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青光眼首选治疗的策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1)青光眼定义的进展。(2)靶眼压的确定:①正常眼压;②靶眼压的概念;③影响靶眼压的因素;④靶眼压的确定。(3)治疗前的思考:①青光眼的类型;②治疗的安全性和局限性;③患的依从性;④患的经济承受能力。(4)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证据。(5)药物与手术治疗的选择:①青光眼药物最新进展;②药物治疗的利弊;③手术治疗的利弊。  相似文献   

2.
房水迷流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房水迷流综合征(AM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例(22眼)A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一组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参照。结果:①AMS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相比,年龄显著较小(分别为(48.7±14.6)岁及(60.6±13.2)岁,t =3.56,P<0.001)、手术前药物治疗时间显著较长(分别为(13.7±16.0)mo及(2.8±9.7)mo,t = 3.83,P<0.001)、C/D值相对较大、接受手术的次数相对较多;②19例中,13例为住院期间发病,6例入院时诊断为AMS,后6例中,5例有手术操作不精或/和术后处理欠妥的表现;③22眼中,10眼眼压<30mmHg,4眼眼压<24mmHg;④22眼中,睫状体晶状体阻滞者17眼、睫状体玻璃体阻滞者1眼、睫状体晶状体阻滞治疗后又发生睫状体玻璃体阻滞者4眼,后一类型的预后最差。结论:年龄小、药物治疗时间长、晚期青光眼、手术次数多、手术操作不精、术后处理欠妥等因素与AMS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有的患者发病初期眼压并不太高,睫状体晶状体阻滞治疗后又发生睫状体玻璃体阻滞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病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学显微镜(UBM)观察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仍需药物控制的患者,眼内手术区的UBM表现。探讨UBM在此方面的作用。方法 应用UBM观察抗青光眼术后仍需药物控制眼压的7例病患。结果 UBM检查证实,以下原因可导致抗青光眼手术失败:①虹膜嵌顿于滤过道内口;②虹膜囊肿阻塞周切口;③滤过道内口为前房角机化膜阻塞;④虹膜前粘连阻塞滤过道内口;⑤滤过道为瘢痕组织阻塞;⑥滤过道内口为残留虹膜阻塞;⑦向前移位的晶体阻塞滤过道内口。结论 UBM在观察抗青光眼术后的患者有一定的作用,并可弥补传统房角镜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们对青光眼治疗机制研究的深入,涌现了不少新的抗青光眼药物。最经典的治疗方法仍然是降低眼压。新的降眼压药物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①诱导金属蛋白酶的产生;②使小梁网细胞收缩;③抑制房水的生成;④激活CB-1受体等。另一类重点研究的药物,可增加眼部血流,尤其是视网膜和视神经的血流。对于正常眼压或低眼压性青光眼患,不依赖于眼压改变而增加血流的药物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保护药物,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的青光眼治疗方法。虽然其研究历史很短,但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药物。其中包括NMDA受体阻断剂,神经营养因子,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细胞调亡的药物,保护性自身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等等。所有的抗青光眼药物都只能稳定病情,而不能治愈疾病,因此理想的药物应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7岁.家长发现患儿自出生后双眼畏光,随着年龄增长,视力较同龄人差,2007曾在我院住院,全麻下行相关检查,被诊断为:"①先天性无虹膜;②先天性青光眼;③先天性白内障;④巩膜葡萄肿;⑤知觉性外斜视;⑥角膜云翳.给予降眼压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对眼压已控制青光眼患者视野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有青光眼视野缺损,眼压控制在18mmHg以内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4例40眼。按随机、双盲法予药物口服,药物分别为灯盏细辛片和安慰剂。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2片。2mo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每2mo随访1次。试验结束由药物提供方拆盲并反馈信息。结果:①用药前后各疗程对照组和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眼压、C/D、视力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②治疗组用药6mo后的平均缺损(MD)、平均敏感度(MS)与用药前的MD、M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中晚期治疗组用药2,4,6mo后的MD、MS分别与用药前MD、MS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低眼压对部分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有保护作用。灯盏细辛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应用疗程越长,视野缺损改善越明显;而对于原发性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灯盏细辛改善视野更显著。灯盏细辛对血压、脉搏、眼压、视力、C/D比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对部分特殊类型眼压升高患者的降眼压效果。这些患者不适宜或者不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临床观察10例高眼压患者,其中硅油取出后无晶状体高眼压1例,青光眼术后3例(其中1例在阿塞拜疆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未确诊青光眼的高眼压症3例,硅油充填术后1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其中开角1例,闭角1例),根据眼压范围行Nd:YAG激光SLT治疗(选择上方或下方180°范围内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21mmHg的再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结果:SLT10眼术前平均眼压28.9±5.4mmHg(眼压22~40mmHg);术后1d;1wk;1,6mo眼压分别为21.6±6.5mmHg,24.3±6.01mmHg,22.2±63mmHg,21.4±5.2mmHg。SLT术后6mo不用药物眼压≤21mmHg有6眼;部分患者需要重复治疗,全部患者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未出现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少部分患者在治疗时有轻微的疼痛及不适感。结论:SLT对于不适宜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一些特殊类型的高眼压患者,是安全有效、费用低廉的可供选择的降眼压方法。  相似文献   

8.
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高达60mmHg应用脱水缩瞳封闭等方法治疗眼压波动在6mmHg者谓之)。方法:对2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中,18眼应用前房穿刺临时降低眼压,10眼巩膜瓣完成后于巩膜瓣下角巩缘切开缓慢入出房水临时降低眼压后皆按常规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并发症主要为3眼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为4眼前房消失脉络膜脱离。以上并发症经临床药物、脉络膜放液前房注入Henlon等治愈。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恢复至21mmHg以下。术后1周检查眼底,7眼有视网膜片状出血,经治疗3月后出血吸收呈斑块状改变。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时,为保护患者有用视力,手术介入是积极有效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药物和其它治疗可以治愈,故急诊手术应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视野损害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PSS)视野损害的相关冈素。方法 :对 14 5例PSS和 16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进行视野、眼压等项追踪观察。结果 :①PSS和POAG的视野损害发生率分别为 3 5 43 %和 93 42 % ;PSS的损害 72 11%为早期 ,而POAG的损害则 78 92 %为中、晚期。②有损害的PSS患者之年龄较大 ,病程较长 ,间歇期眼压较高 ,双眼受累、 2 4小时眼压曲线异常及缺乏眼压交叉现象者较多。③ 2 6例有损害的PSS作了系统性检查 ,仅 11例合并POAG。结论 :①虽然PSS之视野损害远较POAG少而轻 ,但预后不可过于乐观。②双眼受累、年龄较大、病程较长、间歇期眼压较高及缺乏眼压交叉现象者的视野损害发生率较高。③单纯的PSS亦可导致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术前、术中用多种方法使眼压逐渐下降后,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6~12 mo,22眼中有17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4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19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治疗.只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精心护理,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必要、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