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高位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改良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得到平均5年随访。患肢缩短畸形基本得到矫正,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8.00±6.47)分,术后平均(89.60±7.61)分,P<0.05。结论 THA治疗成人高位DDH,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1例(22髋)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行THA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随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45(24-58)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或感染复发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2 mm的透亮带,无假体松动。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9.5(73-97)分,较术前平均45.3(25-6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2,P〈0.001)。结论 THA治疗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关节畸形的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3髋)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THA治疗。结果随访18~6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35.6分恢复到术后90.2分。疼痛均得到缓解,关节屈伸、行走、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未见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神经、血管、肌肉损伤。结论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端的畸形,合理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选择合适假体,THA则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骨性融合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髋关节骨性融合后所产生的并发症和功能丧失所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使越来越多的髋关节融合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要求解除髋关节的融合状态,重建关节的运动功能.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成功,THA已经成为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6—2010-06诊治由于THA术后假体松动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1例,探讨THA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原因和翻修注意事项。结果假体取出后31例中27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27例髋臼假体与31例股骨假体中骨水泥或假体与骨质间形成界膜。31例经全髋关节翻修术后30例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翻修术后1周出现脱位,经制动6周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临床治疗髋部疾患中应用极为广泛。但是初次THA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随着THA手术越来越多在年龄较轻患者中使用以及人们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因此,人工髋关节翻修数量可能会不断增加。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髋臼侧失败是THA翻修的首要原因,其中包括髋臼假体位置不良、松动、严重的聚乙烯内衬磨损、骨盆骨溶解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椎楔形截骨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男24例,女1例,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单侧22例,双侧3例,共置换28个髋关节,应用骨水泥型假体13个,非骨水泥型假体15个.间隔1个月后采用脊椎楔形截骨矫止脊柞后凸畸形,截骨均在T10~L5进行,截骨后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通过术前、术后Cobb角测量评价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1.5h,3例双侧同期THA平均手术时间3.5h:单侧THA平均失血量200ml,双侧同期THA平均失血量450ml.行双侧同期THA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经治疗后痊愈.脊柱后凸矫正半均手术时间3.0h,平均失血量400ml.随访10~60个月,平均3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76.84°±13.29°,术后3个月时平均10.20°±3.85°,平均矫正66.64°±13.26°(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5.84±7.50分,术后3个月时平均73.36±7.35分(P<0.01).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脊柱截骨部位已骨性融合,无矫正角度丢失.结论:脊椎楔形截骨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手术,作为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改善髋关节疼痛或畸形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3].从1822 年开始初步探索至今,THA已有两百余年历史.随着关节假体材料、手术方式和其他医疗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180例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细致周密的临床护理,本组患者未发生1例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10.
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转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自1987年8月~1998年2月,36例(38髋)行转换THA,平均术前融合时间20年1个月;平均随访8年11个月。结果Harris评分由(68·7±7·2)分提高到(87±6·1)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增加180·7°±14·5°。关节疼痛缓解率为93·3%;平均肢体短缩由4·1cm降到1·6cm;人工关节存活率为86·8%。X线片示髋臼骨溶解6例,髋臼杯松动2例,股骨骨溶解4例,股骨柄松动1例。结论骨性强直的髋关节转换THA,可以缓解周围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改善双下肢不等长和矫正髋关节畸形,提高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与臀中肌力量的恢复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28例(32髋).遵照Hartofilakidis分类法对患髋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患者的置换后髋关节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患者平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30.5分提高到术后的84分,优良率为82.1%.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从术前的28例下降到术后的8例.结论 THA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需要考虑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的选择、肢体短缩畸形的矫正以及术后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刘欣  白人骁 《中国骨伤》2008,21(9):654-655
