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口市8326名3~6岁儿童弱视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海口市 3~ 6岁儿童弱视患病率 ,为弱视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海口市 3~ 6岁的 83 2 6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 ,将裸眼视力低于 1 0列为视力低常。对视力低常和有斜视者进行散瞳验光 ,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无斜视 ,双眼矫正视力平衡 ,而 4~ 5岁矫正远视力在 0 6~0 8之间 ,3岁在 0 5~ 0 8之间 ,且屈光度 <+ 2 2 5D者定为可疑弱视。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上述标准者定为弱视。结果 视力低常率为 12 83 % ,可疑弱视发生率为 0 81% ,弱视患病率为 2 0 2 %。视力低常和可疑弱视的病因以屈光不正为主 ,弱视病因以屈光不正和斜视为主。初次诊断弱视者为 90 48%。结论 海口市 3~ 6岁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符 ,但漏诊、漏治情况相当严重 ,应对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有足够认识 ,早期治疗弱视患儿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远视眼屈光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以视光门诊3~6岁78名(156眼)远视儿童,从1999年起随访3年观察其屈光状态.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从我院视光门诊随机选择学龄前远视眼儿童78例(156眼).其中3岁14例(28眼),4岁26例(52眼),5岁20例(40眼),6岁18例(36眼);男48例(96眼),女30例(60眼).  相似文献   

3.
0~6岁是儿童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内许多眼部疾病不仅可导致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甚至可造成视力残疾(低视力和盲).儿童视残的眼疾中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占47.95%,屈光不正、弱视占17.95%,角膜病占10.26%,视神经疾病占6.92%,先天性白内障占3.08%,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眼外伤占10.26%,其他占3.58%.一些眼病有明显的外观异常,如先天性眼球震颤,能够被家长发现,或有明确的病史,如眼外伤,使得家长能够及时带孩子就诊看病.但许多眼病的早期眼的外观无明显异常,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斜视和弱视等眼病,当出现明显的眼部及视力异常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矫治时间,造成视觉功能发育异常,或形成视力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视力测定对研究小儿视觉发育、弱视、斜视和屈光不正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我们跟踪观察了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3年间的视力变化,以期待对同一样本的儿童视力有个动态了解。  相似文献   

5.
2~6岁儿童眼屈光度生理值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1%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对413名(825眼)2~6岁儿童进行了视网膜检影验光。在排除了病理性屈光值后,对各年龄组儿童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及等效球镜屈光度生理值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远视球镜屈光度值逐年降低,但远视散光值的降低主要在4岁以前。对测定小儿眼屈光度生理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沧州城区6~14岁学龄儿童眼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沧州地区学龄儿童眼部多发眼病种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学龄儿童眼部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我们对河北省沧州市区及所辖县市单纯随机抽取20所学校作为调查点,抽取调查对象3150例6299眼,一到三年级儿童只接受医生眼部健康状况检查,四到六年级儿童接受医生眼部健康状况检查及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所有结果资料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视力〉0.9者42.42%,共2672眼;干眼858例,患病率27.24%;睑缘及结膜炎症1423眼,患病率22.59%;斜视189例,患病率6.00%。其他:先天性白内障8眼,患病率为0.13%;先天性上睑下垂78眼,患病率1.90%;下睑倒睫89眼,患病率1.41%;陈旧性眼外伤13眼,先天小视乳头4眼,男性儿童中有1眼为义眼。 结论:学龄期儿童视力〈0.9者比例较高,而低视力中近视所占的比例最高,提示广大眼科医师及家长儿童眼病的防治工作必须从保健入手,从小抓起,早发现、早治疗各种眼病以确保儿童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6岁以下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 6 a以上儿童白内障选择人工晶状体植入已渐成共识 [1 ] ,而 6 a以下儿童白内障的手术选择尚在探索之中 ,现将我院 1990年~ 1995年 6 a以下儿童白内障分别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晶状体并前段玻璃体切割的 43例 43眼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43例中外伤性白内障 35例 35眼 ,先天性白内障 8例 8眼 ,年龄 6 m o~ 6 a,平均 3.5 a,其中男 33例 ,女10例 ,晶状体及前段玻璃体切割 19例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2 4例。