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志敏  宋大捷 《医学综述》1997,3(11):509-511
<正>猝死,尤其是心脏猝死(SCD)乃是临床最危重的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急骤,常常出人意料,且以突发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为主要特征,因而致死率极高。晚近认为,凡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均可归属于SCD,且发病距死亡时间越短,则SCD可能性越大。现已证实,发生SCD的直接板机作用主要为室颤,而心脏原发病、心功不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进行CPR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CPR患者中,基础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疾病40例,脑血管疾病14例,感染性疾病22例,胃肠道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恶性肿瘤10例,中毒6例,其他2例。CPR成功37例,失败89例。复苏成功的37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尽早使用电除颤与复苏成功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除颤开始的时间距心脏骤停时间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P<0.01)。而不同病种间复苏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是否成功与基础疾病无明显相关性,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实施电除颤可明显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策略,提高操作水平。方法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拍摄标准操作视频,使用心肺复苏模型和除颤仪模型对我院1258位护理人员进行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并分析成绩。结果1258位护理人员考核全部合格,最终得分中位数为88.0分,四分位数间距7.5分。所有步骤中,正确使用除颤仪、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和复苏质量评估三个方面的得分率和满分比例最低。而判断病情、启动应急系统则掌握较好。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89.0,7.5)的操作考核总成绩高于未聘职称组的护理人员(87.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在胸外心脏按压/辅助通气(P<0.05)和复苏质量控制(P<0.05)步骤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全体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技能的定期培训与考核,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运用科学、高效的培训方法。特别要强化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反复培训与考核,从而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郑中斌 《中外医疗》2014,(15):13-14
目的: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恢复自主循环率更高(30.2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24 h生存率(23.26%)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胸外按压时间中 A 组(8.44±1.32s)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中心脏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时间及顺序的选择,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抢救。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到我院紧急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心肺复苏顺序分为选择顺序组(n=61)及常规组(n=59),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选择顺序组窦性心率、自主呼吸恢复和复苏成功人数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顺序组复苏死亡人数(35例)低于常规组(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发现心脏猝死首选心脏按压,较首选开通气道所进行的心肺复苏,将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新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新修订新的CPR流程,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根据2005年新版CPR指南中“持续有效不间断地胸外按压”核心要求,在新的CPR流程中制定减少中断按压具体措施,总结50例CPR病人的每一步骤中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对早期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24小时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新版CPR流程对初期恢复自主循环、初期复苏成功率和24小时成活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抢救措施,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该将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措施贯穿临床CP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8.
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患者行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机控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简称人工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实施标准心肺复苏。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情况以及按压有效率等五项指标。结果机控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两项指标明显优于人工组;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由延迟的心室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的治疗方法。方法:将32只延迟心室纤颤(10分钟心室纤颤)动物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0-min组,2-min组,4-min组及6-min组),分别在心肺复苏前、心肺复苏后2分钟、4分钟、6分钟行试验电除颤,对未能转复继续心肺复苏及补救电除颤。结果:0-min组,2-min组无大鼠能通过试验电除颤成功恢复自主心率,而6-min组有7只大鼠;与另外两组相比,4-min组及6-min组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此外,6-min组恢复自主心率所需的试验电除颤次数、补救电除颤次数及总除颤能量均显地较其他三组为低。结论:我们认为对延迟的心室纤颤在电除颤前应进行至少4-6分钟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时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肺复苏机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运用标准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普通徒手心肺复苏。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相同。监测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心电、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心肺复苏机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心肺复苏机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结论心肺复苏机在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率,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在院前猝死患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院前心搏骤停310例患者中,接受旁观目击者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87例(按压组),未按压223例(未按压组),同期院内猝死32例(对照组),比较3组复苏效果。结果: 按压组复苏成功率和未按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对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型除颤电极片P-700系列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心导管对3组不同体质量的太湖猪诱导,制作太湖猪室颤模型,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除颤能量适用范围为依据,以P-500系列电极片作为对照,用P-700系列电极片和P-500系列电极片分别进行体外除颤与复苏,统计除颤成功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除颤前后各组动物的心脏功能,实验结束后做大体解剖并作病理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除颤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除颤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缩面积变化率(FAC)、左心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P-700系列电极除颤成功率和安全性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RNA-1(miR-1)在大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心肌细胞焦亡与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的建立和分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搏骤停复苏(CA)组和假手术对照(Sham)组。