目的:总结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1992年至2005年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33例共计45个髋关节,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指数、畸形角度、关节活动范围、单腿负重能力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7个髋关节术后无疼痛,疼痛指数平均下降1.0级;术髋屈曲畸形角度平均改善44.17°;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改善58.4°;31个手术关节可单腿负重。有22个关节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假体下陷,1例患者于假体安装后因暴力复位导致坐骨神经挫伤,术后8个月恢复。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4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0髋)。记录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5(24.1±16.0)个月。术后无感染、髋关节脱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7~77(38.0±1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68~96(87.2±6.0)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满意;摄髋关节X线片复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宿主骨对臼杯覆盖良好,假体骨骼界面稳固、无松动。结论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满意,术中髋臼处理、真臼重建以及股骨假体的选择与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结果,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较为理想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诊治的1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70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HA组),7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TH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1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2(6~9)个月。与THA组相比,BH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更少,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更低,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HA组与T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优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于骨折前身体条件良好、预期寿命长、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优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一种治疗髋关节疾患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它能够有效地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为了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出现了多种不同设计理念的假体.我院于1995年7月至1998年12月使用Titan型骨水泥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现将随访中远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27例(38个髋关节),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平均2年4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7.4°,其中平均屈髋92.6°;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1.0°,术后平均5.2°;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6分,术后平均93.3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再发的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7年5月采用THA治疗的31例(31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46.1岁。化脓性感染17例,结核性感染9例,感染性质不详5例;感染至治愈时间6~25个月,平均13.9个月。明确感染源患者感染治愈至THA时间为6~58年,平均23.4年。根据Kim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9例,Ⅲ型10例。关节发育异常后遗骨关节炎21例,病理性脱位7例,髋关节强直3例。患侧下肢短缩0.5~5.6 cm,平均2.9 cm。术后通过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感染情况,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关节骨性结构、是否有感染性病灶及测量下肢长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34个月。术中留取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关节后脱位。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再发。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获优8例、良19例、中4例,优良率达87%。X线片复查示无斑片状骨密度降低及点状硬化,无透亮区。与健侧相比,5例患侧肢体短缩,长度为0.4~1.3 cm,平均0.6 cm;患者均未见明显跛行,无肢体不等长主观感觉。结论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经评估确定为感染静止期后行THA,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感染再发风险低。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3例(13髋),其中男10例,女3例。10例髋臼骨折曾行单纯内固定治疗,3例曾行保守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3例全部得到随访,持续1年,分别拍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患侧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术后随访1年,未见假体松动征象,Harris评分平均(83.38±3.33)分,较术前(37.19±20.12)分明显提高。结论:陈旧性髋臼骨折因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后骨折再次移位,大面积不规则骨缺损等问题,治疗难度大,术中恢复解剖位置困难,THA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手术方法。但较普通全髋关节置换,需很强手术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冯卫  刘建国  齐欣  李冬松  杨晨  李叔强  付莉 《中国骨伤》2012,25(11):899-902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在骨性强直髋治疗中的临床及放射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20例(30髋)骨性强直的髋关节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6岁。术后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患者疼痛缓解满意度、肢体长度差异、髋关节活动范围以及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评价。X线影像学随访包括对髋臼及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透光线及异位骨化进行评价。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5±6.5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6.40±5.42)分;邻近受累关节疼痛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7例;13例外展肌力量恢复满意,跛行症状明显缓解,肢体短缩下降至小于0.5cm;髋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放射学评估发现2例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1例股骨假体周围透光线,无关节假体脱位及翻修的病例。结论:近期随访发现THA在治疗骨性强直的髋关节中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矫正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患髋邻近关节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严重髋关节融合强直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7髋)严重髋关节融合强直畸形分次行单侧THA,均采用外侧切口,通过对股骨颈2次截骨后,根据骨盆倾向头侧还是尾侧进行髋臼成形,正确定位臼杯的外展角,根据患侧屈曲畸形情况进行股骨柄和髋臼前倾角的调整。结果术后48例均获随访平均28.5(12~36)个月,1例一侧假体下沉4 mm,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例出现股骨近端劈裂,1例出现坐骨神经的牵拉伤。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16.3分提高到85.6分;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0°提高至术后平均152.5°,其中平均屈髋91.4°;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由术前平均25.6°改善至术后平均5.1°。术后患者髋痛基本消失,术侧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髋关节融合强直屈髋畸形的THA不能按常规的方式处理,显露出真臼底和根据术前患肢的内旋或外旋程度把握好准确的前倾角、外展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