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应用新材料、新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防止股骨头塌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活门法(Trap-door)建立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通过活门A组植入股骨头内支撑器/rhBMP-2/自体松质骨;B组植入rhBMP-2/自体松质骨;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通过组织学、影像学、生物力学观察评价对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修复以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效果。结果 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A组缺损区修复,无关节软骨塌陷;B组骨缺损区修复,但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仅缺损区周围少量低密度骨形成。A组组织学无软骨塌陷,内支撑器周围新生骨组织包绕,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2例软骨塌陷(1.2 mm、1.5 mm),活门区软骨色泽近与正常;C组活门区软骨塌陷(1.8~5.2 mm),色泽苍白,质软易碎。力学测试A组修复区抗压强度明显强于B、C组(P<0.05)。结论应用股骨头内支撑器/rhBMP-2/自体松质骨修复股骨头坏死骨缺损可以加快修复速度,并且恢复股骨头力学强度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建立羊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4周后分为4组:单纯行髓芯减压组(A组)、髓芯减压后植入自体松质骨和OSTEOSET^2 DBM组(B组)、髓芯减压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OSTEOSE^2 DBM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分别于5、10、20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C组在髓芯减压区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B组略高,B、C两组都较同时期的A组明显增强。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20周时C组力学强度较A、B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20周时C组股骨头生物力学强度和正常股骨头己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加强股骨头的力学结构,促进坏死骨的修复,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伞状支撑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42只山羊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单侧股骨头坏死模型,8周后分为3组,A组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伞状支撑骨移植术;B组行单纯股方肌骨柱移植术;C组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松质骨移植术.三组的健侧均作为自身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3、6个月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结果 治疗术后3个月:①X线检查:A组、B组手术侧股骨头外形恢复,囊性低密度区消失,原塌陷已修复,股骨头无再塌陷.A组植骨愈合良好,骨柱影已模糊;B组植骨愈合欠佳,骨柱影仍较清晰.C组手术侧骨修复效果明显较A组、B组差,股骨头轮廓不规则,扁平塌陷,密度不均.②组织学观察:A组骨小梁成熟,排列规则;B组骨小梁幼稚,排列不规则;C组骨小梁变细、稀疏、断裂.A组空骨陷窝计数百分比降低、骨小梁面积分数百分比增高,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术后6个月:X线检查A组、B组手术侧股骨头已为正常股骨头X线表现,而C组手术侧股骨头完全塌陷.组织学检查A组、B组手术侧股骨头空骨陷窝计数百分比、骨小梁面积分数百分比与正常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伞状支撑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优于松质骨移植术和单纯股方肌骨柱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兔Perthes病模型,探讨Perthes病程中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 growth faictor,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兔龄三个月左右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模型组16只,实验对照组8只。采用手术1方法,切断圆韧带和股骨头支持带血供,建立兔Perthes病模型。两组分别于手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动物,行X线检查,股骨头标本行组织学检查,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手术方法成功重复了Perthes病的基本病理变化,X线、组织学均表现出与Perthes病相似的特点。正常对照和实验对照组的股骨头骺软骨中,肥大区表现出较高的免疫反应性(VEGF—IR),而增殖区VEGF—IR却表现较低水平。术后1周,实验组股骨头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开始高于正常。相反,实验组股骨头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术后8周,实验组股骨头整个骺软骨区都表现VEGF—IR,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较正常股骨头明显增加。此时坏死股骨头软骨内骨化中心修复重建,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较正常接近。结论:VEGF有可能在坏死股骨头骺软骨促进血管发生,软骨内骨化中心的修复重建方面起关键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应用新材料、新方法修复股骨头坏死骨缺损重建股骨头力学性能的新方法。方法活门法(trapdoor)建立犬股骨头骨缺损模型。通过活门A组植入股骨头内支撑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自体松质骨;B组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自体松质骨;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通过组织学、影象学、生物力学观察评价对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以及重建股骨头力学性能的效果。结果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A组缺损区修复,无关节软骨塌陷,内支撑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骨缺损区修复,但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仅缺损区周围少量低密度骨形成。A组组织学无软骨塌陷,内支撑器周围新生骨组织包绕,与周围骨组织融合;B组2例软骨塌陷(1.2mm,1.5mm),活门区软骨色泽近与正常,缺损区由新生骨组织填充;C组,活门区软骨塌陷(1.8~5.2mm),色泽苍白,质软易碎,骨缺损区边缘少量新生骨组织,骨小梁纤细稀疏。A组抗压强度为(289.46±23.05)MPa,B组抗压强度为(128.34±6.23)MPa,C组抗压强度(119.54±64.75)MPa,A明显强于B、C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头内支撑器/rhBMP2/自体松质骨修复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可以加快修复速度,并且恢复重建股骨头力学强度,有效的防止股骨头关节软骨的塌陷。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干细胞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毕格犬18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B组(右归饮组)、C组(干细胞介入组)各6只.