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MELD评分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和降钙素原(pro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评价MELD评分联合PCT对判断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及广西田东县中医院肝病科ACLF住院患者83例,分为生存组43例和死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TBil、Cr、INR、MELD评分和PCT等的变化。结果①治疗12周结束时,全部83例ACLF患者中共病死40例,总病死率49.43%。②治疗前比较2组TBil、Cr、INR、MELD评分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4、0.644、0.215、1.326、0.053;P=0.554、0.522、0.830、0.188、0.958);治疗第2周后两组间比较,TBil、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1.160,P=0.324、0.250),Cr、PCT、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9、18.400、4.948,P=0.007、0.000、0.000)。治疗第4周后两组间比较,TBil、Cr、INR、PCT、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6、3.95l、3.571、15.995、8.085,P=0.000)。③MELD评分联合PCT判断ACLF 12周内病死的AUC为0.75 1,高于单纯MELD评分的AUC 0.722和PCT的AUC 0.684。结论 MELD评分联合降钙素原对ACLF患者近期预后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ELD、MELD-Na、i MELD及MESO四种评分系统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3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221例,分为存活组(139例)和死亡组(82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TBil、血清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钠(Na+)以及MELD、MELD-Na、i MELD、MESO评分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i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正态Z检验。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INR、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肝衰竭晚期各评分均明显高于中期和早期(P值均0.001),肝衰竭中期各评分均高于早期(P值均0.001)。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四种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989、41.291、55.406和2.693。四种评分系统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短期临床预后,相比之下,i MELD评分略占优势,但应用时仍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M30及M65水平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HBV相关ACLF患者101例(ACLF组),同时纳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9例(CHB组)及健康对照57名(健康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M30及M65水平。分析M30及M65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评估指标的短期预后价值。结果M30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ACLF组(1495.00±792.81)U/L、CHB组(943.78±538.87)U/L及健康对照组(705.00±278.56)U/L;血清M65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ACLF组(2519.93±1298.06)U/L、CHB组(1790.23±870.20)U/L及健康对照组(622.01±270.37)U/L。ACLF组中,M30水平与MELD评分(R=0.406,P0.001呈正相关,M65与MELD评分(R=0.526,P0.001)也呈正相关。M30单独预测90 d病死的AUC为0.794(95%CI:0.708~0.880),M65的AUC为0.785(95%CI:0.697~0.874)。M30联合MELD评分预测90 d病死的AUC为0.854(0.782~0.926),M65联合MELD评分的AUC为0.832(0.753~0.911),M30、M65及MELD评分三者联合的AUC为0.871(0.801~0.940)。结论血清M30及M65用于HBV相关ACLF患者短期的预后价值较高,M30及M65联合MELD评分可以提高预后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亚太肝脏研究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小组评分(AARC-ACLF)和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CLIF-SOFA)等4种预后评分系统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真菌感染(IF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ACLF并发IFI患者6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分别计算MELD、MELD-Na+、AARC-ACLF和CLIF-SOFA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4种预后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治疗观察12 w末,本组ACLF并发IFI患者病死率为68.3%;41例死亡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和乳酸水平分别为(362.9±79.7)μmol/L、(2.3±0.2)、(131.7±21.5)μmol/L和(1.6±0.4)mmol/L,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77.4±63.6)μmol/L、(1.7±0.1)、(102.9±15.3)μmol/L和(1.3±0.3)mmol/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9.6±2.2)g/L,显著低于生存组【(31.8±2.7)g/L,P<0.05】;死亡组并发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3.9%,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0.5%(P<0.05);死亡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SOFA评分和AARC-ACLF评分分别为(29.1±7.3)分、(30.4±7.5)分、(8.7±1.4)分和(9.2±1.1)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0.7±4.6)分、(21.9±5.2)分、(6.8±1.0)分和(7.3±0.8)分,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分别以MELD评分>22.0分、MELD-Na+评分>23.0分、AARC-ACLF评分>8.0分和CLIF-SOFA评分>8.0分为截断点,预测ACLF并发IFI患者12 w死亡风险高的AUC分别为0.687、0.716、0.893和0.884,提示CLIF-SOFA评分和AARC-ACLF评分预测效能显著优于MELD评分或MELD-Na+评分(P<0.05)。