前者再分为5组:CA组,CA+antago miR-1组,CA+antago miR NC组,CA+ago miR-1组,CA+ago miR NC组,每组n=6。所有6组大鼠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 h取心尖部心肌组织、血样待测。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miR-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焦亡相关的蛋白NLRP3、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情况,用TUNEL染色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焦亡率,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CK-MB、cTnI浓度。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基础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CA组大鼠miR-1表达水平、心肌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焦亡率、血清CK-MB与cTnI浓度升高(P<0.05)。与CA组比,CA+antago miR-1组大鼠miR-1表达水平、心肌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焦亡率、血清CK-MB与cTnI浓度降低(P<0.05),CA+ago miR-1组大鼠miR-1表达水平、心肌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焦亡率、血清CK-MB与cTnI浓度升高(P<0.05),CA+antago miR NC组与CA+ago miR NC组大鼠miR-1表达水平、心肌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焦亡率、血清CK-MB与cTn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CPR大鼠ROSC后存在明显心肌焦亡和心肌损伤,静脉使用ago miR-1和antago miR-1可以调节CA/CPR后大鼠心肌miR-1的表达,miR-1促进大鼠CA/CPR后心肌焦亡和心肌损伤,miR-1调节大鼠CA/CPR后心肌损伤机制可能和其促进心肌细胞焦亡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Thumper-1005型在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应用价值。【方法】101例患者行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Thumper组运用心肺复苏机Thumper-1005型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itation,机械CPR)。对照组采用徒手标准心肺复苏(standard cardiopulmonary,SCPR),简称SCPR组。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结果】Thumper组在复苏时心肺复苏有效率明显高于SCPR组。【结论】采用机械-CPR可使复苏的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诊死亡的病因构成和救治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全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以上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病因、抢救地点、抢救时间、抢救措施等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平均死亡年龄为68.4岁,以70—80岁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猝死、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病占70%;院内猝死占7.8%;诊断不清者占15.7%。与家属提出不复苏指令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增大、救治时间延长.猝死是家属不放弃抢救的重要因素。结论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占急诊死亡病例的绝大部分;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院内猝死的发生;应重视急诊疑难病。  相似文献   

16.
腹直肌分离是指两侧腹直肌在腹中线位置向两侧分开,是产后妇女常见症状。目前国内外对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尚未完全统一,一般指分离距离超过2 cm[1-3]。产后腹直肌分离可影响产妇形体美观,持续长期存在还可能影响骨盆脊柱的稳定性,改变盆腹动力学,增加慢性盆腔疼痛、盆底功能障碍及腰疼等风险[4]。目前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有期待治疗、电刺激治疗、中医疗法、锻炼疗法、手术治疗等,但其治疗效果尚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以及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直肌分离的规范有效治疗也更为迫切。本研究对电刺激联合中医推拿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腹直肌分离产妇的快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冯利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296-297
目的 探讨血管加压素在心脏猝死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近5年来56例心脏猝死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统计其自主心率恢复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 ①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者自主心率恢复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心肌梗死(MI)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5-HT在FNS干预心脏性猝死(SCD)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MI组,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FNS组,预先FNS 1 h再予以LAD结扎;小脑顶核毁损组,毁损小脑顶核5 d后FNS 1 h,再行LAD结扎;各组又分MI后1,7,21 d三个亚组。另取8只设为假手术组。LAD结扎1,7,21 d后,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含量。结果①LAD结扎1,7 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和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脑组织5-HT均明显降低(P<0.05);与MI组比较,FNS组大鼠脑组织5-HT明显增加(P<0.05);小脑顶核毁损组与MI组脑组织5-H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AD结扎21 d后,各实验组间大鼠脑组织5-HT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NS可增加心肌梗死大鼠早期脑组织5-HT含量,并可能通过增加5-HT含量来控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心脏猝死(SCD)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心肺复苏(CPR)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 2015年1-6月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于该院心内科住院的SCD高危患者的主要照顾者139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CPR知识、态度、行为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SCD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CPR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分别为36.85%、64.26%、29.24%;SCD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居住地、健康状况、培训经历、急救经历及患者患病时间均为CPR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CD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CPR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较差,应加强CPR培训,提高其知识、态度、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I~III而行宫颈环形电切术,于术后妊娠并分娩的31例产妇为研究组。按年龄、孕次、产次、经济收入相匹配的原则,选取同期分娩且孕前未行任何宫颈手术的产妇62例为对照组,2组均无并发症,观察2组间的早产儿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早产率9.68%、胎膜早破发生率6.45%、剖宫产发生率41.94%、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发生率6.45%;对照组早产率8.06%、胎膜早破发生率4.84%、剖宫产发生率38.7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发生率4.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可能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