通过液氮冷冻法,建立毕格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分离、培养并标记骨髓问质干细胞.造模后3周,B组给予右归饮灌胃,A组与C组以蒸馏水灌胃;C组动脉灌注标记后的骨髓间质干细胞(5×106~1×107/ml)1 m1,A组及B组灌注生理盐水.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股骨头大体、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股骨头供血血管的数量、直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Brdu的阳性表达,通过RT-PCR测定VEGF、TGF-β、OPG、RANKL的表达.结果 C组供血血管分支增粗、增多,阻塞血管再通,血管数量增多、直径增大.B组、C组关节软骨、骨小梁的结构和形态较A组改善;免疫组化检测C组VEGF阳性表达率较A组及B组高;RT-PCR检测C组VEGF、TGF-β、OPG表达量较A组及B组多.结论 干细胞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一定疗效,能改善坏死股骨头血供、促进骨坏死修复.实验结果可为早期治疗股骨头坏死、预防病灶塌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伞状支撑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伞状支撑骨移植术(A组)治疗山羊股骨头坏死模型,并通过生物力学检测与单纯股方肌骨柱移植术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松质骨移植术组(C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均14只).结果 术后3个月A组手术侧股骨头软骨下骨、松质骨的最大压强和弹性模量为:(77.43±2.65)、(120.60±4.18)MPa;(46.63±1.32)、(81.74±3.96)MPa.高于B组、C组(P<0.05),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伞状支撑骨移植术能有效恢复股骨头的生物力学强度,防止塌陷.  相似文献   

8.
兔Perthes病模型的建立及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兔Perthes病模型并探讨Perthes病程中股骨头局部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6~1.8kg。取16只兔作为实验组,手术切断左侧圆韧带和股骨头支持带血供,建立兔Perthes病模型;剩余8只作为对照组,按照上述程序左侧股骨头进行手术,但不打开关节囊,保持股骨头正常血供。于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动物,取出股骨头,行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VEGF mRNA原位杂交观察。结果实验组动物模型均制备成功,术后5d感染1例,退出实验。大体观察:对照组各时间点股骨头未见坏死改变;实验组股骨头随时问延长逐渐粗糙、失去光泽,变小,可见塌陷。x线片观察:术后1、2周,两组股骨头无明显差异;4、8周,实验组股骨头较对照组密度增高。对照组各时间点HE染色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改变;实验组术后4、8周可见血管及肉芽组织侵入,新骨形成,参与修复。免疫组织化学:对照组股骨头骺软骨中,肥大区表现出较高的VEGF免疫反应性(VEGF immunoreactivity,VEGF—IR),而增殖区VEGF—IR却表现较低水平。术后1周,实验组股骨头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开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股骨头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明显减少。术后8周,实验组股骨头整个骺软骨区均表现VEGF—IR,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坏死股骨头软骨内骨化中心修复重建,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较正常接近。术后1、2、4、8周,实验组骺软骨增殖区VEGF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4周,实验组骺软骨肥大区VEGF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杂交观察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相似。缺血性坏死后,实验组肥大区VEGFmRNA表达丧失,增殖区VEGF mRNA表达升高。软骨内骨化中心修复重建后,实验组可见新形成的肥大区重新表达VEGF mRNA。结论VEGF在坏死股骨头骺软骨促进血管发生、软骨内骨化中心的修复重建方面起关键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术后利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BM)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取大尾羊22只,其中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4周后随机挑选2只检测股骨头坏死情况,确定造模成功后,将其余18只(36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只(12侧),A组单纯行髓芯减压,B组在行髓芯减压后植入自体松质骨和DBM,C组在行髓芯减压后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架、自体松质骨和DBM。分别于术后5、10和20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C组在髓芯减压区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B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都较同时期的A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20周时C组力学强度较A、B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20周时C组股骨头生物力学强度和正常股骨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结合自体骨和DBM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有效加强股骨头的力学结构、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及防止股骨头关节面的塌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归饮联合MSCs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the femoralhead,ANFH)的疗效及促进再血管化、再骨化的作用. 方法 取健康雄性成年毕格犬24只,体重(10.0±0.5)kg,随机分为4组:A组(模型组)、B组(右归饮组)、C组(Mscs介入组)、D组(MSCs介入加右归饮组),每组6只.通过液氮冷冻法建立早期ANFH模型.分离、培养并以BrdU标记MSCs.造模3周后,C、D组动脉灌注标记后的浓度为(0.5~1.0)×106个/mL的MSCs l mL,B、D组每天予右归饮100 mL灌胃,A、C组以100 mL蒸馏水灌胃.连续治疗4周及8周后行股骨头大体观察,DSA和MRI观察股骨头供血血管的数量及直径的变化情况,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BrdU阳性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oPCR检测VEGF mRNA表达. 结果 治疗后4、8周,A组股骨头外形扁平,呈蘑菇状;B、C、D组股骨头外形基本正常.DSA观察示C、D组治疗后供血血管分支增粗、增多,原阻塞血管再通.治疗后4、8周,C、D组间血管数和血管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示B、C、D组较A组明显改善,D组尤为明显,TIW略低信号,T2W略低信号,STIR略高信号.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B、C、D组较A组结构有明显改善,D组较其他各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D组较C组的BrdU阳性率、阳性成骨细胞数、阳性血管数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示:D组较其他各组VEGF mRNA表达量增多(P<0.05),B、C、D组的VEGF表达均高于A组(P<0.05). 结论 右归饮联合MSCs介入治疗早期ANFH疗效显著,可改善坏死股骨头的血供、促进修复、预防塌陷.  相似文献   

