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散结乳癖组、三苯氧胺组、活血散结中药小、中、大剂量组.通过雌孕激素联合造模方法,形成老年乳腺增生病模型鼠,造模同时给予不同药物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模型鼠体重、血液流变学、乳房血流动力学、左侧第2只乳头高度及直径、血清激素等方面变化.结果 大鼠经造模并用药干预后,第2周内出现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大鼠体重增长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第3周后恢复正常.大鼠乳腺微循环灌注量,模型组和各用药组低于对照组(P<0.01);经药物干预治疗后,各用药组微循环灌注量高于模型组(P<0.01),活血散结中药中、大剂量组高于散结乳癖组(P<0.05).活血散结中药外用能够影响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血液的高黏高凝状态.各药物组均能明显抑制雌孕激素造模所引起的大鼠乳头高度的变化(P<0.01),活血散结中药大、中剂量组效果优于小剂量组和散结乳癖组(P<0.05).除活血散结中药小剂量组外,其余各药物干预组均能明显抑制雌孕激素造模所引起的大鼠乳头直径的变化(P<0.01) ,三苯氧胺组疗效优于其他各组(P<0.05);活血散结中药中剂量组和散结乳癖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活血散结中药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雌激素(E2)、泌乳素(PRL)、卵泡生成素(FSH) 水平,升高孕激素(P)、血清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P<0.05).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乳腺增生的程度(P<0.01),活血散结中药大剂量组优于散结乳癖组(P<0.05),与三苯氧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血散结中药组方外用可改善乳房部血液循环,抑制腺体增生,促进纤维组织吸收,有效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对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唐恒  吕锦  张一凤  杨黎雯  和丽琴 《内科》2007,2(6):992-993
目前临床应用的1000多种中西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病,一些中草药制剂、成药、汤药可致肝脏损害[1]。近年来消核片被广泛应用于女性乳腺小叶增生症及卵巢囊肿的临床治疗[2],发现少数病人可引起肝损害,屡见报道。自1995年以来全国已报告122例,应引起重视,本文现作一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为1995~2002年122例因服用消核片导致肝损害患者(其中120例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2例治疗卵巢囊肿,未用过其他药物)。均为女性,年龄17~54岁,平均37.5岁。消核片治疗前无肝病史,肝功能检查正常。每日剂量9~21片,疗程14~120d。1.2研究方…  相似文献   

3.
荮物致胃和十二指肠损害引起胃肠粘膜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已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药物也可引起结肠粘膜出血。现将我院最近接诊的1例固服用中药。复方青黛丸”近1月.致结肠粘膜出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已婚。因双侧乳腺胀痛6月,纳差、恶心、尿黄半月,右上腹不适1天于2004年5月15日入院。2003年12月,患者因双侧乳腺胀痛就诊,被诊断为乳腺增生,服用百消丹、逍遥丸(用量不祥),因疗效不佳,3个月后加服乳癖消,二月后又加服中草药10剂(丹参、赤芍、苍耳子、补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我们用消遥丸、乳核散结片和甲基睾丸素联合应用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 12 0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治疗组 12 0例 ,年龄 2 8~ 46岁。均参照中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专业组 1987年制定的标准诊断 :1有持续性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 ,周期性加剧或频发不规律性疼痛 1个月以上。2乳房触诊腺体增厚或呈块状 ,或增厚有小结节。3乳房腺体有触痛。4近红外光乳腺诊断仪检查示乳腺体透光差 ,雾状或片状浅灰影 ,血管走行紊乱、不清楚或增粗增黑。 5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以上 12 3为基本指标 ,结合 45综合诊断 ,排除乳腺其它疾病。另设…  相似文献   

6.
药物致胃和十二指肠损害引起胃肠粘膜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已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药物也可引起结肠粘膜出血。现将我院最近接诊的1例因服用中药“复方青黛丸”近1月,致结肠粘膜出血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便血1周就诊,大便呈暗红色稀便,量约150ml/次,2—3次/日,无腹痛。查体: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余无异常。既往因银屑病服用“复方青黛丸”6g/次,一日三次,近1月。实验室检查:Hb92g/L,WBC4.7×10~9/L,N0.78,L0.22,BPC184×10~8/L,出凝血时间正常,大便培养(一),阿米巴(一),大便常规:红细胞(卅)。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粘膜充血水肿,弥漫性点片状出血灶,病理结果示:急性炎症,粘膜糜烂出血。给予止血敏、云南白药胶囊等治疗2周后好  相似文献   

