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收治的34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临床表现中腹痛100%(34/34)、恶心呕吐67.65%(23/34)、黑便或血便44.12%(15/34)、腹泻或便秘41.18%(14/34)、腹部包块17.65%(6/34)。同时具有腹痛、血便和腹部包块典型三联征的仅14.71%(5/34)。结论成人肠套叠多有明确的病理因素,主要为良、恶性肿瘤。但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不高。超声对确诊该病有一定价值,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成人肠套叠首选手术治疗,术中主要根据肠套叠的部位和类型、原发病的性质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杨涌  戚士芹  未德成  吕成超 《安徽医药》2015,36(9):1109-1111
目的 分析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资料,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比较保守及手术治疗患儿的比例。结果 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中,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203例(40.9%),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7例(29.6%),粘连性肠梗阻36例(7.2%),急性假性结肠梗阻25例(5.0%),先天性巨结肠24例(4.8%),Meckel憩室及肠重复畸形18例(3.6%),肠扭转、肠旋转不良13例(2.6%),阑尾脓肿9例(1.8%),内疝(系膜裂孔疝)6例(1.2%),炎性、粪石、柿石性5例(1.0%),其他少见病因10例(2.0%)。203例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148例(72.9%)施行了手术治疗,55例(27.1%)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均予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阑尾切除术14例(38.9%),肠套叠整复术8例(22.2%)。结论 急性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急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及全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成人肠套叠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腹痛,58%具有呕吐,65%有腹部肿物。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55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存在,但其发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的存在,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阵发性腹痛59例,恶心呕吐36例,腹部包块40例。引起肠套叠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11例)、良性肿瘤(15例)和恶性肿瘤(10例)。59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钡灌肠复位。62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腹痛者35例.恶心呕吐者16例,肛门排气排便停止或减少者10例,黑便或血使者8例,腹部包块者3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术前确诊23例;31例行手术的患者中28例为肠道肿瘤,其中良性肿瘤占20例,恶性肿瘤占8例。结论病理因素是成年人肠套叠的主要戍因;CT检查的特异性征象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成年人肠套叠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可作为成年人肠套叠的首选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共15例(100%),有腹部肿块者8例(53.3%),有血便者7例(46.7%);②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6例(40%),肠梗阻13例(86.7%),腹部包块疑消化道肿瘤5例(33.3%),急性阑尾炎1例(6.7%);③引起肠套叠的病变有:小肠肿瘤7例(46.7%),小肠憩室2例(13.3%),盲肠游离症1例(6.7%),结肠肿瘤4例(26.7%)等;④本组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①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小肠病变,且以小肠肿瘤最多见;②钡剂灌肠摄片、B超、纤维结肠镜有助于成人肠套叠的诊断,CT为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③治疗首选手术,腹腔镜也可以作为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晓东  鲁明典  闫强  张尚鑫  李永翔 《安徽医药》2020,41(10):1139-1142
目的 分析成人胃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确诊为胃部疾病并行手术的患者9 8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小肠套叠的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从其余患者中选择36例患者(1:4)作为对照组,要求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分析术后小肠套叠与性别、体质指数(BMI)、吻合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中位BMI为21.67(19.81,23.09)kg/m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例(33.33%)患者发生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对照组2例(5.56%),两组患者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是胃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危险因素(OR=7.508),而BMI则是术后小肠套叠的保护因素(OR=0.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BMI高的患者术后发生小肠套叠的风险更低,而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小肠套叠。  相似文献   

8.
余溪洋  苏义林  徐兵 《安徽医药》2019,40(11):1235-1237
目的 研究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50例肠套叠手术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25例行腹腔镜复位术(腹腔镜组),25例行传统开腹复位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年龄、发病时间、术前及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手术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所需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CRP水平均低于传统手术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均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患儿未有复发病例,开腹组有1例患儿因过敏性紫癜导致肠套叠复发。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樊人瑜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16,37(3):276-279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及其癌变危险因素,为监测预防FAP癌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65例F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癌变,分为FAP癌变组(35例)与未癌变组(30例),统计分析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65例FAP患者中,35例患者经病理确诊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3.85%。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P<0.05),且和癌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FAP癌变倾向极高,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与癌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48例成人肠套叠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48例手术治疗的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肠套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血便、腹泻、腹部肿块、腹部压痛。术前确诊31例,确诊率为64.6%。肠套叠好发于小肠及回盲部,其中小肠套叠15例(31.3%),回盲部套叠27例(56.3%)。主要病因为肠道肿瘤34例(良性27例,恶性7例)、肠道炎症、解剖异常、术后肠粘连等。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痊愈出院。结论 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有病理因素存在,且肠道肿瘤是主要诱因。肠切除是治疗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范胜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44-274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4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资料.结果:54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15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1例,共21例;良性病变包括脂肪瘤30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33例.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22例,小肠型肠套叠5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27例.CT直接征象:靶征48例,彗星尾征3例,肾形征3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35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18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4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40例,肠梗阻39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21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较高,对脂肪瘤等尚可作出可靠的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是成人肠套叠较理想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Intussusception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had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mainly a disease of adults. This paper reports on both a decrease in frequency of the disease in the adult as well as a reduction in the frequency of large bowel involvement. Sixteen adults were treated for intussusception in Ahmadu Bello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Zaria in 10 years. The correct diagnosis was made in one patient prior to operation. Eight intussusceptions were of small intestinal origin and eight were colonic. One patient in the enteric group and three in the colonic group had benign tumours. One colonic tumour was malignant. Eleven intussusceptions were "idiopathic". Four patients in the enteric group had resection; one for neoplasm and three for irreducibility. Four patients in the colonic group had resection, all for neoplasm. Morbidity was minimal and there was no death. A treatment strategy at variance with that advocated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和上消化道出血,均经胃镜、胃钡透、CT及B超等检查发现。25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8例(32%),恶性12例(48%),交界性5例(20%)。本组中胃间质瘤15例(60%),小肠间质瘤10例(40%)。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进行,诊断一旦明确,即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euti-jeghers(PJS)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皖东地区3家医院1983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的32例PJ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全部有胃肠息肉及皮肤黏膜皮肤色素斑,22例有家族史(占68.7%)。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为主,可并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18例,内镜切除7例,保守治疗7例,病理结果示32例均为错构瘤。结论:PJS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错构瘤综合征易合并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等,可采取内镜与手术相结合治疗,本病易癌变,须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黄薇  王燕  韩美玲 《肿瘤药学》2023,13(3):313-318
目的 了解安罗替尼(AL3818)的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应用该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收集安罗替尼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信息,结合现有的临床数据,对比安罗替尼与同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安罗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减退、乏力、蛋白尿、血尿、腹痛、呕吐、腹泻、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等,其中1级、2级不良反应78例(96.30%),3级不良反应3例(3.70%)。与同类抗肿瘤药物相比,安罗替尼的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帕替尼和贝伐珠单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