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bF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组织中SOD、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检测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bFGF组的凋亡细胞数和脑组织中SOD、MDA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和bFGF组凋亡细胞数分别是26.35±5.67和18.65±5.9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bFGF组缺血区皮质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SOD,MDA测定结果显示三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抗氧化作用可能是bFGF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脑皮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1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脑皮质血流灌注量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术后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皮质血流灌注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同时支架置入侧术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皮质血流灌注量比值较术前增加更明显(均P<0.05),但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可使狭窄侧及对侧脑皮质血流灌注量增加,而狭窄侧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增加幅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D1小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n=30):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乌司他丁小剂量组和乌司他丁大剂量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q PCR来观察脑缺血后梗死侧皮质Nrf2和HO-1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梗死侧皮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乌司他丁能够明显上调缺血脑皮质组织Nrf2、HO-1的表达,增加SOD活性,减少MDA的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轻脑水肿,减小梗死体积。结论 Nrf2/HO-1通路参与了脑梗死后乌司他丁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技术,观察了30只兔急性颅内压增高(AIIP)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FVmca)变化引起兔脑组织自由基反应及对兔脑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兔AIIP后FVmca频谱中舒张期流速(Vd)降为零后不同时间,自由基反应和病理形态变化也不同。Vd为零持续6小时,脑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变化不大;光镜下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持续12小时,SOD下降,LPO升高;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持续13~24小时,SOD下降和LPO升高显著;可见脑实质内出血,锥体细胞核固缩,胶质细胞增生等。说明AIIP后造成的脑不完全缺血时间愈长,自由基反应强度愈烈,病理改变愈多。提示TCD可用于估价脑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ELISA方法检测r-HuEPO治疗前后缺血侧脑皮质TNF-α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blot检测缺血侧脑皮质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脑皮质TNF-α、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增加,r-HuEPO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皮质TNF-α增加及磷酸化p38MAPK表达。结论 r-HuEPO可能通过抑制磷酸化p38MAPK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后脑细胞线粒体LPO、SOD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们利用兔MCAO模型,分别测定脑缺血后4h(I_4)、24h(I_(24))脑组织的H_2o、Na~ 、Ca~(2 )、LPO,SOD以及线粒体的LPO,SOD,经与对照组(包括假手术和正常对照)对比,结果发现脑缺血后脑组织H_2o、Na~ 、C_a~(2 )LPO及线粒体LPO均明显增加,而SOD活性变化则相反地降低。结果提示脑缺血后脑细胞线粒体的LPO含量增加,而SOD活性则下降,说明脑缺血后线粒体产生的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脑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37℃)和亚低温组(32~33℃),以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MCP-1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变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缺血2hMCP-1mRNA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6h达高峰,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48 h;MCP-1含量于再灌注后6h开始升高,至48h逐渐达到高峰。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和16 hMCP-1mRNA的表达(P <0.05),但对再灌注后24h和48hMCP-1mRNA的表达无影响(P >0.05);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及48h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升高(P <0.05)。亚低温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病学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明显减小。结论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内MCP-1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分泌可能是亚低温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NADPH组化和Fos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技术研究NOS抑制剂L-NAM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层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缺血60min再灌注3h后损伤侧脑组织皮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较正常增多并深染,Fos蛋白表达增加,L-NAME(3mg/kg)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L-NAME(10mg/kg)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也可见给予L-NAME后脑组织皮质内NOS阳性神经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细胞着色、胞体突起均明显减少。结论c-fos基因表达也可能部分参与了NO的致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救脑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参照Longa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救脑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4h进行行为学评分,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并且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络救脑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活性,下调NF-κB表达。结论通络救脑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氧化损伤和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DD)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脑皮质内FAD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于缺血灌注后3h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h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后24h明显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FADD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IRT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12和24h 3个时间点处死取脑,Real-time PCR检测皮质SIRT2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再灌注后12、24h皮质中SIRT2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用免疫荧光来检测SIRT2在缺血前后皮质中的定位;随后将小鼠随机分为Dmso组和AGK-2(SIRT2特异性抑制剂)组,两组都用线拴法建立t-MCAO模型,24h后用CHOPP评分标准来评价缺血后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并分别用MPO、SOD试剂盒来检测各组中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水平.