11.
兔骨关节炎两种动物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建立两种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效果及其适用条件。[方法]17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Hulth模型组、韧带切除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建模后第1、3、6周取双侧股骨髁部,比较各组骨关节大体形态及病理变化。[结果]两模型组Mankin’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软骨退变进行性加重。Hulth模型组关节炎程度较严重,类似骨关节炎中晚期,韧带切除模型组类似骨关节炎早期或中期。[结论]Hulth模型组和韧带切除模型组均能建立标准的骨关节炎动物模型。Hulth模型组适用于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研究,韧带切除模型适合发病机理、药物治疗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2.
A model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in vivo electrophysiology of rat peripheral nerve transplant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was demonstrated using cyclosporin (CSA) immunosuppression of recipient animals to facilita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through nerve allografts. Isogenic Brown Norway (BN) rats [RT1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wo received Lewis (LE) rat [RT1l] allografts and one received BN isografts. One allograft recipient group received CSA immunosuppression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150 days). Successful nerve regeneration in the isograft and the immunosuppressed allograft recipient groups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and serial in vivo electrophysiologic techniques to measur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evoked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SA immunosuppression of peripheral nerve allograft recipients facilitates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which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isograft recipient controls at the functioning axon level; and (b) in vivo electrophysiologic monitoring in this model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long term peripheral nerve transplantation studies permitting serial assessment of regeneration with little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人工骨与自体骨移植用于修复兔股骨缺损,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新西兰健康成年大白兔24只,4个月龄,体重1.5~2.0 kg,雌雄不限。[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实验组:植入nHA/CS材料;(B)对照组: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C)空白组: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第8、12周末取材,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并对8周、12周末标本缺损修复区行X线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评估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片检查实验组与修复疗效较满意,12周末组织学检查实验组有明显新骨形成。X线评分显示实验组与自体骨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能明显促进兔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与自体骨移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可注射性nHA/CS骨修复材料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及血脊髓屏障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雌性SD大鼠,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EGb761治疗组(C组),每组40只.A组仅行T9椎板切除术,不致伤脊髓.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25gcf致伤力制作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C组术后至处死前每日经腹腔给予EGb761 100 mg/kg(首次给药在术后30min),A、B组在同一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3、6、24、72 h分批处死动物,以T9为中心取损伤节段脊髓,采用Evans蓝含量测定法观察SCI后血脊髓屏障(blood cerebrospinal barrier,BSCB)通透性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脊髓组织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A组各时间点脊髓中无明显Evan's蓝渗漏,IL-1β含量及ICAM-1表达维持在基础水平;B组各时间点Evan's蓝渗漏、IL-1β含量及ICAM-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C组EGb761干预后在6、24、72 h时Evan's蓝通过BSCB漏入脊髓组织量显著低于B组,在各时间点IL-1β、ICAM-1的表达均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在Allen's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EGb761能降低局部脊髓中IL-1β含量,下调ICAM-1的表达,减轻BSCB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兔30只,22只兔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制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VEGF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骨穿刺针行经皮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脂质体至股骨头。于治疗后5周,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股骨头骨组织、骨髓造血组织及血管的变化。[结果]VEGF治疗组,X线及CT检查显示:模型股骨头结构变清晰,骨质破坏明显修复;HE染色结果:VEGF治疗组可见软骨细胞修复性增生,骨髓腔造血组织出现增生,栓塞的血管旁边出现新生的血管。