结论 应用AARC-ACLF和CLIF-SOFA评分可预测ACLF并发IFI患者近期病死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中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肾上腺功能不全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为单中心的观察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ACLF患者,排除合并感染及半年内应用皮质激素的患者。根据晨起皮质醇水平将患者分为肾上腺功能不全慢性乙型肝炎ACLF组(皮质醇276 nmol/L)和肾上腺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ACLF组(皮质醇≥276 n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SBP、ΔSBP、DBP、ΔDBP、HR和UO)、肝肾功能(ALT、AST、ALB、CHE、Scr和BUN)、凝血功能(PTA和INR)、MELD评分及预后。结果共纳入54例慢性乙型肝炎ACLF患者,其中肾上腺功能不全者27例(50%)。ACLF早期、中期和晚期肾上腺功能不全者分别为11例(55%)、13例(52%)和3例(33.3%),各期患者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1,P=0.666)。肾上腺功能不全慢性乙型肝炎ACLF组与肾上腺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ACLF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SBP、ΔSBP、DBP、ΔDBP、HR和UO)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物化学指标中,肾上腺功能不全慢性乙型肝炎ACLF组较肾上腺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ACLF组的TBil[(314.5±146.0)μmol/L vs(405.3±123.1)μmol/L]和ALB[(28.2±2.8)g/L vs(30.3±3.1)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7),其他指标(ALT、AST、CHE、PTA、INR、Scr、BUN)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MELD评分[(26.1±6.0)分vs(27.7±5.0)分)及预后风险方面(OR=0.862,95%CI:0.295~2.513)也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88和1.0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ACLF患者中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50%,但肾上腺功能不全与血流动力学、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以肾上腺功能不全作为慢性乙型肝炎ACLF的预后指标以及对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纠正肾上腺功能不全从而达到改善肝脏功能及预后的设想仍需商榷。  相似文献   

6.
《肝脏》2018,(10)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CLF合并SBP患者AKI的发生率,对患者的一般情况、ACLF病因、实验室指标、有无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以及初始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370例ACLF合并SBP患者中,AKI的发生率为41.4%(153/370)。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未发生AKI的患者相比,发生AKI患者年龄、血WBC计数、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增高,分别为(51.5±41.6岁)比(48±11.1岁);(12.4±7.3)×10~9/L比(8.8±5.3)×10~9/L;(375.4±136.9)μmol/L比(347.8±121.2)μmol/L;(2.3±0.9)比(2.0±0.6);(37.1±32.8)μg/L比(23.0±19.2)μg/L,(均P0.05),而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Na~+水平以及初始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均明显降低(86.9±13.8)mmHg比(90.6±9.9)mmHg;(26.6±5.6)g/L比(28.7±8.3)g/L;(130.3±5.4)μmol/L比(133.5±4.5)μmol/L;57.0%比75.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WBC计数、血清Na~+、CRP水平以及初始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是影响ACLF合并SBP患者发生AKI的重要因素。发生AKI的患者治疗无效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者(60.1%比39.2%,P0.05)。结论 ACLF合并SBP患者易发生AKI。患者年龄较大、WBC计数、CRP水平升高、血清Na+降低以及早期抗感染无效是发生AKI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45例ACLF患者及4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FT3、FT4、TSH的表达水平,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ACLF预后的关系。结果 ACLF患者血清FT3(2.16±0.67)pmol/L及TSH(0.87±0.82)IU/m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患者的(2.81±0.88)pmol/L和(2.74±2.33)IU/mL。ACLF存活者的TSH的表达水平(1.12±1.09)IU/mL显著高于死亡者的(0.58±0.49)IU/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TSH与总胆红素(TBil)、MEL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TBil:r=-0.508,MELD:r=-0.467,P0.05),FT3与TBil亦呈显著负相关(r=-0.399,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ACLF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指标,并可以预测ACL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12周)生存预后的预测因素,建立新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HBV-ACLF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后12周随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8)和死亡组(n=39)。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Cr)、血清钠、PLT、ALT、AST、Alb、血清胱抑素C(CysC),是否有急性肾损伤(AKI)。