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宇刚 《江苏医药》2015,(4):444-446
目的探讨以氧合指数(OI)为控制窗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OI为控制窗,46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相关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OI均升高,HR、RR和PaCO2均降低(P<0.05)。治疗前后的HR、RR、MAP、PaCO2和OI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较低(P<0.05)。结论以OI为控制窗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够明显减少有创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韦迎娜  韩圣娜 《安徽医药》2020,41(11):1344-1348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药物治疗对慢性心衰(CHF)急性发作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4例CHF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DBP)、肾功能、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48 h,两组患者mPAP、CVP、PAWP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SPO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HR、RR、DBP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TnI、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LVE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CHF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 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需MV的ARDS患者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A组行气管插管有创MV;B组先给予无创MV,一旦无创通气失败则改气管插管行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前后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MV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h后的OI、RR均有显著改善;B组VAP发生率、总MV时间及住ICU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较有创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4例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高频震荡通气组(HFOV组,n=44)与间歇指令机械通气组(IMV组,n=40),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的变化,统计两组患儿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氧暴露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随访至校正18月龄,记录两组患儿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结果 ①治疗第3、12、24小时,两组患者PaCO2、FiO2、OI均降低(P<0.05),HFOV组治疗不同时间FiO2、OI均低于IMV组,治疗第3、12小时,PaCO2低于IMV组(P<0.05);②HFOV组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均短于IMV组(P<0.05);③HFOV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MV组(11.36%vs 2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FOV组随访至校正18月龄,患儿VT、TPTEF/TE、VPEF/VE均高于IMV组(P<0.05),Ti、Te、RR均低于IMV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RDS的治疗中,采用HFOV肺通气治疗模式,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改善其潮气呼吸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PEEP干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通气后24、48小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较入组时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通气后24、48小时,PaO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对照组CVP水平低于观察组,CVP治疗前后差值小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人工气道拔除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32.35%)高于对照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改善患者氧合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郝双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27-528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监护室治疗的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59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29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总的通气时间、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时间、是否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死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h后的RR、HR、PaO2/FiO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FiO2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通气时间、VAP发生率、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上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通气的时间、VAP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有创通气。此外,无创通气的患者住ICU的时间也明显低于有创通气,可以有效减小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0例新生儿ALI/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抗感染、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IVI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48及72小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患儿血清IL-6、TNF-α、血清IL-6、TNF-α较对照组降低(F时间/组间/交互=210.851/50.921/6.258,P时间/组间/交互<0.01,F时间/组间/交互=220.613/133.583/11.083,P时间/组间/交互<0.01),而IL-10较对照组升高(F时间/组间/交互=154.547/300.944/43.851,P时间/组间/交互<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治疗新生儿ALI/ARDS可以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李琴  徐凤玲  吴怀玲  王娜 《安徽医药》2020,41(2):208-210
目的 探讨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联合冲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的护理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淮南新华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联合冲洗法实施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牙菌斑指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7 d后,观察组患者口腔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菌斑指数评分为(1.62±0.21)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18.60%)低于对照组(88.37%)、机械通气时间[(5.29±1.68)d]低于对照组[(8.21±2.04)d]、ICU住院时间[(8.31±4.72)d]低于对照组[(11.80±6.13)d],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可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毛晶 《安徽医药》2015,36(10):1241-1243
目的 探讨超短波辅助抗菌药物降阶梯对老年重症肺炎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用超短波。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和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5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超短波辅助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能够减少炎症反应,缩短病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且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有创一无创序贯治疗组和有创通气对照组。两组患者开始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模式一压力控制通气逐渐过渡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后治疗组序贯改用无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有创通气,直至脱机。观察两组病例机械通气前后pH、PaO2、PaCO2、HR、RR、MAP及出PIC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IC窗出现时循环、呼吸和血气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VAP发生率(18%)较对照组(60%)明显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0.12%洗必泰溶液配合可冲洗式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先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再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长。结果 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35%、18.28%,意向性分析(ITT)显示两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5.00%,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7.41±2.86)d、(11.24±3.1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9.98±3.45)d、(12.96±4.0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联合气流冲击法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间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氧负荷试验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就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ICU,分别在液体复苏第0、6小时实施经皮氧分压监测的成年患者40例。