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鹏 《中外医疗》2009,28(11):82-83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唇腺活检病理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93例确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唇腺活检病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主要病理改变为腺小叶及导管周围灶性淋巴细胞浸润(一个灶:≥50个淋巴细胞/4mm2),腺泡破坏、萎缩,导管扩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浸润。以≥1个灶/4mm2为阳性标准,唇腺活检的阳性率为59.1%。30岁以下和31~40岁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3.3%和71.4%。结论唇腺活检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必要检查,尤其对年轻患者有更高的敏感度,对该疾病的诊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唾液腺ECT在诊断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口干症患者进行唾液腺ECT及唇腺活检检查,观察唾液腺ECT在诊断干燥综合征中的价值.结果在诊断干燥综合征时,唾液腺ECT检查敏感性80.8%,特异性66.7%,唇腺活检检查敏感性61.5%,特异性88.9%.结论与唇腺活检比较,唾液腺ECT检查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6):760-762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患者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测与唇腺病理活检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的患者68例,均行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测及唇腺病理活检,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患者的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测与唇腺病理活检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91,P<0.01)。结论:干燥综合征相关干眼患者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测的分级与唇腺病理活检分级相关,随着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测分级的增高,唇腺病理活检的分级亦呈现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唇腺活检病理结果与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实验室指标及系统受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住院诊治的53例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唇腺病理将其分为唇腺活检阴性组和唇腺活检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差异.〔结果〕唇腺活检病理结果与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唇腺活检病理结果呈阳性时,SS患者更易出现贫血(r=-0.290,P=0.035)、血小板减少(r=-0.378,P=0.006)、肌酐升高(r=0.274,P=0.048)、抗SSA/RO52抗体呈阳性(r=0.401,P=0.004)及补体C3降低(r=-0.278,P=0.043).唇腺活检阴性组的患者较易呈现谷丙转氨酶(ALT)升高(P=0.018).〔结论〕SS患者的唇腺病理结果与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酐、抗SSA/RO52抗体及C3有关,早期监测实验室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诊断系统受累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20,(2):241-246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SS)血清抗α-胞衬蛋白、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抗SSA/SSB抗体与患者唇腺活检病理损害的关系,探讨SS患者的抗体表达、免疫异常与唇腺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SS患者36例为SS组。具有口干症状、慢性非唇腺、唾液腺免疫性炎症的非干燥综合征患者24例为非SS组,两组均行唇腺活检。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临床体征,记录口干评分,血清学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抗SSA/SSB抗体、血清干扰素水平等。结果:①与非SS组比较,SS组唇腺活检阳性率达100%,显著高于非SS组(P<0.05);两组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与非SS组比较,SS组的CRP及ESR水平明显增高(P<0.05),抗α-胞衬蛋白、抗SSA/SSB抗体、抗CCP抗体、RF阳性率也高于非SS组。③与轻度病理损伤组比较,中重度病理损伤组抗α-胞衬蛋白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异;与轻度病理损伤组比较,中重度病理损伤组抗SSB抗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抗SSA抗体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TNF-α与每低倍视野下导管扩张数、腺泡萎缩数具有相关性(P<0.05),而CRP、ESR与其未见相关性(P>0.05);TNF-α、CRP和ESR与唇腺灶性指数、淋巴细胞计数均具有相关性(P<0.05);IFN-γ与淋巴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导管扩张数、腺泡萎缩数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S的发病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SS的唇腺淋巴细胞浸润、腺泡损害等病理损害,可能由于多种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作用调控而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唇腺的年龄性改变及其在Sjogren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符合标准的尸检唇腺和21例Sjogren综合征唇腺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导管扩张、脂肪组织聚积、腺泡萎缩呈导管样退化、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为唇腺的年龄性改变。用唇腺活检诊断Sjogren综合征,对〈60岁的患者,除淋巴细胞浸润≥1灶/4mm^2这一主要标准外,导管扩张、脂肪组织聚积及腺泡萎缩也应作为参考指标;对≥60岁的患者,则应注意唇腺的年龄性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年龄性改变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分泌功能损伤与TLR4、CD14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来检测其中TLR4、CD1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TLR4和CD14在干燥综合征组唇腺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对照组唇腺组织中未见TLR4、CD14表达;(2)按照病理分级,TLR4、CD14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1级62.5%,2级70.0%,3级75.0%,4级58.3%,各组间TLR4、CD14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约64.4%PSS唇腺组织导管上皮细胞有TLR4、CD14的表达,在淋巴细胞灶中67.8%的淋巴细胞表达TLR4、CD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LR4、CD14 mRNA在干燥综合征组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LR4、CD14在干燥综合征唇腺组织中高表达,干燥综合征唇腺组织分泌功能的损伤,可能与外源性感染启动TLR4、CD14信号传导通路有关;在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导管上皮细胞主动参与了免疫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30例符合标准的尸检唇腺和21例Sjǒgren综合征唇腺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导管扩张、脂肪组织聚积,腺泡萎缩呈导管样退化、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为唇腺的年龄性改变。