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Bil、INR、CysC、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合并AKI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无AKI者(P值均<0.05)。TBil[比值比(OR)=1.013,95%可信区间(95%CI):1.003~1.024,P=0.014]、INR(OR=6.857,95%CI:1.449~32.449,P=0.015)、CysC(OR=2.826,95%CI:1.001~7.983,P=0.050)、PLT(OR=0.982,95%CI:0.964~1.000,P=0.048)是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Bil、INR、CysC和PLT联合建立TICP模型,TICP模型的AUC(95%CI)为0.879(0.776~0.946),MELD评分的AUC(95%CI)为0.760(0.644~0.859),两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Z=2.708,P=0.007)。TICP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情况的准确度(87.05%vs 67.16%)、敏感度(84.62%vs 56.41%)、约登指数(0.70 vs 0.42)均优于MELD评分。结论TBil、INR、CysC、PLT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四者联合建立的TICP预测模型对患者短期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肝衰竭患者和中青年肝衰竭患者的最佳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临界值与临床意义。方法:比较44例老年肝衰竭患者和107例中青年肝衰竭患者的TBil、Alb、Na~+、Cr、PT、PTA、INR、MELD评分与最佳临界值、R0C曲线下面积(AUC)及治疗3个月后死亡率。结果:老年肝衰竭和中青年肝衰竭在TBil、PT、PTA、INR、Na+及MELD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老年组肌酐(Cr)为(78.23±37.53)mmol/L,中青年组为(63.41±41.39)mmol/L,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白蛋白(Alb)为(28.36±4.37)g/L,中青年组为(30.08±4.60)g/L,老年组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AUC为0.755,中青年组AUC为0.771,MELD对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预测有中等价值,老年组最佳临界值为24.5,中青年组最佳临界值为26.5,两组的准确率分别为74.0%和73.0%,Youden指数分别为0.549和0.481。结论:MELD能准确地预测老年肝衰竭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老年肝衰竭患者的预后较中青年组要差。  相似文献   

10.
胡大山  刘欢  宣佶 《肝脏》2022,27(1):54-5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不同发病阶段停药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治疗后的病情变化,进一步增强规范用药意识。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05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停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硬化(CIR)患者40例,分析停药种类和发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系,停药发生ACLF后经积极综合治疗的病情转归。结果引起ACLF的停药种类中,停用恩替卡韦的比例最高(52.5%)。乙型肝炎组患者停药后引起ACLF的患者中,停用恩替卡韦的比例最高(65.2%),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停药后引起ACLF的患者中,停用阿德福韦酯(41.2%)的比例最高。40例停药患者中,乙型肝炎组患者的CHE[(7235±825.2)U/L]、AFP[(156.7±34.0)ng/L]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CHE[(5534±900.4)U/L]、AFP[(30.8±12.6)ng/L]水平(P<0.05),乙型肝炎组的TBA[(52.7±11.4)μmol/L]、TBil[(95.6±17.5)μmol/L]、DBil[(62.7±8.6)μmol/L]、PT[(14.7±9.5)s]水平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TBA[(67.5±15.5)μmol/L]、TBil[(349.7±62.2)μmol/L]、DBil[(214.0±18.7)μmol/L]、PT[(30.5±12.9)s]水平(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的ALB(30.3±7.2)、CHE[(7005±890.4)U/L]、AFP[(139.5±28.7)ng/L]水平显著高于未愈组患者的ALB(25.3±9.4)、CHE[(5021±976.4)U/L]、AFP[(29.8±4.7)ng/L]水平(P<0.05),治疗有效组的TBA[(40.7±18.2)μmol/L]、TBil[(96.5±15.3)μmol/L]、DBil[(53.5±7.2)μmol/L]、PT[(15.4±8.9)s]水平显著低于未愈组的TBA[(50.9±20.4)μmol/L]、TBil[(350.6±50.8)μmol/L]、DBil[(218.0±20.7)μmol/L]、PT[(29.7±11.4)s]水平(P<0.05)。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治疗有效组和未愈组在病情转归上比较,发生失代偿肝硬化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停药后发生ACLF病情较重,对病情的预后影响较大,停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影响。方法 3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单次治疗。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6浓度,同时记录血清ALT、TBil等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衰竭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分别为(123.5±23.0)pg/ml、(110.0±18.5)pg/ml,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5±6.3)pg/ml、(27.8±5.9)pg/ml和正常对照组(34.7±3.3)pg/ml、(12.1±5.1)pg/ml,P均<0.001;治疗后血清IL-17、IL-6水平分别为(84.7±21.4)pg/ml、(75.8±16.6)pg/ml,较治疗前下降(t=35.1,P<0.001;t=33.4,P<0.001);与好转组相比,人工肝对恶化组血清IL-17、IL-6清除效率降低(t=3.8,P<0.05;t=3.9,P<0.05);人工肝对血清IL-17、IL-6清除效率均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03;r=-0.43,P=0.01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有效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其对IL-17、IL-6的清除效率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各预后评分模型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2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70例,在纳入的192例患者中,其肝病基础分别为非肝硬化慢性肝病(A组,n=54)、代偿期肝硬化(B组,n=87)和失代偿期肝硬化(C组,n=51)。