其中,液体复苏后第6小时行10 min氧负荷试验并计算氧负荷值(OCT),将10 min OCT≥66 mmHg的20例患者作为A组,10 min OCT<66 mmHg的2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第0、6小时10 min OCT、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Lac)、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的发病率、分级、有创机械通气比例、ICU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第0小时MAP、CVP、ScvO2、Lac、10 min OC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0、6小时的MAP、CVP、ScvO2、Lac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 OCT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相关ARDS、重度ARDS发生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分别为85.00%、50.00%和45.00%,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90%,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小时10 min OCT≥66 mmHg是影响患者预后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皮氧负荷试验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发生ARDS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宫红梅  杨伟  刘晓娟  丁鹏 《安徽医药》2020,41(12):1461-1464
目的 比较容量目标压力控制通气(VTPC)联合压力控制通气(PC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9例NRDS患儿,按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50)与PCV组(n=49),联合组采用目标容量通气(VTP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CV模式进行通气治疗,PCV组则仅采用传统PCV+SIMV模式,治疗前、治疗6小时、治疗1天、治疗2天均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儿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体积分数(FiO2)的变化,上述相同时间点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酸碱值(pH)的变化,统计有创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AP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小时、1天、2天两组患者a/AP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上升,不同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6小时、1天、2天a/APO2、PaO2/FiO2均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RR、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2天HR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1、2天RR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pH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组治疗2天HR,治疗6小时、1天、2天pH均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上机时间均短于PCV组(P<0.05),其低碳酸血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均低于PC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PC+SIMV+PCV通气模式较PCV+SIMV模式可较好改善NRDS患儿氧合状态,缩短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ICU58例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29例)和有创治疗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MV),当出现PIC窗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B组继续IMV,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两组患者出现PIC窗的时间、IM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PIC窗出现时生命体征(MAP、RR、HR)和动脉血气指标(ABG),以及出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住ICU时间缩短, VAP发病率、再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NRF)临床症状及呼吸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NRF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4)和对照组(B组,n=44)。B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HFOV方案,A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后3小时(T1)、治疗后6小时(T2)、治疗后24小时(T3)等不同时间点呼吸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差异,分析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后转归、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T1-T3时,两组新生儿PaO2水平均较T0时显著提升,且PaCO2及氧合指数(OI)、吸入氧气体积分数(FiO2)、MAP等呼吸功能指标均较T0时降低(P<0.05);其中A组新生儿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B组新生儿(P<0.05);②A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新生儿(P<0.05);③治疗后24小时,两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A组患儿降幅大于B组患儿(P<0.05);④两组新生儿在病死率、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RF患儿予以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联合HFOV疗法,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患儿呼吸功能,对缓解其相关症状、改善呼吸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云菊  包志丹  万俊  凌厉 《安徽医药》2017,38(5):602-605
目的 评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接受SIMV(11例)及HFOV通气(13例)共24例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及48小时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以及两组患儿肺泡复张、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果 24例患儿均治愈。毎组患儿PaO2、PaCO2、O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小时,HFOV组PaO2、PaCO2及OI改善较SIMV组显著(P<0.05),治疗后12及24小时,HFOV组PaO2及OI亦较SIMV组改善显著(P<0.05)。两组患儿肺泡复张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IMV组均显著长于HFOV组(P<0.05)。两组患儿头颅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论 SIMV及HFOV两种通气方式在气胸治疗中均安全、有效。HFOV能显著改善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方法 PCN术后并发SIRS患者58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8例)和血必净组(3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静脉滴注, 2次/d;血必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以及SIRS及其症状改善时间, 并观察两组患者第1天和第14天血清中TNF-α、IL-6浓度变化。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6.43%和76.6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HR、RR、T、WBC均有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但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血必净组HR、RR、T、WBC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 且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血必净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抑制PCN术后过激炎症反应, 明显改善SIRS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6例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治疗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直至成功脱机。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直至成功脱机。并对这两组患者在运用有创通气的时间上,总机械通气时间、VAP例数和住ICU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两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中山市博爱医院诊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观察组治疗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在给药途径中,不中断进行机械通气,此后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可重复使用,最大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两组治疗前后的肺泡内正压参数变化情况,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神经损伤因子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肺泡内正压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纠正胎龄37周时NBNA评分分别为(36.98±3.11)分和(31.49±3.87)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5.72±2.92)分和(25.14±3.11)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SE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中断机械通气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有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