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头针对抑郁症患者顶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运用 PET技术观察头针对抑郁症患者顶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1 2例抑郁症患者均接受顶中线 (MS5 )、额中线 (MS1 )、双侧额旁 1线 (MS2 )的电针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接受脑部 PET检测。 5例健康人接受静态 PET检测 ,作为对照。以顶叶作为感兴趣区分析葡萄糖代谢水平。结果 :抑郁症患者左右两侧顶叶的葡萄糖代谢较健康人略为降低 (无统计学意义 ) ,头针治疗后 ,左右两侧顶叶葡萄糖代谢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头针能升高抑郁症患者两侧顶叶葡萄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
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颞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颞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5例正常人和12例抑郁症患者均接受顶中线(MS5)、额中线(MS1)、双侧额旁1线(MS2)的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接受脑部PET检测,并以颞叶作为感兴趣区分析葡萄糖代谢水平。结果:正常人头针刺激后,左右两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无显著变化;抑郁症患者左右两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较正常人增高,头针治疗后,左侧颞叶葡萄糖代谢无明显改变,右侧颞叶葡萄糖代谢则有显著降低。结论: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颞叶葡萄糖代谢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观察头针对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脑区血流状况的影响。方法:30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各半,分别接受5周的头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单纯美多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帕金森病统一等级量表(UPDRS)量表测评。从上述2组各随机抽取5例,治疗前后接受SPECT检测。结果: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针刺+药物组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10例PD患者病轻侧和病重侧rCBF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药物组治疗后,两侧脑区局部脑血流(rCBF)均无明显改变;针刺+药物组治疗后,病重侧额叶、枕叶、基底节区、小脑rCBF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病轻侧各脑区rCBF没有显著改变。结论:头针配合美多巴能改善患者的震颤、强直、运动障碍,其治疗PD的机制,与其改善脑区局部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电针负荷时11例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和脑细胞功能的变化,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穴位对脑梗塞的作用机制。及针刺这些穴位对脑功能区影响的位置。方法:选穴为合谷与曲池,足三里和上巨虚,三阴交,选肢体瘫痪侧取穴。另加头部运动区和风池(对应于肢体取穴的一侧),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PET)技术观察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结果:针刺穴位后,提示脑梗塞患者病灶侧的中,侧额叶,上颞叶,顶叶和丘脑,及双侧下额叶,中颞叶,脑岛放射性增高为主,病变脑区和正常脑区都有反应,病变脑区相对于其正常脑区反应敏感。结论:PET影像技术非常适合研究针刺对脑梗塞的作用机制,且进一步说明了针刺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研究百会、水沟、神门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该穴组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B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PE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分析各区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针刺治疗后,双侧额叶、健脑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针刺组患者治疗后,健脑颞叶的代谢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表明,百会、水沟、神门治疗VD的机理.与其改善额叶、颞叶的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脑葡萄糖代谢影响的PE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只,基础麻醉后注射显像剂^18F-FDG,32min后进行PET扫描;HANS组6只。基础麻醉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仪)以2/100Hz变频电刺激百会穴,25min后注射显像剂^18F-FDG,32 min后进行PET扫描。结果:HANS仪2/100Hz变频刺激百会穴使反应脑区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P〈0.001)。结论:电刺激百会穴对脑代谢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经穴特异性效应,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18例,分为经穴组(基础治疗+醒脑开窍主穴针刺)、非经非穴组(基础治疗+非经非穴针刺)和对照组(基础治疗),每组6例。以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PET-CT的18F-FDG(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显像资料作为中枢代谢改善评价标准,从分子水平动态的观察针刺经穴、非经穴及无针刺干预对脑梗死全脑、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脑代谢、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代谢呈明显激活状态,其激活广度及强度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基底节梗死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脑内相应部位葡萄糖代谢,与非经非穴相比有显著的特异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运用PET技术观察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2例抑郁症患者和5例健康自愿者均接受顶中线(MS5)、额中线(MSI)、双侧额旁1线(MS2)的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接受脑部PET检测,并以丘脑作为感兴趣区分析葡萄糖代谢水平。结果:健康自愿者头针刺激后,左侧丘脑葡萄糖代谢有增高趋势,右侧则无明显改变;抑郁症患者左右两侧丘脑的葡萄糖代谢较健康人相对增高。头针治疗后,左右两侧丘脑葡萄糖代谢均有显著降低。结论:头针对健康自愿者和抑郁症患者丘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头针对抑郁症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头针对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12例抑郁症患者均接受头针治疗,取穴为顶中线(MS5)、额中线(MSI)和双侧额旁1线(MS2)。电针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接受PET检测。框取感兴趣脑区(ROI),将各脑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采用半定量方式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上述穴位头针能升高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右侧扣带回、右侧尾核和左侧小脑葡萄糖代谢,降低右侧颞叶、双侧丘脑葡萄糖代谢。