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53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25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PTA上升(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9.1%,有效率47.8%,总有效率为56.9%,不良反应轻。治疗后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53.1%、10.4%,早期患者存活9例。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轻,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支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纯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观察、统计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4%,对照组为4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BIL、ALT、AST、NH3、Cr、PT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HE指标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6.67%,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后生化指标的改善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8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类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72 h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及K、Na、C l的改善情况,以及PT、TB改善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人工肝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ALT、TB、K、PT均明显降低(P均0.05),CHE升高(P0.05),治疗后72 h ALT、TB、CHE、Na、K、PT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弹,而人工肝治疗72 h后TB不反弹组、反弹但未超过治疗前组及反弹超过治疗前组近期疗效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工肝治疗72 h后PT低于治疗前组近期疗效分别优于反弹但未超过治疗前组及超过治疗前组(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改善,而第1次人工肝72 h后TB及PT反弹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可据此对人工肝治疗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肝脏》2020,(1)
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影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及检查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匹配人工肝治疗与非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基线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人工肝治疗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果与未采用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该治疗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检测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反映凝血情况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判断人工肝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能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脏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而对患者血液的凝血状态无影响。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决定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采取血液净化治疗AFLP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患者主要实验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68例AFLP患者娩出新生儿70例,新生儿存活率为85.71%,死亡率为14.29%。68例AFLP产妇经治疗后,恶心、呕吐、乏力、腹胀、血压升高、黄疸、意识障碍症状均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8例AFLP患者血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白细胞、血小板、血糖、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68例患者血IL-6及TNF-α水平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应用血液净化治疗AFLP患者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主要实验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门静脉治疗组30例和肝动脉治疗组3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或经股动脉穿刺至肝固有动脉,注入相同数量的脐带血干细胞。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治疗后8周检测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天全部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改善,且两组间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移植治疗后8周,门脉组和肝动脉组血清白蛋白分别升高至36.4±7.8g/L和37.1±9.1g/L,PTA分别上升至57.2±11.8%和55.6±12.5%,而ALT、AST、TBIL、AFP在门脉组分别为46.2±14.6IU/L、53.6±15.4IU/L、30.1±12.0μmol/L、13.2±2.8μg/L,在肝动脉组分别为48.2±10.8IU/L、50.2±13.8IU/L、32.1±10.2μmol/L、16.0±3.0μg/L,两组间观察指标在基线水平、变化值和观察终点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可行,两种移植治疗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水平变化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ICP产妇为ICP组,同期分娩的12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总胆汁酸(TBA)、ALT、AST、羊水粪染程度、胎儿宫内窘迫程度、新生儿出生胎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根据血清TBA、ALT、AST水平,ICP组中轻度60例,中度45例,重度35例;ICP组血清TBA、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CP组中度与重度者围生儿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轻度者及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胎龄及Apgar评分小于轻度者及对照组(P均<0.05);ICP组轻度者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 ICP产妇血清TBA、ALT、AST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胎儿缺氧、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或/和血液(浆)灌流共进行50次治疗,观察患者在人工肝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人工肝支持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显效率为80.00%.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PTA上升(P<0.01),白蛋白、血红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术中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主要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畏寒、发热、血压下降.术后好转出院26例(70.27%),自动出院7例(18.92%),死亡4例(10.81%).结论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平分为早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剖宫产数量、胎儿窘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巨大儿数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早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晚期(P0.05),在剖宫产数量、胎儿窘迫数量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巨大儿数量显著少于晚期(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晚期(P0.05)。结论:尽早胰岛素治疗能够改善妊娠结局,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减少,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病人20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1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方法rhGH 4~8 IU,皮下注射,1次/d,10d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Alb、ALT、AST、TBil、α-FP、PTA和血糖的变化.结果血清白蛋白由治疗前(28.32士3.86)g/L增加到(30.86±3.91) g/L(P<0.001);ALT由(59.99±28.97)IU降至(43.90士20.43)IU(P<0.05),AST由(77.25士34.37)IU降至(59.32士31.08)IU(P<0.05).其他指标无变化.