1.2 手术方法  (1)患儿在全麻下行显微外科手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取角膜缘切口 ,开罐式截囊或撕囊 ,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陕西省南郑县儿童沙眼的患病率,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郑县农村50名6~7岁一年级学生进行沙眼快速评估,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1533名进行扩大筛查。所有被调查对象均在2.5倍放大镜下进行临床检查和WHO表格记录,沙眼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沙眼简化分级系统。沙眼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对50名农村6~7岁学生(男26例,女24例)的快速评估中,未检出活动性沙眼病例。城区受检1533名学龄前儿童,亦未检出活动性沙眼,并且无沙眼性倒睫和角膜混浊病例发生。结论:南郑县学龄前儿童无活动性沙眼病例检出,发生率远低于WHO要求的非流行区<5%的比例,在陕西省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0~6岁早产儿屈光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学龄前早产儿屈光异常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回访既往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行视网膜筛查的0~6岁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产儿1 505例,行睫状肌麻痹后进行屈光检查。按照矫正胎龄后的年龄进行分组,了解各年龄组双眼球镜度及柱镜度的P 50 参考值和75%参考值范围。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出生体质量、不同胎龄早产儿的屈光度差异。结果:①0~6岁早产儿球镜度的参考值分别为:<0.5岁组+2.02 D,≥0.5岁且<1.0岁组+1.87 D,≥1.0岁且<2.0岁组+1.60 D等。②各年龄段柱镜度的绝对值分别为:<0.5岁组2.54 D、≥0.5岁且<1.0岁组2.29 D、≥1.0岁且<2.0岁组2.14 D。③随着年龄增长,各年龄段早产儿球镜度P 50 参考值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5~6岁早产儿基本完成正视化过程;0~3岁早产儿柱镜度P 50 参考值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3岁以上趋于稳定。④<0.5岁组及1~6岁各年龄组,出生体质量<1.5 kg比出生体质量≥1.5 kg的早产儿球镜度小(P<0.05);出生体质量<1.5 kg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远视度增加(P<0.05),后逐步向正视化方向发展,4~5岁基本完成正视化。⑤0~0.5岁及2~6岁年龄段,胎龄<32周比胎龄≥32周的早产儿球镜度小(P<0.05)。0~6岁各年龄段,胎龄<32周比胎龄≥32周的早产儿柱镜度高(P<0.05);0~6岁各年龄段,出生体质量<1.5 kg比出生体质量≥1.5 kg的早产儿柱镜度高(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早产儿远视度逐渐减小,5~6岁早产儿基本完成正视化过程;0~3岁早产儿柱镜度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3岁以上柱镜度数趋于稳定。出生体质量及胎龄是早产儿屈光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6岁视力低下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的3~6岁轻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197人(197眼),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按有无视力低下分两组:视力低下组与视力正常组。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及轴向、等效球镜度(SE)和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及眼轴长度(AL)。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平均屈光力(Km),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轴率比(AL/CR)。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年龄、等效球镜度及柱镜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视力正常组相比较,视力低下组儿童LT、Km较高,VCD、AL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ACD、A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力低下组儿童SE与AL、VCD、AL/CR均呈负相关(r=-0.468、-0.448、-0.341,均为P<0.05),与Km...  相似文献   

11.
3~11岁视力低常儿童散光与弱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11岁儿童弱视散光类型、散光度分布、散光轴分布、双眼散光轴关系、散光轴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门诊3~11岁视力低常儿童266例(503只眼)散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居多,占71.07%,依次为复性近视散光11.53%,混合散光8.95%,单纯远视5.17%,单纯近视散光3.18%。散光程度0.50~1.00DC占52.18%,依次为1.25~2.00DC占30.02%,2.25~3.00DC占10.54%,>3.00DC占6.76%。顺规散光占94.23%,逆规散光占2.19%,斜向散光占3.58%。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占95.43%,不对称散光占4.57%。双眼散光占89.46%,单眼散光占10.54%。结论远视性散光是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顺规散光为主,双眼散光以对称散光多见,散光与弱视关系密切,科学合理矫正儿童散光眼,有利于儿童弱视防治。  相似文献   

12.