结果 和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6、12、24h后皮质中SIRT2 mRNA水平升高(P<0.05),再灌注后12、24h SIRT2蛋白水平升高(P<0.05);侧脑室给予AGK-2 5μl后,AGK-2(5 mmol/L)和DMSO对照组比较梗死体积增大(P<0.05),神经功能损害更为严重(P<0.05),缺血侧中MPO水平增加(P<0.05),SOD水平下降(P<0.05);AGK-2( 2.5 mmol/L)和对照组比较以上各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RT2可以通过降低脑组织中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B组 ) ,EGb76 1治疗组 (C组 ) ,每组 15只。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 10只缺血 6 0 min再灌注 6 0 min后断头处死 ,取脑测定 NO、NOS、MDA和 SOD变化 ,其余 5只缺血 3h再灌注 2 4h后断头处死 ,观察常规病理、Niss小体及凋亡细胞变化。C组于实验前 3天开始灌胃给 EGb76 1(15 0 mg/ kg,每日 2次 ,术前 1h、术后 12 h灌 EGb76 115 0 mg/ kg)。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B组 NO、MDA含量 ,NOS活性较 A组升高 ,SOD活性降低 (P<0 .0 5 ) ,病理变化明显 ,凋亡细胞增多。C组 NO、MDA含量及 NOS活性降低 ,SOD活性升高 (P<0 .0 5 ) ,C组病理变化减轻 ,凋亡细胞减少 (P<0 .0 5 )。结论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Fas相关的磷酸酯酶-1(FA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P-1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FA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半暗带脑皮质FA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于缺血灌注后再灌注1h开始明显上升,6h达高峰,24h显著下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自由基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45只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每个组又分为缺血2 h后再灌注6 h、12 h、24 h三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术后观察脑组织梗死面积、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评分、脑组织超微病理结构变化、脑组织TTC染色,对缺血区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SOD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P<0.05)。光镜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缺血坏死,细胞水肿明显,胶质细胞弥漫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β-七叶皂甙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增加SOD的活性,减轻梗死体积,显著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和脑组织水肿,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P75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异丙酚联合亚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异丙酚组(B组)、亚低温组(C组)、异丙酚联合亚低温组(D组),各组又分为再灌注后4h、8h、12h亚组,每组8只动物。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中P75基因表达变化,TUNEL技术观察再灌注12h大鼠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脑皮质于I/R损伤后各时间均可检测到P75 mRNA表达,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B、C、D组P75 mR-NA水平于再灌注4h、8h、12h均显著减低于A组(P<0.01),以D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D组大鼠再灌注12h脑皮质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亚低温处理可通过抑制P75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实现对脑组织的保护,异丙酚联合亚低温处理对脑组织的保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17-β雌二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分别再灌注3h、6h、12h、24h后断头取脑,应用TTC 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雌二醇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1)。 ②雌二醇组脑梗死体积较手术对照组显著缩小(P<0.01)。③在损伤区皮质,雌二醇组bcl-2表达较手术对照组明显上调(P< 0.01);在纹状体区,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雌二醇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行为障碍,缩小梗塞体 积。②雌二醇脑保护机制可能通过上调皮质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β—淀粉样蛋白(Aβ32—35)的血管活性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β32-35的血管活性机制。方法 建立鼠后爪垫皮肤微敌国管网模型。将新鲜制备的Aβ32-35(10μmol)溶液、Ach(100μmol),SNP(100μmol),BQ-123(10μmol)以及抗氧化剂SOD(100U/ml),Catalase(100U/ml)和NACE(100μmol)溶液按一定顺序由微型泵驱动灌注微血管网,激光鑫普勒血流监测仪测量微血管血液流量的变化。结果 灌注Aβ32-35引起血管收缩反应(VC);灌注Ach和SNP引起血管舒张反应(VD),先灌注Aβ32-35,立即或2h后再予Ach均造成Ach的VD消失;但立即予SNP或2h后再予SNP则造成SNP的VD减弱或不受影响,先灌注BQ-123或Catalase或NACE后予Aβ32-35;再予Ach,则Aβ32-35引起的VC反应消失;但Ach的VD反应在不同时间点得到部分恢复,SOD对Aβ32-35及Ach的血管反应无影响。结论 提供活体鼠Aβ32-35收缩外周微血管依据;其机制通过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长短期作用实现,氧自由基和内皮素-1参与Aβ32-35的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草素对慢性脑低灌注损伤大鼠所致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经双侧颈动脉结扎建立慢性脑低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和紫草素(SK)治疗组。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测定其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含量。结果 SK高剂量组0.7mg·100g~(-1)·d~(-1))、低剂量组0.35mg·100g~(-1)·d~(-1)均可明显改善慢性脑低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增加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抑制MDA的形成(P0.01);降低TChE含量、提高ChAT活性(P0.01)。结论 SK可明显改善慢性脑低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增强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9.
缺血再灌注期间大鼠脑线粒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过氧化氢 (H2 O2 )产生量和脂质过氧化水平 (MDA含量 )的影响。方法 酶学方法 ,荧光法和比色法。结果 缺血 2 h后复合物 的活性即有明显下降 ,再灌注 30 m in至 4h均无恢复。酶重复合物 活性缺血时无明显变化 ,再灌注 30 m in开始下降 ,一直持续到再灌注 4h。酶复合物 活性在缺血与再灌注期间均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 1h时脑线粒体过氧化氢产生量明显上升 ,再灌注 2 h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MDA含量则是在再灌注 2 h开始明显增高 ,4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脑线粒体本身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托吡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TPM干预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PM干预组给予TPM80mg/kg腹腔注射,2次。缺血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测量梗死体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GABAA受体阳性表达。结果(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PM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2)TPM干预组缺血侧脑皮质Glu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AB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P<0.01);(3)TPM干预组缺血侧脑皮质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TPM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TPM降低兴奋性递质Glu水平、增加抑制性递质GABA的释放及GABAA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