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为观察组及合并HP感染的ITP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三联抗HP治疗。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合并HP感染的CD4+,CD19+等抗体表达。结果 ITP组及合并HP感染的ITP组CD4+下降,CD4+/CD8+下降,CD19+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治疗组比较,HP感染的ITP组在CD4+/CD8+比值下降及CD19+增高较之ITP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TP患儿合并HP感染大多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曾明  程樱  钱婷  侯伶俐 《河北医药》2016,(10):1494-1497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ITP患者50例(A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20例(B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例(C组),另征集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D组.测定4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以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对ITP患者进行病情分级,并对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统计各个分级的ITP患者及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结果 4组PLT、PAC-1、PAIgA、PAIgG、P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IgA、PAIgG、PAIgM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患者(P<0.05).ITP 1、2、3级患者PAIgA、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TP分级升高,患者PAIgA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12、0.614、0.73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效果的改善,PAIgA阳性率呈降低趋势(r=0.64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疗效改善,患者PAIgG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23和0.721,P<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且血小板相关抗体高低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ITP的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某院95例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5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入组时血细胞参数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P-LCR)],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ITP患儿入组时病情程度、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前后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差异,分析治疗后血细胞参数指标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及预测ITP患儿疾病转归的价值。结果:入组时,研究组MPV、PDW、P-LCR[(11.45±1.75)fL、(17.15±2.38)%、(42.45±6.74)%]水平高于对照组[(9.49±1.55)fL、(14.37±2.09)%、(23.10±4.57)%],PLT[(45.62±8.83)×109/L]低于对照组[(228.97±48.2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良好患儿MPV、PDW、P-LCR低于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网织血小板(RP)、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捕获血小板抗原试验(MAIPA)测定ITP(86例)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30例)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GPⅡb-Ⅲa以及P-选择素自身抗体,同时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相应的RP%及PAIgG.结果 ITP组MAIPA、RP%和PAIg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2.79%、80.23%和70.93%;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分别为6.67%、23.33%和36.6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三种方法检测ITP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AIPA是ITP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多种抗体应用可以提高其敏感度.MAIPA联合PAIgG及RP测定有益于ITP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3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PLT、MPV、PDW和P-LCR 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MPV、PDW及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3.7±2.1)fl,(14.3±2.0)fl和(0.392±0.084),3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MPV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临床应加强对其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3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PLT、MPV、PDW和P-LCR 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MPV、PDW及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3.7±2.1)fl,(14.3±2.0)fl和(0.392±0.084),3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MPV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临床应加强对其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效果.方法:纳入60例腹型HSP患儿,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将HP( )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抗过敏、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抗HP三联疗法.疗程均为2周,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①腹型HSP HP感染率70%;②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和61.11%,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和81.82%,P<0.05).结论:①腹型HSP与HP感染有关;②抗HP三联疗法可提高腹型HSP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陈婷婷  李德元  孙萍 《江西医药》2014,(12):1493-1495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并观察双嘧达莫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的疗效。方法观察所有入选患儿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的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双嘧达莫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嘧达莫口服),观察疗效。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PLT、MP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DW、P-LCR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各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嘧达莫组患儿血小板参数、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及质量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血小板活化双嘧达莫能加快血小板参数恢复正常,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9月门诊收治的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α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的血液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的BAFF、PAIgG、PAIgM、PAIgA低于对照组,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效果.方法:纳入60例腹型HSP患儿,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将H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抗过敏、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抗HP三联疗法.疗程均为2周,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①腹型HSP HP感染率70%;②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和61.11%,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和81.82%,P<0.05).结论:①腹型HSP与HP感染有关;②抗HP三联疗法可提高腹型HSP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