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曲线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检查正常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比较研究学龄前儿童正常视力发育的曲线表现,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可行的视力检查方法。方法对幼儿园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眼部器质性病变、屈光度在正常生理值范围的3~6岁的学龄前儿童检查条栅视力、E字视力、图形视力。结果(1)对不同的视力检查方法,幼儿的视力发育趋势表现有所不同,视力发育成熟的年龄亦有差异。其中,条栅视力发育较快,在3岁左右达到5.0;图形视力和E字视力发育接近,6岁以后达到5.0。(2)就3~6岁之间幼儿的视力发育呈阶段性,大致可分为2岁10个月~3岁3个月、3岁4个月~4岁3个月、4岁4个月~4岁9个月和5岁4个月~6岁3个月四个阶段,P<0.01,差异有显著性;其中,2岁10个月~3岁3个月和4岁4个月~4岁9个月两阶段视力发育更敏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为半年;继这两个阶段之后分别是两个视力发育相对缓慢期,为3岁4个月~4岁3个月和5岁4个月~6岁3个月两个年龄段,持续时间较长,约为一年。结论视力发育过程不仅与视神经传导功能的发育有关,还与幼儿的心理发育及认知能力有关;针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视力检查以E字视力最敏感;其视力发育曲线可为视力普查时判断幼儿视力是否正常提供参考值。  相似文献   

13.
3~6岁儿童立体视发育、屈光状态和弱视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一所幼儿园全体儿童的眼部体检,了解我市幼儿园儿童弱视患病情况、屈光状态和立体视发育情况,为制定群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共查181例(362只眼),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Titmus和Frisby立体视板分别检查立体视,Topcon-7100型验光仪行小瞳电脑验光,眼位检查,美多丽-P眼药水散瞳检影验光,并行眼科常规检查,了解有无器质性病变。结果 弱视患病率为42.3%,其中可疑弱视为70.31%;Titmus平均立体视为85.89S.Frisby平均立体视为81.52S,随着年龄的增长,立体视的发育也渐趋成熟;平均电脑验光球镜度数 0.88231),平均俭影验光等效球镜度数为 1.7231D,二者呈正相关(r=0.784)。结论 3~6岁儿童的立体视正处于发育的敏感期;TOpcon-7100型电脑验光仪可作为普查工具:定期对幼儿进行斜视弱视普查,尤其是结合屈光状态和立体视的检查,是发现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6~14岁儿童远视屈光度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跟踪观察了连续三年以上在本院门诊就诊的426只远视眼的屈光度变化动态,统计分析了性别、年龄、初始屈光度因素对屈光度减少快慢的影响,并与由光盘查得的国内有关文献的结论相比较,提出一些可供同行参考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况及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不同行政区的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视力进行检查.使用1%环戊酮麻痹睫状肌后,进行电脑验光检查,并用带状光检影复查;48 h后使用EDTRS视力表行主觉验光,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最后按年龄分组,对屈光及视力资料进行one-way ANOVA及Bonferroni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480名儿童完成检查,其中,3岁组男201例,女172例;4岁组男434例,女384例;5岁组男437例,女410例;6岁组男238例,女204例.各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3.3±2.8)个月、(53.8±3.3)个月、(65.5±3.4)个月及(75.1±2.6)个月.各年龄组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1.66±0.70)D、(1.67±0.80)D、(1.59±0.81)D及(1.48±0.72)D,4组之间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2.39.P=0.000);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除3岁组与4岁组以及3岁组与5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岁组、4岁组、5岁组及6岁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26±0.14、0.18±0.10、0.13±0.08及0.10±0.08,4组之间视力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06.2,P=0.000);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对于3~6岁学龄前儿童,眼球屈光度向远视减小方向发展符合正视化过程的规律,他们的生理性远视的等效球镜度相差不大,都接近+1.50 D;同时,视力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提示在弱视诊断时,应该将正常视力发育状况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乌鲁木齐市的幼儿园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体检的10041名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的检查,同时对这些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指标有家族屈光不正史、母孕史、儿童发育史、用眼卫生等多种项目。