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汉族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连锁反应(PCR)分别检测147例包头地区汉族样本的ACE基因型,对普通PCR初检为DD型的样本用插入特异PCR核对校正,分类记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地区汉族ACE基因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型10.9%,DI型46.9%,I型42.2%,D、I两等位基因频率为34.4%和65.6%。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不但存在种族差异,而且可能还具有民族差异和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为避免分型误差,初检为DD的样本应运用插入特异PCR法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59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正常人群样本的ACEI/D基因型,分类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正常人的ACE基因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型79.66%,ID型3.39%,Ⅱ型16.95%。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36%和18.64%。结论: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性别无关,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人群ACE基因频率分布与日本人相反,但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欧美人群,Ⅱ型及I等位基因频率与欧美人群相近。  相似文献   

3.
遗传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病理水平阐明病因,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前沿。众所周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最近,国内外对ACE基因的研究发现ACE基因第16号内含子存在基因插入(I)或缺失(D)多态性,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31例正常人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类AC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7q23,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是其第16内含子中有一段287bp的Al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静丽  王玉兰 《医学综述》1999,5(8):350-351
<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EC3.4.15.1)或称为激酶Ⅱ,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关键作用。它不仅能裂解血管紧张素Ⅰ成为具有强烈促血管收缩的物质血管紧张素Ⅱ,也能催化其他一些活性小肽如缓激肽、P物质和脑啡肽等的代谢并使其失活。人体内源性ACE由1306氨基酸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的17q23位上,长度大约21kb,包含26个外显子。在16内含子内有一段DNA片段的插入/缺失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抽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52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例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进行ACE基因I/D分型。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ACE基因I/D多态DD、DI、Ⅱ基因频率分别为0.12,0.76和0.62,其中DD和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67%。EH组DD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增加。结论:基因型DD和D等位基因与深圳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CE 基因第16 内含子I/D 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方法:DNA 提取自96 名健康蒙古族,应用ACE 基因内含子16 多态部位侧翼的前体进行PCR 反应。等位基因在琼脂胶上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结果:蒙古族DD、DI和II基因型的频率是0-51、0-26 和0-23 。等位基因D 和I频率是0-64 和0-36 。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DD、DI和II基因型频率和汉族人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蒙古族人群中ACE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D 等位基因比I等位基因频率高,DD 基因型是最普遍的。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达斡尔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健康达斡尔族成人外周血84例,提取DNA,以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ACE基因片段并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达斡尔族ACE基因型频率为ID60.7%,DD26.2%,II13.1%。结论:达斡尔族ACE基因多态性与已有报道的汉族ACE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鄂伦春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00例北方汉族和200例鄂伦春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结果:北方汉族人群ID、DDI、I基因频率是28.0%、17.5%、54.5%,D及I等位基因频率为32.0%、68.0%;鄂伦春族人群ID、DDI、I基因频率是65.0%、23.5%、11.5%,D及I等位基因频率为56.0%、44.0%。结论:北方汉族与鄂伦春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海南黎族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6例黎族正常对照组与111例高血压病人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3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DD、DI、1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海南黎族高血压组DD、DI、1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8%、37.8%、51.4%;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7%、70.3%。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黎族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的D等位基因频率均比I等位基因频率低;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高血压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逾一亿,其中一部分发展成脑血管病而致死或致残,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幸.现在认为,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多基因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遗传迟滞性,易感基因外显不完全及基因型和表型不相对应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发生的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口服ACE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发生咳嗽与不发生咳嗽者)ACE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血清ACE水平。结果:130例患者中有51例(39.2%)发生咳嗽。咳嗽组ACE的I型等位基因及II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7%和54.8%,非咳嗽组分别为39.2%和2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咳嗽组服药前血清ACE水平[(27.37±11.43)U/L]明显低于非咳嗽组[(45.21±12.56)U/L],两组血清ACE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服药前血清ACE水平在DD基因型最高[(36.65±12.78)U/L],ID型次之[(27.84±7.11)U/L],II型最低[(23.02±8.31)U/L],3个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ACE水平及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口服ACEI后所致的咳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3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及99例正常对照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2%和0.512。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1%和0.375(P<0.05),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63,1.76。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发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评估ACE基因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采用PCR检测ACE基因,观察缺失纯合子型(DD型)、缺失与插入纯合子型(ID型)和插入纯合子型(Ⅱ型)3种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及计算I/D等位基因比率,50例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 50例食管癌患者ACE基因呈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DD型、ID型和Ⅱ型基因占比分别为44.0%,22.0%,34.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4.0%和66.0%,对照组DD型、I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占比分别为18.0%、52.0%、30.0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0.0%和70.0%,两组间DD型、ID型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基因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D型显著降低,提示DD基因型高表达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血栓形成组、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和5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比率脑卒中组为0.61∶0.39,对照组两者之比为0.43∶0.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D型基因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3/98vs10/52,P<0.05)。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有、无脑卒中家族史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是脑卒中特别是脑血栓及腔梗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与脑卒中患者ACEI/D多态性相关,而脑卒中家族史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17.
国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与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E基因DD型占20.6%,DI型占46.1%,Ⅱ型占33.3%,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44和0.56。ACE基因多态性怀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解释55%的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临床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iyme,ACE ,Ec3,4,15,1)是一种单链多态性酸性糖蛋白 ,因其活性中心含有金属元素锌 ,又叫金属蛋白酶 ,属二羧肽酶 ,分子量约14KD -16KD人体ACE因位子常染色体17q23 ,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 ,具有多肽性。人体ACE多态性指第16内含子中低一段287bp 的AI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 ,含此片段 ,PCK产物长度为490bp,称为插入型 (I型 ) ;没有此片段 ,PCK产物长度190bp,称为缺失型(D型) ,由此产生三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是否与广东人群患冠心病(CAD)有关。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了72例广东汉族人CAD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与186例正常广东汉族大学生ACE基因频率相比较。同时用比色法测定外周血中ACE活性。结果 CAD患者Ⅱ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 vs49%),D基因携带者(DD+ID)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D基因型和ID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广东汉族大学生不同基因型血浆ACE活性明显不同,DD型人最高,ID型次之,Ⅱ型最低。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血浆ACE活性有关,D等位基因携带者易患CAD。  相似文献   

20.
用 P C R 技术对274 例无肾病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 N I D D M) 、102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 R I) 、124 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无肾功能不全( N R I) 、242 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 C E) 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观察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 C E) 水平与 A C E 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结果: R I组 D 等位基因频率0 .52 , D D 基因型频率0 .30 ,与对照组(0 .38 ,0 .16)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5 , P< 0 .001) ; D D 基因型较 I I对 R I 的比数比为2 .91(95 % C I为1 .52 ~5 .58 , P< 0 .01) 。 N I D D M 组及 N R I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各组中 D D 基因型个体血清 A C E 水平最高 I I基因型最低, R I组及 N R I组血清 A C E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01) ,基因多态性与血清 A C E 水平呈相关性( r = 0 .65 , P< 0 .01) 。表明血清 A C E 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有重要作用, A C E 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