7.
消核片导致药物性肝损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核片是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的中成药物,虽然该药在临床上使用时间已较长,但对它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多为个案报道。因此,我们就本院自2004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12例因服用消核片所致肝损伤病例,做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2例均为女性,年龄(25~49)岁,平均35.33岁。全部病例均为患乳腺增生症而服用消核片,2片/次,3次/天.用药与发病时间为〈15天2例(占16.6%);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囊性增生,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足底按摩配合逍遥丸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135例患者,诊断标准为:①持续性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周期性加剧,或频发不规律性疼痛1个月以上。②乳房触诊腺体增厚或呈块状,或增厚有小结节。③乳房腺体触痛。④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检查示乳腺腺体透光差,雾状或片状浅灰影,血管走行紊乱,不清晰或增粗增黑。⑤针吸细胞学检  相似文献   

9.
玄贞爱  玄延花 《山东医药》2008,48(21):109-109
患者女,41岁,因左乳腺肿块4个月并逐渐增大1个月入院.查体:左乳腺内下象限可扪及2.0cm×2.0cm×1.5cm的硬质活动肿块,表面光滑.X线片示左乳内下象限有1.8cm×1.5cm×1.5cm界限清楚的结节状肿块.诊断:左乳腺肿瘤(左乳腺癌?),行左乳腺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中药消核片所致急性肝损害1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自1995-1999年间共收治19例因服用消核片(四川省光大制药有限公司)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9例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均诊断为患有乳腺增生病,病程1-10年以上,发病前均有服消核片史。 2.临床资料:17例初诊均被诊断为急性黄值型肝炎,1例初诊为梗阻性黄疽;1例患者原有肝炎后肝硬化,就诊时认为是慢性肝炎复发,经询问病史并作了相关检查后予以修正了诊断,停服消核片后,病情很快恢复正常除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其余患者既往均无肝炎史和输血史。 患者服消核片,每次3…  相似文献   

11.
患者于××,女,48岁。因乳腺增生服用消核片20天,全身乏力,食欲减退1周,2003年11月2日入院。20天前,患者因乳腺增生服用消核片,每天3次每次2粒。半个月后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厌油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肝区隐痛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无肝炎病史,服药前肝功能检查完全正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皮肤无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区有叩击痛,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ALT1 090U/L,GGT 680U/L,AKP 450U/L,AST 162U/L,TBA 10·2μmol/L,TP 76g/L,ALB 43g/L,DBil4·6μmol/L,TBil 10·6μmol/L。乙肝血清标志物(-),甲肝、丙肝、戊…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是临床乳腺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一般认为冲任失调与肝气郁滞为发病的主要原因。笔者 ,1997年以来 ,采用艾灸配中药治疗 6 8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共观察 6 8例患者 ,均为未绝经期女性。年龄 2 1岁~ 5 0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5年 ,其中 1年以内者 36例。自感乳房轻微胀痛 ,扪及增生结节 0 .5 cm× 1.0 cm为轻度增生 2 4例。自感乳房胀痛 ,扪及增生结节 1.1cm× 1.5 cm为中度增生36例。自感乳房明显胀痛 ,扪及增生结节 1.6 cm× 2 .0 cm为重度增生 8例。全部病例均经 B超及红外线检查排除恶性…  相似文献   

13.
消核片致药物性肝损害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 何某,女,46岁,汉族。因纳差、乏力、目黄1周,于1997年9月5日收住院。患者2年前健康检查发现双侧乳腺小叶增生,于人院前1个月服用消核片(四川某制药公司生产)治疗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全身疲乏无力,尿色深黄,目黄.时感上腹部饱胀不适,伴皮肤搔痒,大便正常,遂来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服用消核片前,肝功能检查正常。入院查体:精神一般,神志清,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末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区叩击痛( )腹水征(-)。  相似文献   