结果 6月~2岁组的屈光异常率为26.5%,2~4岁组异常率为10.7%,两组屈光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6岁组异常率为9.9%,与2~4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儿童屈光异常率为18.8%,维吾尔族儿童屈光异常率为7.1%,两组屈光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他民族(哈萨克、蒙古等)儿童屈光异常率为7.2%,与汉族儿童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维吾尔族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关因素中屈光不正家族史、婴儿出生时体重、早产窒息史、用眼不当史、看电视电脑时间过长、营养不良等与儿童屈光异常相关。结论 6月~6岁的儿童屈光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汉族儿童屈光异常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6~12岁正常儿童图形视网膜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12岁正常儿童P-ERG特点及儿童P-ERG检测方法作一初步探讨。方法使用丹麦Evomatic4000型电生理仪,采用翻转棋盘格作刺激,选择90′、466′、207′三种空间频率,P-VEP与P-ERG同步记录的方法,对56名正常儿童进行P-ERG检测,结果随空间频率增高正常儿童P-ERG的a波、b波潜伏期均延长,b波振幅降低,符合P-ERG空间调谐特性。各年龄组儿童间P-ERG无明显差异。正常个体左、右两眼间b波振幅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在儿童P-ERG研究中,以两眼间差值作为统计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3~5岁儿童屈光度变化动态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3~5岁远视儿童屈光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提供随访时间及配镜依据。方法:随机选择54名儿童,分为3、4、5三个年龄组,每年用1%阿托品散瞳检影一次,配镜,连续观察3年屈光度及视力的变化。结果:经3年随访远视屈光度由 6.69D下降到 4.59D;视力由0.38提高到0.83(P<0.01)每年屈光度递减0.69D,呈波浪式下降;男性平均屈光度5.18D,女性为3.14D(P<0.01);随着屈光度下降,视力明显提高,原来视力达0.9以上者仅3.7%,而3年后占46.37%。结论:3~5年儿童远视度逐年下降,年平均下降0.69D,如早期发现每年检影验光1次,给予戴镜及弱视治疗视力可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3~7岁儿童1215眼散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中检出的≥050D的散光1215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远视散光占8782%,近视散光占420%,混合散光占798%;顺规性散光占8395%,反规性散光占535%,斜轴散光占1070%;散光程度050D~100D者占7268%,125D~200D者占1984%,225D~300D者占519%,>300D者占231%;双眼散光占6008%,单眼散光占3992%;在双眼散光中,对称散光占7961%,不对称散光占2039%。对小儿散光眼的特点及其屈光检查与矫正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远立体视图作为学龄前儿童异常视功能筛查的辅助工具的可行性。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在2016 年6 月1-30 日期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的幼儿园4~6 岁儿童850 人,采用Lea numbers视力表测量视力,使用中远立体视图检查中远立体视觉,应用遮盖去遮盖及交替遮盖的方法检查斜视情况。数据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列联表检验。结果:除外斜视及视力异常的儿童,正常受检儿童762人,中远立体视觉60? 583人(76.5%),100? 29 人(3.8%),400? 10 人(1.3%),无立体视觉140 人(18.4%)。4 岁组、5 岁组和6 岁组间有60?、100?、400?立体视觉者,无立体视觉者各组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7,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能辨认出60?的人数比例在增加;经过两两比较,4 岁组和5 岁组(χ2=173.23,P<0.001),5岁组和6岁组(χ2=278.23,P<0.001),4岁组和6岁组(χ2=150.68,P<0.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非正常组有60?、100?、400?立体视觉者,无立体视觉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0,P<0.001)。结论:立体视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步发育的倾向。对于视力指认困难的学龄前儿童,中远立体视图可以作为筛查视觉功能异常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