[结论]VEGF治疗股骨头坏死能促进新血管生成及骨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Cathepsin基因家族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和大剂量甲强龙干预后的变化,明确大剂量甲强龙是否通过溶酶体凋亡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3),模型组(M组,n=3)和药物组(D组,n=3).C组仅进行椎板切除术,M组和D组进行椎板切除后采用Allen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D组在造模后2 h按人-兔等效剂量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造模后8 h处死实验动物,分别获取损伤区为中心的长约8 mm的脊髓组织液氮保存,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用9张Agilent兔子全基因4 ×44K芯片进行检测.采用GeneSpring 11.0软件,以P<0.05且倍数变化(FC)≥2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本文针对Cathepsin基因家族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并获得相应的组织标本.9组标本总RNA的质量均能满足基因芯片检测要求.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10个Cathepsin基因家族成员中,仅Cathepsin Z和proathepsin E在创伤后呈现差异性表达.Cathepsin C、D、F、K、L、S和W表达均无差异(M-C).甲强龙冲击治疗后Cathepsin家族基因表达均无差异(D-M).[结论]Cathepsin Z和E参与了脊髓损伤早期病理过程,但大剂量甲强龙抑制神经凋亡可能不通过溶酶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大鼠一侧后肢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不同条件缺血预处理,观察脊髓腰骶膨大处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血管夹暂时阻断大鼠左侧髂总、髂内和髂外动脉,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以缺血6h再灌注2h和12 h分为A、B两组,预处理方式为缺血10 min血液复流10 min,按无预处理、预处理1次、无时间间隔预处理2、3次,分成A0、A1、A2、A3;B0、B1、B2、B3组.取材腰骶膨大处脊髓灰质前角,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前角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显示A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减少,核溶解消失,损伤明显,预处理后神经元细胞增多,可见部分细胞核存在;B0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大部分坏死溶解,预处理后坏死溶解现象减轻.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0和B0组脊髓前角神经兀细胞不同程度核周器扩张损伤,出现内质网扩张、大量线粒体空泡以及核膜溶解消失.预处理后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叠加预处理后损伤进一步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下脊髓腰骶膨大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对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反复3次预处理产生的保护作用优于2次预处理及1次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充气止血带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动物模型,研究其对周围神经和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个月龄,30只,体重(3.5 ±0.3) kg,雌雄不限,在家兔左侧后肢环扎充气止血带,于不同时间点松开,造成左侧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对照组,B组:缺血2h,C组:缺血4h.对照组不扎充气止血带,第1、2、3、4、5、6h检测肢体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B组、C组于再灌注(松开止血带,血供恢复后)的1、2、3、4、5、6h检测肢体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A组于第6h观察骨骼肌的形态,B、C组于再灌注(松开止血带,血供恢复后)的第6h观察骨骼肌的形态,每组于术后第5d评估左侧后肢的行走功能.[结果]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C和A组相比较,周围神经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降低,三组之间的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骨骼肌可见(B、C组):横纹紊乱、肌纤维断裂、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经过缺血期和再灌注损伤的交互作用后,肢体的功能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出现了不可逆的病损.该模型制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小,更贴近临床.  相似文献   

19.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骨髓基质细胞经培养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者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9d移植神经干细胞,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PBS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应用组化法观察移植细胞是否存活,取材前24h显露坐骨神经,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的修复重建。[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标记并移植于脊髓损伤区,标记的阳性细胞可在受体脊髓内检测到,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PBS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后移植于脊髓损伤区,移植细胞可以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神经传导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这一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该调控过程。[方法]120只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截骨,A、C两组以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B组以加压钢板固定,且术后C组以3 mg.kg-1.d-1的Celecoxib灌胃。术后定期在骨折间隙处取材并留取血清标本,用Real-time RT-PCR测定COX-1、COX-2基因转录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cAMP含量,观察愈合骨痂的组织学改变并检测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活性。[结果]各组COX-2转录水平以及PGE2、cAMP的含量均随愈合过程呈显著改变,且随内固定方式表现出明显差异。组织学和血清学结果则显示A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痂的改建均领先于B组,而抑制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下增高的COX-2活性后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过程变缓,血中成骨特异性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形状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可以促进软骨内成骨及随后的骨痂塑形,加速骨折愈合,而且该效应与COX-2、PGE2、cAMP这一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