14.
酮康唑致急性肝坏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酮康唑是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极少数病人可发生肝损伤 (多数为特异体质 ) ,这种反应多发生于有肝病史或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 ,且停药后一般均可恢复 ,治疗剂量所致的肝性脑病实属罕见。患者女 ,36岁 ,2 0 0 0年 12月 11日在外院诊断为“甲癣” ,给予酮康唑每日 1次 ,每次 1片 (2 0 0mg) ,连续服用 2个月 (共 6 0片 )后自行停药半年 ,半年来除自觉周身乏力外无任何不适感 ,未引起注意。再次服用上述药物 3d(共 6片 ,每日 2次 ,每次 1片 )后出现周身乏力加重、上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厌油腻、恶心、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呈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会新癀片所致而引起胃大出血的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手术探查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从1992/1996共收治6例,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而愈.2例之中,例1为男性25岁因咽喉部肿痛自购新癀片服用;例2为女性53例,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新癀片.2例都在服用后2d~3d感胃不适,反复呕血多次,量约800mL~1000mL,都经保守治疗后呕血一度停止,d2~d3后再次反复呕血且量多.急行剖腹探查,行胃大部切除.结果药源性急性胃出血是因药物引起的,以胃粘膜糜烂和出血为特征的胃炎,胃粘膜糜烂多为浅表性,较少穿透粘膜肌层,病变多发生在胃体和胃底可遍及全胃.消炎痛或类固醇激素等药为致病因引起出血已有报道,新癀片为致病因引起的较少见.发病机制尚需探讨,治疗上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血一度停止又复大出血者,即应果断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术式应视探查情况而定.本报告2例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停止,痊愈出院.结论对新癀片所致药源性胃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即行手术探查治疗效果好,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16.
已有报道前列腺素 E_2(PGE_2)的乙醇-水溶液可预防阿司匹林和消炎痛引起的胃肠道出血。本文研究使用小剂量 PGE_2片剂对阿司匹林诱发的胃肠道出血的作用。选择20名健康男性自愿受试者,年龄18~40岁,无胃肠道出血史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抗炎药物。实验组(PGE_2组)11人,对照组(安慰剂组)9人。两组分别在给予阿司匹林之前24小时口服小剂量 PGE_2片剂(0.5mg,每日4次,共5日)或安慰剂。阿司匹林用量是每次2片(640mg),每日4次,共4日。用测定粪便中~(51)Cr 标记红细胞的方法检查胃肠道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口服胺碘酮致绿视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 ,4 2岁。因心肌炎致频发室性早搏 4个月 ,服用心律平无效 ,改口服胺碘酮 0 2mg ,每日 2次。早搏控制良好 ,但停药易复发。续口服 1个月后出现绿视 ,夜间明显 ,表现为灯光周围有绿色光圈 ,无其它不适。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查角膜无色素沉着 ,无复视 ,无眼底及视力改变。化验T3、T4正常 ,心电图无QT间期延长。停药 2个月后绿视渐消。又过 2个月后因其它药治疗早搏效果差 ,再次服用胺碘酮 ,结果再次较快出现绿视 ,停药后渐消退。讨论 :胺碘酮用于治疗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效果良好 ,其副作用如角膜颗粒沉着、光过敏、肺纤维化、甲…  相似文献   

18.
根据药物制造商的建议 ,对未满 2 4个月以下儿童不进行甲苯达唑 (mebendazole)和其它抗蠕虫药治疗。但是 ,迄今尚无 2 4个月以下儿童用苯并咪唑衍生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的报道。因此 ,考虑到土源性蠕虫病对该年龄段儿童的潜在危害 ,很需要弄清这一问题。作者对此年龄段儿童进行了驱蠕虫药物治疗的研究。1 996至 1 997年间 ,对 2 1 2名小于 2 4个月的坦桑尼亚奔巴岛儿童进行了为时一年的抗蠕虫药物治疗试验。每名儿童每 3个月服用 50 0mg甲苯达唑咀嚼片 ,共 31 7人次 ,同年龄段儿童服用 336人次安慰剂作为对照。服药后收集关于发热、咳嗽、腹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雌二醇、黄体酮水平的影响。方法乳腺增生伴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乳癖消片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乳癖消片6片/次,3次/d;卡托普利1片/次,3次/d;观察组给予他莫昔芬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他莫昔芬1片/次,2次/d;卡托普利1片/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情况、雌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vs 80.00%,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雌二醇[对照组:治疗后(43.53±5.28)pmol/L vs治疗前(50.03±6.42)pmol/L;观察组:治疗后(32.23±3.18)pmol/L vs治疗前(50.94±6.88)pmol/L]和黄体酮[对照组:治疗前(54.52±6.15)nmol/L vs治疗后(43.23±4.45)nmol/L;观察组:治疗前(55.13±6.38)nmol/L vs治疗后(31.43±3.58)nmol/L]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调整剂量剂次(2例次)和血压波动例次(1例次)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次、5例次;χ~2=4.684,P<0.05;χ~2=3.21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他莫昔芬治疗能稳定乳腺增生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57岁,便秘5年,间断服用果导、蕃泻叶导泻。2月前因时有便血于1990年2月14日行结肠镜检查。镜下见回盲部、升、横、降及乙状结肠粘膜血管纹理清晰,粘膜下透见散在均匀的小米粒大小黄色斑点,45cm及25cm处各取样做病检,质软,出血不多,内痔。病理:粘膜中大量噬黑色素细胞。诊断“结肠黑变病,内痔”。停用导泻剂半年后复查结肠镜“结肠粘膜无异常”。例2 女,36岁。因便秘3年于1991年4月16日行结肠镜检查。查前2月间断服中药(含蕃泻叶等)导泻。镜下见全结肠粘膜光滑,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粘膜呈虎皮纹样棕褐色改变,30cm处取样做病检,质软,出血不多。病理,粘膜中含黑色素颗粒细胞。诊断“结肠黑变病”。3月后复查“结肠粘膜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