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老年患者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150例行初次单侧TKA的老年患者,通过完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50例。静脉应用组:将1.5 g氨甲环酸配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术前静滴;局部应用组:关节腔关闭前,向关节腔内注射1.5 g氨甲环酸;联合应用组:术前静脉滴注1.5 g氨甲环酸、关节腔关闭前腔内注射1.5 g氨甲环酸。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清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7 d天3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应用组、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分别为(857.7±142.1) mL、(926.9±126.0) mL和(925.9±146.0) mL;(239.9±45.1) mL、(267.4±80.8) mL和(267.2±81.6) mL;(432.8±166.2) mL、(495.3±140.8) mL和(498.3±154.2) mL;1例、7例和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在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失血量,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静脉追加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3月~2018年 8月我院骨外科行初次单侧 TKA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氨甲环酸的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9)和追加组(n=61)。对照组于手术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1, ivd,3 h后再次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1, ivd;追加组于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1, ivd,3 h后和6 h后分别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1, ivd。比较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Hb下降最大值、输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 D)、血栓形成情况、伤口并发症等指标差异。 结果:追加组总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术后Hb下降最大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输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术前、术后3 d的FDP、D D水平及术后3 d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加组皮下瘀斑面积>1% 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后追加一个剂量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TKA 术后的失血量,且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英明  孔荣  禹德万  朱晨 《安徽医药》2015,36(11):1350-1352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氨甲环酸组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kg,并于手术结束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1.0 g氨甲环酸,夹闭引流管4 h,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的处理为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引流量并于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约220 mL,与对照组450 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氨甲环酸组降低约12.9 g/L,明显小于对照组23.5 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2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对照组术后直接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同样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复查血常规指标、术后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2 d总的引流量、输血人数及输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术后出血量、输血率,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段文  蔡善保  高大柱  秦慈南  张继学 《安徽医药》2017,38(12):1567-1569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出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氨甲环酸组在手术开始前15分钟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随后以20 m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例数、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磊  周开国  李建忠 《中国药事》2020,34(2):246-252
目的: 探讨院前使用血凝酶或氨甲环酸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和氨甲环酸组,各62例。血凝酶组院前使用血凝酶进行止血治疗;氨甲环酸组院前使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治疗。结果: 血凝酶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氨甲环酸组,治疗前,两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凝酶组Hb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HCT、Fib、APTT、PT、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凝酶组HCT、PAR水平较氨甲环酸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Fib、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酶组再出血率、预后不良率为1.61%、22.58%,明显低于氨甲环酸的11.29%、40.32%,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院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血凝酶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更满意,有利于更明显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预后状况,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不同剂量氨甲环酸的有效性。方法 2014年1—9月之间拟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A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B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C组)。比较3组的术后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低于A组(P<0.05),C组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A、B组(P<0.05)。3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梗死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闭合切口前静滴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静滴15 mg/kg的氨甲环酸能进一步减少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疗效及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因类风湿关节炎(RA)或骨性关节炎行TKA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5例,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 ml),术前20 min予氨甲环酸15 mg/kg静脉滴注,当手术操作进入切除关节面时予以硝酸甘油2~4μg·kg-1·min-1静脉输液泵输注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低基础值的20%.对照组91例未使用氨甲环酸及控制性降压.比较2组患者疗效、凝血情况、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4%高于对照组的89.01%(P<0.05).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806.90±215.11)ml和(1295.68±263.85)ml,术中失血量(99.49±55.48)ml和(213.31±62.17)ml,术后引流量为(231.40±80.65)ml和(479.74±120.66)ml,输血率为8.42%和26.37%,各指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组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与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8):2486-2489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不同用药方案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患者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以行同期双侧TKA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15 mg/kg,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缝合切口前30 min分别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15 mg/kg,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前和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3 d,FIB水平和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侧TKA患者术前3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能降低围术期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黄欢  李建锋  李强  李萌  蔡莉丹  赵乐  陆铭淏 《江苏医药》2021,47(11):1160-1163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行TK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中使用氨甲环酸0.5g在手术切口内浸泡5 min,B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于麻醉前30 min以及术后3、6、12h加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4天Hb下降值、术后输血率和术后1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术后第4天Hb下降值小,术后输血率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个月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TKA患者,局部浸泡联合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TKA术后失血,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本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和术后分别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使用1次,两组术后均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对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围术期失血量控制及安全性。方法 将109例拟行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7例)手术过程中采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脉滴注,对照组(52例)采用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H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术后12h、48h内切口引流量、总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输血率、总输血率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围术期D-二聚体、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PT、APTT水平逐渐增高(P<0.05),而研究组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围术期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无差异(10.00% VS 20.00%,P<0.05)。结论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有效控制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围术期出血,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髓内钉及PFNA-Ⅱ方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分别采用DHS、髓内钉及PFNA-Ⅱ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等.结果 B、C组患者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7 d Hb和Hct水平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7 d PLT、APTT、PT、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7dTT水平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C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方案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量,改善凝血功能,且有助于避免DVT发生,价值优于DHS、髓内钉.  相似文献   

14.