结论 电针抑郁症患者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能影响不同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初步表明头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与其调整皮质一边缘通路功能障碍、提高脑区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枕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PET技术观察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枕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5例健康人和12例抑郁症患者均接受顶中线(MSS)、额中线(MSI)、双侧额旁1线(MS2)的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接受脑部PET检测,并以枕叶作为感兴趣区分析葡萄糖代谢水平。结果:健康人头针刺激后.左侧枕叶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升高,右侧没有显著变化;抑郁症患者两侧枕叶的葡萄糖代谢较健康人增高.头针治疗后.两侧枕叶葡萄糖代谢有降低趋势。结论:头针对健康人和抑郁症患者枕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脑葡萄糖代谢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明确针刺特定穴位对特定脑功能区影响,探索针刺效应的作用原理,方法 选穴合谷与曲池,足三里和上巨虚,头部运动区和风池(对应于肢体取穴的一侧),应用18F-FDG PET技术观察电针对12例正常人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和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 针刺穴位后,可见两侧额叶,中上颞叶,顶叶,感觉皮层,丘脑,眶回,对侧小脑,海马,对侧前了颞叶葡萄糖代谢和脑功能活动增高变化(以对侧为主),结论 针刺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PET影像技术研究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中得到重复。  相似文献   

12.
头部电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观察头部电针对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影响。方法 10例原发性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例接受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l4)的电针治疗,单侧病变针刺对侧.双侧病变针刺双侧,深度达到帽状腱膜,每日1次,每周5次;对照组5例口服美多巴,轻度患者:125mg每日3次;中度患者:250mg每日3次;重度患者:250mg每日4次口服;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行^99mTc-TRODAT-1 SPECT脑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定基底节区/枕叶(BG/OC)的比值,分析基底节区的DAT活性。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99mTc-FRODAT-1摄取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组发病肢体同侧治疗前后BG/OC分别为1.1883±0.1471和1.2416±0.3146,对侧分别为0.9019±0.1210和0.9496±0.2522;对照组发病肢体同侧治疗前后BG/OC分别为1.1597±0.0568和1.2053±0.1153,对侧分别为1.0436±0.1393和1.2972±0.2612。对照组发病肢体对侧BG/OC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脑区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对于DAT的改善效应无差异。结论 头部电针可以减少PD患者基底节区DAT的丢失,改善基底节区DAT的活性,达到对于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PD患者的病程并且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实时认知功能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原基础疾病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头针配合实时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银杏叶提取物药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大脑中动脉(NCA)的平均流速(Vm)。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MCA的Vm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LVA、RVA及MCA的V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实时认知功能训练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循环,提高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4.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 ,脑组织甲醛固定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6hr与术后 15天组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电针组与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组间 15天时比较 ,电针组与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 >0 .0 5) ,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第 15天时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电针组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针刺组与电针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头皮针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并延长神经生长因子产生时限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使肢体功能恢复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对正常健康老年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为针刺效应和特异性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10例正常老年人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组。治疗组取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外关、足三里穴,对照组取上述穴位旁开的非经非穴点进行针刺研究,每天1次,每星期5次,连续进行8星期。治疗前和治疗8星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脑功能成像检查,观察针刺前后感兴趣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特征。结果针刺8星期后穴位组双侧额叶和双侧海马区葡萄糖代谢较针刺前均明显升高(P〈0.05),非穴组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8星期后治疗组双侧额叶和左侧颞叶葡萄糖代谢均明显高于非穴组(P〈0.05)。结论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可以提高正常老年人认知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且具有显著的腧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急性期头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加用头针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甘露醇,速尿降颅压,止血芳酸止血,针刺组加用头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析以及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的测定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的恢复针刺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组血浆粘度,血栓素,内皮素治疗后有  相似文献   

17.
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头皮针治疗本病10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