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栀子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优选栀子中栀子苷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多种提取工艺,如水煎法,乙醇回流法,渗漉法,应用正交设计筛选栀子苷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成分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工艺为渗漉法,最佳条件是加10倍量55%乙醇浸泡24 h后渗漉,流速为5 mL*min-1.栀子苷含量与提取率均较高.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市售栀子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市售栀子饮片的质量。方法 收集50批不同厂家生产的栀子,应用RP-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栀子苷、西红花苷Ⅰ与西红花苷Ⅱ的含量;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18批样品中镉元素的含量。结果 50批栀子中总灰分和栀子苷均符合标准规定;水分有2批不符合标准规定;西红花苷Ⅰ的含量为0.31%~1.35%、西红花苷Ⅱ的含量为0.04%~0.63%;18批栀子中镉元素有3批超出千万分之三的限度。结论 大部分栀子饮片符合药典标准,质量情况较为乐观。栀子成分复杂多样,仅以其中环烯醚萜类的栀子苷作为质控指标稍欠全面,无法很好地反应出该品种的质量优劣,建议修订完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不同干燥方法 对生药栀子中两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100℃烘干、50℃烘干、冷冻干燥、蒸后烘干、减压干燥、微波干燥6种方法 处理栀子药材,采用RP-HPLC法测定栀子中两种主要成分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结果 定量分析了6种干燥方法 炮制的栀子药材中两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 对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有一定影响,50℃烘干对两类成分的保存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冷冻干燥、减压干燥、100℃烘干效果一般,蒸后烘干和微波干燥对栀子苷的保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栀子金花丸是《中国药典》收录的清热泻火药,由8味中药以药材原粉入药,有效成分较多。近年来该制剂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逐渐被诸多学者广泛研究,其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大黄蒽醌类等成分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采用 HPLC 法、毛细管电泳法、UPLC 法、单波长法或多波长 HPLC 法测定,测定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本文系统的综述了栀子金花丸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其体内药动学过程的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 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分煎与合煎制备的栀子金花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栀子苷;HPLC-MS法比较分煎与合煎中指标成分峰的变化;采用体外抑菌测试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分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合煎液,合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两者的色谱图和质谱图中,峰个数与出峰时间无差异。合煎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分煎与合煎栀子金花汤引起指标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但无新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中3种成分的变化及抑茵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分煎与合煎制备的栀子金花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栀子苷;HPLC-MS法比较分煎与合煎中指标成分峰的变化;采用体外抑菌测试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分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合煎液,合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两者的色谱图和质谱图中,峰个数与出峰时间无差异。合煎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分煎与合煎栀子金花汤引起指标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但无新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栀子和酒栀子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挥发油中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混悬液35 mg/kg),生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酒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相应药液7 d后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建立肝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状态、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鉴定出了生栀子挥发油成分23个,酒栀子挥发油成分25个,共有挥发油成分18个,其中17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降低,1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萎靡症状和肝细胞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中腺苷脱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总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栀子炮制至酒栀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孙艳清  马冯飞  朱杰  冯芳 《药学进展》2011,35(8):373-378
目的:建立栀子厚朴汤及相关药对和单味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和多指标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在上述分析条件下,各样品中共存成分实现了基线分离;栀子苷、橙皮苷、和厚朴酚以及厚朴酚质量浓度分别在9~1 500、15.6~650、4.5~750和6~1 000 mg.L-1的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1.6、3.1、0.9和0.6 mg.L-1。多指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全方及药对和单味药材中相应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可用于栀子厚朴汤及药对和单味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指标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栀子颗粒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贵岑 《安徽医药》2003,7(5):378-378
目的 建立栀子颗粒剂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栀子颗粒剂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该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栀子苷含量为0.21%~0.28%。结论 HPLC法可作为栀子颗粒剂含量测定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双波长HPLC法建立栀子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250mm×4.6mm,5"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30℃。结果以栀子苷为参照物,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10批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分离度达到1.5,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出10批栀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40~1.000。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更好地控制栀子药材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兴红  张兰桐 《中国药房》2003,14(12):748-750
目的 :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KromasilC18 为色谱柱 ,乙腈 -水(10∶9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 :栀子苷的线性范围为0 596μg~2 98μg(r=0 9997)。栀子全果、栀子皮、栀子仁、加味逍遥丸和清开灵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分别为41 8、12 3、67 3、4 26mg/g和0 316mg/ml,栀子、加味逍遥丸和清开灵注射液的平均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差分别为99 35 %、0 52 % ;99 51%、0 72 % ;99 57 %、0 73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测定结果准确 ,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 ,可用于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二阶导数光谱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方法: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在263nm波长处测定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结果:栀子苷在4.32~21.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2.986×10-5c-1.833×10-5(r=0.9996);回收率为(98.86±2.39)%(n=5),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用于测定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复方降糖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滴丸中的栀子、绞股蓝进行定性鉴别,HPLC测定滴丸中栀子苷的含量,采用UV分别测定绞股蓝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结果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鉴别;栀子苷的线性范围为3.99~255.20μg.mL-1,r=0.999 8,回收率为99.4%,RSD为2.9%;绞股蓝总皂苷的线性范围为17.00~134.00μg.mL-1,r=0.999 5,回收率为98.4%,RSD为2.9%;绞股蓝总多糖线性范围为12.56~62.80μg.mL-1,r=0.999 3,回收率为98.9%,RSD为2.4%。结论本试验首次建立了复方降糖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降糖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军栋  李玲  张立庆 《中国药师》2014,(7):1109-1111
目的:建立调血祛斑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调血祛斑胶囊中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地黄中的梓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调血祛斑胶囊中的当归、川芎、栀子、陈皮及大黄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梓醇进样量在0.767~4.60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 =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3%(RSD=2.23%,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栀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同工酶技术研究不同种及居群栀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测定了12份不同居群栀子的过氧化氢酶(POD)、酯酶(EST)同工酶酶谱.结果 12份供试材料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栀子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蕴涵着丰富的多态性.结论 栀子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而居群内部的分化程度很低.不同居群的栀子与种的特性和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结果为栀子的品种鉴定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与利用栀子属植物药源,研究中药栀子根和茎形态组织学的鉴别特征。方法对栀子属三种植物的根和茎药材来源性状、显微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鉴别。结果通过三者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确定了三者鉴别要点,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结论栀予属三种植物根和茎形态组织学的特征可作其药材鉴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特木仁 -5汤的质量标准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诃子、黄柏、栀子进行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 (TLCS法 )测定栀子苷的含量。结果显示 ,在 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诃子、黄柏、栀子 ,在 TLCS测定中栀子苷在 1.0~ 6.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5 2 %(RSD=1.0 5 %)。  相似文献   

19.
栀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是茜草科(Rubiaceae)栀子属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实作为中药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植物化学研究发现,该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同时还存在一些有机酸、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皂苷、木脂素、多糖及其他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炎、抗氧化、利胆、利尿、抗肿瘤、解热、镇痛、辐射防护、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对最近5年有关栀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分类汇总,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隐匿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失、行为能力反常、痴呆等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有效阻止或逆转AD。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三萜类、有机酸类和挥发油类,其中环烯醚萜类为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栀子环烯醚萜类成分抗A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抗AD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