用唇腺活检诊断Sjǒgren综合征,对<60岁的患者,除淋巴细胞浸润≥1灶/4mm~2这一主要标准外,导管扩张、脂肪组织聚积及腺泡萎缩也应作为参考指标;对≥60岁的患者,则应注意唇腺的年龄性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年龄性改变和Sjǒgren综合征唇腺组织局部合成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能力不同,IgG和IgM比IgA相对增高有助于Sjǒgren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唾液腺99mTcO4-放射性核素显像定量分析、高频超声、唇腺活检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对干燥综合征54例患者行常规唾液腺动静态显像,分别于0、5、10、20、40min采集图像利用计算机ROI技术并绘制时间放射性曲线,于40min后行Vitamin C500mg刺激试验,干燥综合征患者按腮腺、颌下腺4个腺体,轻度、中度、重度3级别分别积分,患者的核素总评分(0~12级);根据实质的均匀性分、回声反射高低、高回声面积大小、唾液腺边缘的清晰度分别分为0~3级。从而获得由每个腮腺和颌下腺的得分总和,4个腺体总积分(0~48分);唇腺病理检查结果根据病理变化分为:0、1、2、3、4级。结果: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显像的阳性率为87.8%,特异性81.2%;高频超声的阳性率73.8%,特异性75.6%;唇腺活检阳性率为88.5%,特异性97.2%。高频超声组与核素显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素显像组与唇腺活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方法简便无创,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为干燥综合征诊断、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提供很好评价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以淋巴细胞增殖和进行性外分泌腺体损伤为特征,可伴有多系统损伤,现阶段缺乏针对门诊SS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和唇腺病理特点相结合的研究.目的 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唇腺病理特点,为了解门诊SS患者的疾病特点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行唇腺活检的19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ogren's?syndrome,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Sjogren's?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及唇腺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中女183例,男12例,年龄20~85(49.7?±?14.0)岁.1)166例pSS患者,血常规示白细胞减低和(或)血小板减低占30.3%,肺、皮肤、神经系统和肾受累分别占23%、16.3%、7.8%和6.6%.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分别为98.2%、83.1%、83.1%和34.9%,所有抗SSB抗体阳性的患者抗SSA抗体均阳性.抗AMA-M2、抗nRNP/Sm、抗CENP-B和抗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分别为11.4%、10.2%、8.4%和39.5%.唇腺病理,灶性指数(focus?score,FS)?≥?1占44%,正常占13.9%,SSⅠ度/Ⅰ~?Ⅱ度占29.5%,12.7%为慢性涎腺炎.2)sSS患者29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22例(75.9%),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和大动脉炎分别为2例、2例、2例和1例.抗SSA抗体阳性占58.6%.3)pSS与sSS比较,口干、眼干、猖獗齿、腮腺肿大、Schirmer试验和未刺激唾液流率阳性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SS患者抗SSA抗体阳性率高于sSS患者(83.1%?vs?58.6%,P=0.002),唇腺病理,pSS患者FS?≥?1较sSS患者增多(44.0%?vs?24.1%,?P=0.045),而SSⅠ度/Ⅰ~Ⅱ度较sSS减少(29.5%?vs?51.7%,P=0.019),正常与慢性涎腺炎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抗SSA抗体阳性和FS?≥?1在pSS组中占比较高,抗SSB抗体阳性一般伴有抗SSA抗体阳性.在SS患者中抗AMA-M2、抗nRNP/Sm和抗CENP-B抗体阳性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诊断原发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pSS患者与2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获得腮腺及颌下腺的动态显像图像,通过勾画腺体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腮腺及颌下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ime-activity curve,TAC)及功能参数:摄取指数(uptake radio,UR)、相对摄取率(relative uptake radio,S/T)、酸刺激后腺体排泄率(secretion rate,SR)、酸刺激后平均排泌速率(V)。分析pS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各项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SS组唾液腺摄取功能(UR、S/T)明显降低,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量(SR)明显减少,排泌速度(V)明显缓慢(均为P〈0.01)。2)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各项功能参数中V诊断pSS的灵敏度最高,UR诊断pSS的特异性最高。结论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对原发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患者唾液腺的摄取及排泌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athogenesis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oma) of salivary glands. Methods Clinical data,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immunohistochemical slides (SP method)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surgical specimens of 32 cases of salivary gland MALT-oma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27 males and 5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54.76 years. 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in the parotid area in 17 cases, and in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in the remaining 15 cases. Much of the MALT-oma was replaced by infiltration of a great amount of centrocyte-like cells (CCL) as background and occasional large cells (centroblast- or immunoblast-like). In MALT-omas “lymphoepithelial lesions' were present. Immunohistochemically, CD20 expression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 and CD45RO expression was negative in all MALT-omas. Conclusion Most of the MALT-omas are low grade malignant tumors and have a “homing back' phenomenon. The cases were managed by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In a few MALT- omas which turned into high grade malignant tumors, the prognosis was poor. Acquired MALT may develop as a reaction to autoimmune disease and infection. Hyper-immune reaction and MALT hyperplasia under stimulation may result in myoepithelial sialadenitis and lead to MALT-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涎腺粘膜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 ,利用HE染色 ,白细胞共同抗原、CD2 0、CD4 5RO、上皮膜抗原的SP法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32例涎腺粘膜淋巴瘤。