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别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以了解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观察组)。以治疗效果、血液流变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为观察指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观察周期2周。结果:与阿司匹林治疗组相比,氯吡格雷治疗组的全血粘度(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因素)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对血液流变和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持续治疗7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评分(MMSE)及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二磷酸腺苷(ADP)诱导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下,联合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12周,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治疗组。研究组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与纤维胃镜结果。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胃黏膜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无论在疗效还是安全性方面均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予血栓通(冻干)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8例予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观察有效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0,P(0.05),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S且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例数为66例,对照组患者例数为65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心率变异(HRV)情况、血清MMP-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V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RV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RV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改善机体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心率变异(HRV)及血清MMP-2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在东莞市黄江医院确诊为ICVD并行DSA的62例病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ASP),观察组给予ASP联合氯吡格雷,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DSA前、DSA后7 d血小板聚集情况及DSA检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DSA检查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后7 d,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同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不同的抗血小板方案后,两组患者行DSA检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联合氯吡格雷虽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行DS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但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用ASP,能有效降低血栓风险,减少因DSA检查造成的血栓现象。  相似文献   

7.
卢保强  姜蓉  范良 《吉林中医药》2013,33(8):795-796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和血栓通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w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疏血通组总有效率93.0%,血栓通组77.7%,疏血通组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组(P<0.05),疏血通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P选择素(PS)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73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和血小板功能,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PS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ugl-Meyer(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和P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增强其运动功能和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清hs-CRP和PS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抗凝、营养支持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血栓通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14d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产生协同互补作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通脑饮联合氯吡格雷对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脑饮治疗,评价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相关参数(PDW、P-LCR、MPV)、认知功能(MMSE评分、MoC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W、MPV、P-LC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皮肤过敏、抽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脑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改善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脑组织缺血状况,提高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肖翠君  冯亚宾 《河北中医》2005,27(11):863-864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8例应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20日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各指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王炎炎  朱会超  许文平  肖扬  王怡 《中草药》2015,46(3):396-400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质量分数为95%)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家兔喂食高脂饲料2周造模,造模后给药组分别iv给予血栓通6.25、12.50、25.00 mg/kg,每天1次,连续14 d后,各组家兔颈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测定血小板功能。结果血栓通能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脂水平;抑制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花生四烯酸钠盐(AA)、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聚集曲线斜率,并能延迟聚集时间;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因子4(PF4)和P-选择素水平;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论注射用血栓通体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炎炎  朱会超  李来来  肖扬  王怡 《中草药》2014,45(18):2669-2672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质量分数为95%)体外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法,检测ADP、AA、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注射用血栓通7.2、14.4 mg/mL组能显著抑制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注射用血栓通3.6 mg/mL组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具有体外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巍  刘慧慧  陈娟  黄艳华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373-1378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急诊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rhBNP治疗,对照组单用rhBNP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O)、左室每搏做功(LSW)、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统计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DV、LVESV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LVEDV、LVESV及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O、LSW、MA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CO、LSW及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GDF-15、sST2、Gal-3和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GDF-15、sST2、Gal-3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5.45%(3/55),与对照组[18.18%(10/55)]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2.73%(7/55),与对照组[9.09%(5/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rhBNP治疗能有效下调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血清NT-proBNP、GDF-15、sST2和Gal-3的表达水平,改善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21d为1个疗程,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3.4%,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75,0.75,1.5 g·kg-1·d-1)、阿司匹林肠溶片组(50 mg·kg-1·d-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湿重、干重及血栓形成抑制率的影响;将大鼠按上述方法分组,建立颈总动脉血栓溶栓模型,从造模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1 h后取大鼠血栓,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血栓湿重及溶栓率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联合冰浴、减少喂食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期间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第8 d造模成功,灌胃给药1 h后,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凝血时间(C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TT显著缩短(P<0.01),血小板聚集能力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大鼠下腔静脉、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减轻(P<0.05~P<0.01),颈总动脉血栓的湿重减轻(P<0.05),CT和TT延长 (P<0.05~P<0.01),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明霞 《中成药》2004,26(4):304-305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三七总苷)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病人60例,随机分为二组,血塞通组30例,用血塞通10mL(0.5g)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丹参组30例,用丹参16mL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二组疗程均为28d.结果:血塞通组总有效率80.0%,不良反应少,丹参组总有效率66.7%,组间经轶和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它可使血小板聚集力和粘附力降低并具有溶栓作用,对早期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30 d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经依达拉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都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7d的侧枝循环代偿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它能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回药扎里奴思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扎里奴思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的评估。 方法: 将8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内科基础治疗相同,试验组42例采用扎里奴思方,对照组42例应用尼莫地平片,疗程28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变化。 结果: 两组病例于治疗7,14,28 d后进行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但试验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09%,对照组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治疗组7,14 d作用尤为明显(P < 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给予扎里奴思方能够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梗死后遗活动不利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脑梗塞疗效。[方法]将54例急性脑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27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依达拉奉治疗,1个疗程后(10天)观察急性脑梗塞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2.6%。[结论]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