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裸花紫珠片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寻常痤疮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三型:肺胃郁热型、肠胃湿热型、痰瘀互结型,按证型口服相应汤药,同时配合裸花紫珠片,均用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肺胃郁热型有效率为82.3%,肠胃湿热型有效率79.3%,痰瘀互结型有效率61.9%。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裸花紫珠片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痤疮在中医治疗中的分型,内外同治的临床疗效及痤疮治疗的经验及体会。方法:分三型内外同治。肺胃蕴热症内服枇杷清肺饮加减,外用除痘玉容散;气血瘀滞症,内服疏肝清肺饮加减,外用痤疮膏;痰瘀结聚症,内服海藻玉壶汤加减,外用痤疮一笔钩。结果:治疗千余例,疗效满意。结论:痤疮辨证分型,内外同治体现了中医疮疡理论,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 2003—2006年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寻常痤疮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29岁;病程10天~9年。其中皮损分度属1—2度12例,3—4度24例,5度4例。中医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10例,胃肠湿热型17例,气血瘀滞型13例。  相似文献   

4.
用中医辨证内服中药,配合2%氯霉素三黄洗剂外搽治疗痤疮3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般资料 3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15~40岁,病程最短的一周,最长的四年多。 辨证分型和治疗:根据痤疮局部皮疹和全身临床表现的不同,将痤疮分为肺胃火盛、阴虚血热、瘀热痰结和冲任不调四型,用中药内服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面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寻常性痤疮(肺胃湿热型)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青少年寻常性痤疮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面部皮损局部多针围刺及背俞穴刺络拔罐,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P<0.05.结论 面针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寻常性痤疮(肺胃湿热型)可达清肺泄热,健脾化湿,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搜风止痒汤治疗过敏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过敏性荨麻疹60例。结果:风寒型、风热型、肠胃湿热型、气血两虚、冲任不调型有效率分别为90.9%、90%、87.5%、92.28%、83.3%。结论: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痤疮的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痤疮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痤疮的病因病机是风、热、湿、痰、瘀、毒为患,肺、脾、肠、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肌肤受损。常见证型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及痰湿瘀滞。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燥湿、祛痰、化瘀、解毒、散结及调节脏腑功能。常用方剂为枇杷清肺饮。结论:辨证论治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辨证施治疗痤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证治疗青年男女痤疮,肺胃郁热型治清解肺胃活血散瘀方,脾虚湿热型治以健脾清肺汤,均取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痈辨证施治施护的有效施护措施。方法对40例肠痈患者分为瘀滞型、湿热型、热毒型进行施治施护,觉察瘀滞型和湿热型肠痈,经口服大黄牡丹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及做好相应的施护措施,治疗护理显效。结果40例肠痈患者经施治施护,使近2/3的患者免除手术治疗。结论肠痈早期辨证施治施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重新分析痤疮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剖析历代文献及近现代名家著作及教科书,分析列举痤疮的不同证型及治法方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根据痤疮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痤疮的辨证分型不止教科书上所描述的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三型,还应该有心火亢盛、肝胆湿热、肾阴不足、气滞血瘀、冲任不调、阳气郁滞等六型。同时以上九型应分别施予不同的治法方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肺经风热证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湿热蕴结证予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痰湿凝结证予海藻玉壶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心火亢盛证予导赤散加减;肝胆湿热证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肾阴不足证予知柏地黄丸加减;气滞血瘀证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冲任不调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减;阳气郁滞证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所举病案中患者脾虚湿困、阳气郁滞,湿困肌肤化热,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健脾化湿、温阳解郁,兼清热解毒,三诊即愈。[结论]痤疮的中医治疗宜详细分析,分清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分清主证与兼证,因证论治,方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内服配合中药面膜治疗肠胃湿热型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胃湿热型面部痤疮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98例肠胃湿热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内服,同时外用中药面膜;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内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中药面膜治疗肠胃湿热型面部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冲任失调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门诊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有月经失调的患者的辨证治疗及其疗效评价。结果:2007年2月—2013年6月共有173例就诊,其中月经失调者91例,分别辨证为肝郁化热、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肝阴不足或阴津亏虚等证型进行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9%(治愈5.49%,显效27.47%,有效54.95%);与冲任失调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均为有效以上。结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月经失调患者可辨证施治,而忽略冲任失调的分型。  相似文献   

13.
2518例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症状分布、证型特征。方法:采集门诊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主要证型。结果:2518例肥胖T2DM患者中肝胃郁热证1332例,占52.9%;胃肠实热证368例,占14.6%;气滞痰阻证171例,占6.8%;脾虚痰湿证219例,占8.7%;其他证型428例,占17%。2518例肥胖T2DM患者属中满内热者1871例,占74.3%,其中肝胃郁热证1332例,占71.2%;非中满内热者647例,占25.7%。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实证所占比率逐渐下降,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所占比率则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微肝胃百合汤对胃溃疡肝胃气滞证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微肝胃百合汤组(超徽组)33例、传统肝胃百合汤组(传统组)31例、西药胃三联组(西药组)34例,分别采用超微肝胃百合汤、传统肝胃百合汤、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患者疾病疗效、胃镜疗效和血清中EGF、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3组疾病疗效和胃镜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EGF、IL-10含量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微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证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EGF的表达保护胃黏膜,同时上调IL-10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起到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仙方活命饮、连翘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四方散结消痈治疗痤疮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 :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热毒壅滞型痤疮;连翘败毒散治疗风热毒邪上攻、热毒壅结、气血瘀滞型痤疮;五味消毒饮治疗肺经风热、火毒结聚型痤疮;四妙勇安汤治疗热毒炽盛、瘀阻经脉型痤疮,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散结消痈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认为脾胃肠湿热是中风湿热证发病率升高的始动因素。基于“脑-脾胃-肠”轴理论,提出中风湿热证病位在脑,但与脾胃、大肠密切相关。湿热致中,易于蒙上,困遏清阳,阻滞气机;湿与热结,易犯中焦;湿热氤氲,易于流下。防治中风,应树立脾胃、大肠脏腑发病观,治以祛湿清热、通腑开窍,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菖蒲郁金汤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 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湿瘀结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利湿,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湿热瘀阻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肾虚血瘀型治宜补肾活血,化瘀利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柴夏芩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TIMP2与胃癌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TIMP2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 ,探讨TIMP2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热伤阴、痰湿凝结、瘀毒内阻和气血双亏六型胃癌组织的TIMP2mRNA表达 ,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证型之间TIMP2的表达存在很大差异 ,肝胃不和型表达较高 ,胃热伤阴、瘀毒内阻和气血双亏三型的表达有所下调 ,而脾胃虚寒和痰湿凝结两型表达明显下调 ,其中肝胃不和型与脾胃虚寒型、痰湿凝结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IMP2在不同证型发生转移的过程所起作用不同 ,不同证型的转移机制存在差异。TIMP2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形成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