结果 男性 2 7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4 76岁 ,其中腮腺 17例 ,颌下腺 15例。涎腺粘膜淋巴瘤是由弥漫性中心细胞样 (CCL)细胞组成 ,并有“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 :CCL细胞CD2 0阳性、CD4 5RO阴性。电镜下瘤细胞圆形 ,高核浆比 ,胞浆内少量溶酶体和免疫球蛋白的颗粒 ,无胞质丝 ,无细胞外基膜 ,无细胞间连接。随访 :存活 5年以上者 9例 ,3~ 4年者 5例 ,不足 1年 6例 ,3例死亡。结论 大多数涎腺粘膜淋巴瘤为低度恶性 ,瘤细胞有“回归”现象 ,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 ,少数可转变为高度恶性 ,预后差。自身免疫性疾病和 或感染可导致机体产生获得性涎腺粘膜淋巴瘤 ,并在持续性刺激下发展为涎腺肌上皮炎 ,进而转变为涎腺粘膜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为早期诊断和开展涎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用PCR TRAP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法分析PCR产物 ,对人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 M和 2 0例涎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并与自身正常涎腺组织相对照。结果 :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 M的端粒酶活性为阳性 ,相对端粒酶活性为 82 % ,涎腺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最高 (14/ 15 ) ,瘤旁组织次之 (4/ 2 0 ) ,正常对照及良性肿瘤组织最低 (2 / 2 5 )。其相对端粒酶活性 ,涎腺鳞癌端粒酶活性值最高 (87% ) ,涎腺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自身正常对照和瘤旁组织以及良性肿瘤 (P <0 .0 1) ,而瘤旁组织也高于相邻的正常组织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诊断的分子指标 ,也可作为阻断恶性转化形成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28例pSS患者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指标、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根据危险因素的暴露与否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通过χ2检验筛选合并NHL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S患者合并NH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pSS患者NHL的发生率为2.55%,pSS患者中NHL的发生率与性别无关。腮腺肿大、淋巴结肿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p53阳性、Bcl-6阳性、PCNA阳性、FS阳性及GC阳性与pSS患者合并NHL有关(χ2值分别为8.917、4.536、5.524、4.604、5.487、52.032、67.280、27.246、7.013、6.092)。腮腺肿大、PCNA阳性、p53阳性、Bcl-6阳性、FS阳性及GC阳性为pSS患者合并NH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SS患者并发NHL的危险因素众多,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早期诊断和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新  黄湛  李晓刚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31-833
目的 探讨癌基因c-myc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本校病理科存档40例涎腺良恶性肿瘤石蜡标本。结果 良性肿瘤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高度恶性肿瘤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myc表达与涎腺肿瘤细胞增殖加快和分化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CD44v6在涎腺肿瘤性上皮细胞的表达特点及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CD44v6在正常涎腺、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在闰管储备细胞分化的肿瘤性上皮细胞表达 ,而在排泄管储备细胞分化的肿瘤性上皮细胞阴性表达。【结论】CD44v6有助于了解涎腺肿瘤细胞的组织学来源  相似文献   

18.
Li XM  Li XP  Qian L  Wang GS  Zhang H  Zhei ZM  Li Q  Chen K  Wang XQ  Wang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34-103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和唇腺组织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SS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和唇腺组织单细胞悬液CCD4^+CD25^+调节T细胞的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唇腺石蜡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CD4、CD25、CD68和CD8染色。结果SS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中位数为6.9%(2.84%-13.50%),对照组为5.77%~15.30%,两者比较P〈0.001。SS组CD4^+CD25^high T细胞水平为0.001%~1.83%,对照组为0.13%~2.45%,两者比较P〈0.001。唇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s组患者唇腺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占大多数,两组均无CD25的表达。结论SS患者唇腺中缺乏CD4^+CD25^+调节性T细胞,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降低,提示调节性T细胞在S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Bcl-2抗凋亡基因在涎 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中的表达,探讨Bcl-2对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研究39例涎腺肿瘤与涎腺炎症性增生性病变。结果:溴 肿瘤与炎性增生性组织中均有Bcl-2表达,涎 良性肿瘤浊给 瘤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2.5%,而炎性增生性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仅为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中Bcl-2对良恶性肿瘤的影响不同。在良性肿瘤中Bcl-2强阳性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生长,在恶性肿瘤中Bcl-2强阳性表达主要与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aspin基因在不同的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显色技术检测maspin基因在多形性腺瘤(PA)、腺样囊性癌(ACC)、黏液表皮样癌(MEC)和腺泡细胞癌(ACCa)中的表达。结果 maspin基因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其中在PA中阳性表达率为92%,ACC中阳性表达率为36%,MEC中阳性表达率为45%,ACCa中阳性表达率为50%。maspin基因在PA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CC、MEC和AC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基因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