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可以增加肝硬化病人的白蛋白合成,降低ALT、AST水平,改善肝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肝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肝癌活性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肝癌活性指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质量逐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术中出血量,维持生命稳定,减轻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保障残余肝功能满足机体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组63(男44例,女19例),正常对照组30(男20名,女10名),应用7600-020型自动分析仪(日本日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STB)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结果:在63例急性胰腺炎中,合并肝损害38例(60.3%);4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有21例发生肝损害(发生率46.7%),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有17例发生肝损害(94.4%).肝损害的表现:AST升高31例(MAP 14例,SAP17例),ALT升高31例(MAP14例,SAP17例),ALP升高18例(MAP5例,SAP13例),STB升高29例(MAP13例,SAP16例).与MAP患者比较,治疗前SAP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血清AST,ALT,ALP,STB,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SAP患者血清白蛋白升高(P<0.05),MAP和SAP血清AST,ALT,ALP,STB,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SAP组的AST,ALT,TNF-α仍明显高于MAP组(P<0.01).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组和非肝损伤组的TNF-α水平在治疗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前肝损伤组的TNF-α明显高于非肝损伤组(P<0.01),治疗后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MAP肝损伤患者和SAP肝损伤患者的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SAP患者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MAP组已接近正常.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AST、ALT正相关(r=0.68,P<0.01;r=0.64,P<0.01),与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胰腺炎的肝脏损害发生率较高,SAP肝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AP,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安徽省铜陵市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调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铜陵市疾控中心登记的100例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糖尿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发病特点。结果 100例血吸虫病患者,其中肝纤维化30例(30.00%),糖尿病16例(16.00%),肝纤维化糖尿病12例(12%),血吸虫肝纤维化饮酒、家族肝病史、腹水、自发性腹膜炎、黄疸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肝纤维化患者(P0.05),其血吸虫病史长于非肝纤维化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谷草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非肝纤维化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非肝纤维化患者(P0.05);血吸虫糖尿病患者饮酒、多尿、多饮及体重减轻所占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其血吸虫病程长于非糖尿病患者,FPG、2h PG、AST、ALT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血清TC、HDL-C水平低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安徽省铜陵市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且血吸虫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肝纤维化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肝及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以及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具有更高的降糖效果,值得广大医院进行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加味健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和住院诊治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加味健肝降脂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血糖、血脂水平,并对联合治疗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加味健肝降脂汤治疗NASH,能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血糖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ALT/AST值预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6年6月就诊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CHC患者231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05例(45.45%),非NAFLD患者126例(54.55%);同时根据B超评分将NAFLD组分为轻中度(1~2分)脂肪变性组(n=67)和重度(3分)脂肪变性组(n=38)。比较NAFLD组和非NAFLD组人口学及肌酐、空腹血糖、ALT、AST、ALT/AST、GGT、尿酸、LDL、HDL、CHO、TG等病情资料,筛选CHC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重度NAFLD为因变量,不同因素引入logostic回归方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ALT、ALT/AST值、GGT、HDL、CHO、TG和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非NAFLD组(P值均0.05);轻中度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ALT、ALT/AST值、GGT、HDL、CHO、TG和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比例低于重度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ALT、ALT/AST值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代谢综合征、ALT、ALT/AST值、GGT为重度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ALT/AST值是CHC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NAFLD病变程度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Swansea诊断标准在中国AFL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自199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出院诊断为AFL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wansea诊断标准进行评分,分析Swansea诊断标准对于AFLP诊断的准确性、不同评分阈值时母婴主要并发症和血液净化治疗的使用率。结果自1996年1月至2017年3月,共计70例患者出院诊断为AFLP。Swansea诊断标准评分≥6分的患者共计65例(92.8%),积分3~13分,平均(8.6±2.2)分。其中符合率较高的条目分别为:ALT或AST升高(69/70,占98.6%)、胆红素升高(67/70,95.7%)、白细胞升高(61/70,87.1%)、凝血功能障碍(60/70,85.7%)、尿酸升高(57/70,81.4%)、腹水或超声检查提示亮肝(50/70,71.4%)以及肾功能不全(50/70,71.4%)。研究发现,随着积分的增加,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肝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和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逐渐升高,需要血液净化支持的患者比率逐渐增加。结论 Swansea诊断标准能较准确地诊断AFLP,其评分高低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干预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中间型和混合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支持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中间型 (血浆置换 )和混合型 (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 )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999- 0 1~ 2 0 0 2 - 0 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的 5 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浆置换 (17例 )和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 (34例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程度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种治疗方法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中间型、混合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患者依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口服双环醇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转阴率为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HBV-DNA转阴率为5%,两组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分析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下降恢复正常,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酒精性肝病其中脂肪肝140例,酒精性肝炎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5.0g/天,对照组用肝安注射液,连用30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的水平。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TBIL、ALT、AST、ALB、及GLB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有明显好转(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对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