含量检测结果及脑水肿范围指标,臭氧治疗组的血浆内皮素含量降低及脑水肿范围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治疗更为显著(P0.01)。结论臭氧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改善脑水肿效果最为明显,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睡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REM)睡眠特征。方法用睡眠实验技术对正常受试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的通夜描录,并结合临床指标,对三组受试者的9项REM睡眠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着不同的REM睡眠特征。抑郁症REM睡眠潜伏期(RL)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高和睡眠次数增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分与RL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REM睡眠指标个体间差异大,10例患者睡眠图的觉醒阶段中发现REM睡眠的插入现象。结论研究抑郁症有异常REM睡眠指标,而RL则为反映抑郁程度的特殊指标;REM睡眠的插入代表了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的抑郁症患者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60名抑郁症患者和60名正常人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测定。结果正常被试与抑郁症被试在总体幸福感及各分量表分数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别(P<0.05)。不同性别的抑郁症患者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总体幸福感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结论抑郁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相对正常人较低,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幸福感体验和情感体验上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