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辉  杨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3002-3003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给予照蓝光等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仅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患儿除蓝光照射外,加以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治疗3、5 d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比较2组胆红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且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依家长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予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对照组予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连服5 d,观察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5 d后,黄疸均较前减轻,但观察组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张赤  刘汉楚  吴宁  彭奕  邱梅 《中国药房》2011,(16):1482-148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3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治疗组186例和对照组17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茵栀黄颗粒,观察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72h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治疗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胡文辉 《海峡药学》2012,(11):165-166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79例,其中47例患儿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治疗(联合组),32例患儿采用单纯光疗治疗(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第一天胆红素下降值,每日胆红素下降值明显多于对照组,联合组胆红素值降至102μmol.L-1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并发症出现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单纯光疗治疗具有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在惠  张文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558-355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性黄疸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90例中,治愈6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90例中治愈5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治疗组胆红素水平降低更为明显,病程缩短。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新生儿黄疸的88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在结束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结束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值及其治疗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并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的黄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口服茵栀黄颗粒与鲁米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口服茵栀黄与鲁米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362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每天均两次监测皮测值,茵栀黄组当婴皮测值达<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考虑光疗值时口服茵栀黄颗粒,每日2次;鲁米那组于婴生后6小时即口服鲁米那,每日2次;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3组婴高胆红素血症光疗发生率.结果 茵栀黄组及鲁米那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茵栀黄对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且用药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共接诊黄疸新生儿527例,从中随机抽取1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黄疸的复发状况及患儿的胆红素(TC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复发率(15.6%)明显低于对照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TC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蓝光配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至2001年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蓝光治疗组、蓝光十鲁米那组、蓝光+菌桅黄组、蓝光十鲁米那十菌桅黄组),比较四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结果四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蓝光加用鲁米那或菌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无明确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6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冲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抚触护理,2组同时接受常规治疗,均治疗7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胆红素下降幅度、黄疸消退时间、胎粪第1次变黄时间及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胎粪第1次变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幅度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抚触护理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具有更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及促进黄疸症状消退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有效治疗下,2组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于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疗效,相对安全,可以结合临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菌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菌栀黄颗粒,6d后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1%,治疗组为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72h胆红素下降值、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所需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菌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门诊服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李红梅  宋芳  庞希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46-3247
目的:探讨门诊服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0例,依据抚养者的依从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不予服药,分析两组第三和五天经皮胆红素值.结果:第三和五天治疗组比对照组黄疸值明显降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门诊口服药物能有效地降低黄疸值,避免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达光疗标准且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早产儿281例,按胎龄分为〈34W组与≥34W组,组内随机分为实验组(茵栀黄口服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3d及治疗完成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总光疗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4W患儿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于治疗3d、治疗完成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4W患儿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于治疗完成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W、≥34W实验组患儿总光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能有效降低早产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减少总光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王林送 《安徽医药》2013,17(7):1178-1179
目的分析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因素,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病历复习,包括性别、出生孕周、体重、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浓度、联合药物治疗、不同方式蓝光照射及护理情况,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重、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浓度、舒适护理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受多种因素影响,高体重、低黄疸指数、低水平血清胆红素浓度以及舒适护理处理预示着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9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只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62例患儿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伴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96例,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均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结合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动态变化、治疗6d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6d中每天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d后显效与好转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与无效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基础治疗中,应积极辅助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可促进患儿TBiL水平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光疗组、鲁米那组,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结果光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3.3%,鲁米那组临床有效率为33.3%,光疗组明显高于鲁米那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