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李敏 《河北医学》2004,10(10):942-944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在重症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SICU)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已广泛应用临床。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下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1].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芬分 《柳州医学》2006,19(4):242-243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术后护理的关键是气道管理,而气道湿化义是气道管理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的黏稠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减少痰痂的形成,对预防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往所用的常规气道湿化方法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对湿化液的选择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湿化方法及湿化液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降低了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气管切开术后选用合适有效的气道湿化,对预防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6年底,对57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了气道内滴液法,持续氧气雾化吸人法,持续气道湿化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多系严重脑损伤、颅内血肿、脑出血所致。因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喉头分泌物聚集,舌根后坠,吸痰困难常需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减少肺部并发症,减轻因缺氧造成的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如护理不当,又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脑损伤和增加肺部感染。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至关重要。现将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素梅  谭耀坤 《右江医学》2005,33(5):539-541
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如湿化、阻挡细菌作用丧失,使下呼吸道丢失过多的水分而欠湿润,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长时间气道湿化不够.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结,致细支气管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导致细菌侵入。可见,气管切开病人充分的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护理界同仁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抢救工作中,气管切开已成为抢救危重症的重要手段。然而气管切开后,改变了气体进入下呼吸道的正常通道,气体不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处理,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使气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病原微生物侵袭能力大大上升,导致甚至加重感染。即使我们使用传统的气管间断滴药法,肺部感染率仍达40%以上。为了防治呼吸道感染,我们对23例气管  相似文献   

10.
<正>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的有效途径,在危重患者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工气道的建立易引起感染、痰液黏稠而引起气道阻塞,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效的排痰和合理的气道湿化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我科对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68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间断滴药湿化法与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护理并作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1,(9):53-53
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气道雾化吸入。结果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雾化吸入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占全身损伤的15%-20%,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昏迷,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易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和缺氧.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作为有创通气,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湿化方法,增加有效通气,便于吸痰,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呼吸道功能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脑脊液等误入呼吸道易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术是一项重要措施。我科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0例,现将其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对照组采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两组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及消耗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梗阻、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护理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输液泵持续性给药湿化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操作时间和置管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而方便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卢东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17-1418
<正>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致使患者缺氧、窒息,颅内压升高,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实施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治的关键[1]。气管切开术后,机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气道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0岁,干部。因多发脑梗死并严重肺部感染于2005年3月8日收住院,入院时,呈浅昏迷状态,已行气管插管2天,因痰多、昏迷未见好转,于10日行气管切开术,为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常湿化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进一步加重肺部感染,我们选用输液泵持续流入湿化7个半月肺部感染未加重。  相似文献   

19.
<正>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湿作用[1]。气管切开术后,通气改道,上呼吸道正常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硬结,至细支气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时易致细菌侵入。可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充分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我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3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了充分的气道湿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2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危险期,无切口感染、呼吸道阻塞、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