李海剑  张婷婷 《中国药事》2018,32(4):522-528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风静胶囊对大鼠及家兔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及家兔分别灌胃给药14 d及10 d,检测SD大鼠及家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聚集率。另采用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造模后灌胃给药5 d,检测MCAO大鼠PT、APTT、TT、FIB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益气活血风静胶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能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PT、TT、APTT (P<0.05),并能显著降低FIB的含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以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与空白组比较,益气活血风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能显著延长家兔血浆的PT、TT、APTT (P<0.05或P<0.01),并能显著降低FIB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以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或P<0.01)。MACO大鼠模型组给药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T、APTT、TT明显缩短(P<0.05),FIB含量升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风静组和人参有效部位组能延长大鼠血浆PT、APTT、TT时间(P<0.05或P<0.01),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P<0.05),牡丹皮有效部位组大鼠TT延长(P<0.05),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P<0.05)。结论:益气活血风静胶囊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以及抑制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对MCAO大鼠有较好的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 2 μm激光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用经尿道 2 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剜除术(ThuVEP组)、普通电切设备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P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 145 例。 观察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情况、冲洗液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RUV)及并发症等。 结果 2组患者年龄, 术前病程、前列腺质量、IPSS 评分、QOL评分、Qmax及 RU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手术均获得成功。 ThuVEP组术中出血、术后冲洗时间、术后保留尿管时间等较 TUEP组减少(P< 0.05), 且无术后并发症, TUEP术后并发症 5 例。 术后随访3~ 12个月 , 2组患者IPSS、QOL、Qmax、RUV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1),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尿道 2 μm 激光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较传统 TUEP 更加安全有效, 能明显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 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熊瑛  李荣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9):1708-1712
目的 探讨耳内窥镜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对伴眩晕突聋患者听力康复及前庭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伴眩晕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和抗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甲强龙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内镜下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均治疗10 d。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前庭功能情况,采用血浆凝固法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高于对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窥镜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对前庭功能正常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78%,高于对前庭功能异常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38.46%(P<0.05)。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前庭功能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的前庭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前庭功能正常占比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T、APTT、TT和FIB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的PT、APTT和TT水平高于且FIB水平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T、APTT和TT水平高于且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窥镜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伴眩晕突聋,有利于患者听力康复,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前庭功能和凝血功能,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需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曹倩  孙静  钱磊  晁艳艳 《安徽医药》2019,40(2):151-155
目的 探讨不同中毒程度的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ACOP患者,根据一氧化碳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35例)和中重组(26例),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血凝速率(Angle角)、血块强度(MA)、血凝综合指数(CI),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所有ACOP患者随访28天,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19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患者PT、APTT、TT短于轻度组患者,D-D、FD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与轻度组患者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PT、APTT、TT缩短,FIB、D-D、FD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指标中,轻度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值缩短,M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患者R值、K值显著缩短(P<0.05),Angle角、MA值、CI值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R值、K值缩短(P<0.05),Angle角、MA值、CI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EG检测中R值分别与PT、APTT呈正相关(P<0.05);K值与APTT呈正相关(P<0.05),与FIB呈负相关(P<0.05);Angle角分别与APTT呈负相关(P<0.05),与FIB、D-D呈正相关(P<0.05);MA值与FIB呈正相关(P<0.05);CI值分别与PT、APTT呈负相关(P<0.05),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OP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对监测ACOP患者凝血功能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滴联合局部冲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A组于术前15 min予1 g氨甲环酸静滴;B组于术中将2 g氨甲环酸注入500 ml生理盐水中,分别以250 ml脉冲冲洗髋臼和股骨髓腔;C组联合使用A组及B组的方法。检测术后总失血量、Hb最大下降值,术后72 h的Hb、APTT、D-二聚体等指标,观察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术后总失血量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A、B、C组术后Hb最大下降值分别为(31.38±2.24)g/L、(37.51±4.21)g/L、(28.68±3.65)g/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72 h H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氨甲环酸静滴联合局部冲洗,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最大下降值,且不会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