分别采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研究组CLIF-C ACLF评分模型和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COSSH)模型预测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和病因构成比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清TBIL和IN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C组腹水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6%和47.1%,显著高于B组的62.1%和33.3%或A组的40.7%和22.2%(P <0.05);A组28 d和90 d生存率分别为63.0%和59.3%,与B组的69.0% 和57.5%或C组的56.9%和47.1%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清TBIL、Cr、INR和肝性脑病是ACLF患者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MELD、CLIF-C ACLFs和COSSH-ACLFs模型预测生存的效能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而以MELD评分的效能最优。结论 不同肝病基础的ACLF患者临床特征和并发症存在差异,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别进行MELD和SOFA系统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价值,并用K-M生存曲线分析两种预测模型的差异。结果 MELD和SOFA分值均能够较好地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C-statistic分别为0.826和0.825,两者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48,P=0.988)。SOFA评分7分和MELD评分23.9分患者分别较SOFA评分≥7分和MELD评分≥23.9分者生存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66和28.33,P值均为0.000)。结论 MED和SOFA评分系统在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酒精性肝炎(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SAH)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SAH的25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究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28 d和90 d存活情况进行分组(28 d:生存组164例,死亡组76例;90 d:生存组140例,死亡组100例)。收集患者发病诱因、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出现的并发症等资料。计量资料用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HBV-ACLF患者的诱因主要包括HBV自发激活(55.6%)、核苷类似物停药或耐药引起HBV激活(25.2%)等。依28 d存活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0、-6.015、-5.070、-5.103、-5.044、-7.430、-6.637,P值均<0.05);依90 d生存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胆固醇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05、-7.728、-3.335、-4.015、-6.053、-7.908、-6.655、-3.607,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60.20 mmol/L、PTA<24.8%、NLR>5.63、血钠<130.8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28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572(1.321~15.823)、8.934(3.026~26.374)、2.632(1.126~6.152)、27.467(6.113~123.423)、4.303(1.048~17.663)、3.453(1.614~7.387),P值均<0.05];TBil>260.20 mmol/L、PTA<25.5%、血钠<135.3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90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5.148(1.918~13.822)、15.718(5.161~47.866)、10.080(3.244~31.323)、11.157(2.580~48.254)、4.391(2.057~9.372),P值均<0.05]。240例患者中160例(66.7%)90 d内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40例、病毒感染12例,真菌感染8例。160例出现感染的患者其90 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的患者(46.3%vs 32.5%,χ^2=6.720,P=0.010)。240例患者中176例28 d内出现腹水,44例出现胸腔积液,36例发生急性肾损伤,60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组间急性肾损伤、Ⅲ~Ⅳ度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088、29.811、7.797,P值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基线TBil、PTA、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和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BV激活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是ACLF的始动因素,而感染、急性肾损伤、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及病因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入院后首次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3个月时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 15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和非PE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MELD的评分变化及3个月时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2周PE组胆红素、INR、肌酐、MELD分值及在20~29、30~39组MELD分值较非PE组均显著降低(P<0.01).PE组病死率及MELD分值在20~29和30~39范围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分值≥40患者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结论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短期内病死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