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报告30例老年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应用X线胸片与CT或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扫描层厚5-10mm,HRCT扫描层厚2mm,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比较X线与CT或HRCT的优缺点和两者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价值,HRCT对显示肺内粟粒型、小结节型、小空洞型及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有良好的帮助。并提出临床疑为肺结核而胸部X线检查不典型或阴性者均应首选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2.
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夏良  王文献  王玉锦 《重庆医学》2003,32(7):919-920
目的 利用CT薄层扫描和HRCT技术,提高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胸部病变患者,用CT薄层扫描和HRCT(高分辨率)技术。结果 经临床证实:炎症lO例,肺结核18例,支气管扩张10例,肺癌33例,肺转移瘤4例,纵隔原发肿瘤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以及其它病变和创伤8例。结论 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利用CT薄层扫描和HRCT技术,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及高分辨率CT(HRCT)对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肺部感染性病变均作螺旋CT扫描及HRCT扫描。SCT扫描,层厚3mm~10mm,Pitch=1,重建间隔1mm~2mm;HRCT扫描:120kV,120mA,2s,1.5mm层厚,1.5mm间距,512×512矩阵,用BoneALGRITHM算法重建图像。结果:20例肺结核病例SCT扫描15例显示了树芽征及周边卫星病灶,HRCT扫描20例均显示了树芽征及卫星病灶。12例支气管扩张病例,10mmSCT扫描显示支气管扩张10例、印戒征(Signetringsign)8例。HRCT12例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及印戒征。3例肺曲霉菌感染SCT及HRCT均有很好显示。结论:SCT及HRCT对肺部感染性疾病及其细节具有良好的显示,以HRCT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迪开  谭莉平  陆建常 《广西医学》2012,34(7):866-867,870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IPF患者14例,使用普通CT扫描(层厚10 mm)及HRCT(层厚1 mm)两种方法 检查,分析IPF的CT表现.结果 IPF主要CT征象有8项,HRCT可以清晰显示小叶性肺气肿,胸膜下线,而普通CT扫描则无法清晰显示;HRCT在显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方面优于普通CT,两法均能显示网状改变、蜂窝肺、磨玻璃样密度影等征象.结论 HRCT有明显优势,能显示肺的细微结构,显示病灶清晰,能观察到很多普通CT扫描不能显示的征象,能反映IPF的早期表现,评价病灶的活动性,为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熊志安  蒲红 《四川医学》2011,32(9):1477-1478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的X线平片、CT和高分辨CT(HRCT)征象做评价及对比。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支扩32例,分别摄有胸部正侧位片,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分别评价其影像特点,并对照其显示范围、程度、部位。结果 32例中,胸正位片诊断22例,漏诊率为31%(10/32),显示病变程度与病理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减低,22例中,有11例未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32例中CT诊断29例,漏诊率为9.3%(3/32),29例中有4例未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有6例未能显示粘液嵌塞。32例中HRCT诊断32例,并能显示所有病变部位,显示病变程度与病理对照均基本一致,常规CT可疑者HRCT清晰显示了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和范围。结论常规CT较平片显示率明显增高。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强  张昱苹  谢东 《海南医学》2002,13(3):18-2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颞部疾病的检查价值。方法:对43例颞部疾病患者行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所获图像对比分析,并讨论HRCT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结果:HRCT对病变的显示率及病变引起骨质破坏的程度,病变边缘,轮廓的显示均明显优于常规CT,尤其能清楚显示常规CT难以显示的中耳及内耳的细微结构,结论:高分辨率CT是颞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使用高分辨率CT对颞部疾病的检查给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分辨CT(HR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直径≤3mm的孤立性结节常规CT扫描后结节处行HRCT扫描,对不同病变结节的边缘形态和内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节有深分叶、短细毛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柬征多见于小肺癌,无一种HRCT征象是小肺癌结节所特有。结节边缘模糊、肺窗纵隔观察时体积差异大,相邻胸膜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粘连不伴有胸水多见于炎性结节。结节内出现层状、弥散性钙化,钙化面积超过10%,伴有胸膜钙化常见于结核瘤,结节中出现脂肪成分和爆米花样钙化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HRCT能清楚显示结节的形态边缘特征和内在结构,在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14例球形肺炎的HRCT(高分辨率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采用GE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层厚10mm,螺距1.5,对病变区加作2mm层厚,1~2mm间隔,骨重建的HRcT扫描。用肺窗、纵隔窗对病变进行观察摄影。结果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病灶为椭圆形或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晕征”6例,“方形征”8例,肺门侧粗长毛刺6例,胸膜广泛增厚12例,所有病例随诊证实诊断。结论HRCT是鉴别球形肺炎和周围型肺癌及其它肺肿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cm以下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在MSCT常规扫描与HRCT上征象的检出及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了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2cm以下的73例周围型肺癌和32例炎性结节病例,分别采用7mm层厚和1mm HRCT重建,分析了病变密度、小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病灶边缘、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小棘突征、病灶周围模糊影及强化等征象表现。结果 7mm层厚像对肺癌与炎性结节征象检出比较P0.05,1mm HRCT对肺癌与炎性结节征象检出比较P0.05,1mm HRCT与7mm层厚像对肺癌征象检出比较P0.05,上述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1mm HRCT与7mm层厚像对炎性结节征象检出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小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小棘突征多见于肺癌。结论 1mm HRCT是周围型小肺癌与炎性结节鉴别的首选检查技术,尤其对小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患者的胸部平片、常规CT及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HRC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蜂窝样囊腔改变及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数毫米至1.2cm大小之胸膜下结节。结论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样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胸膜下结节为其仅有的特异性肺部表现;应用HR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 CT扫描 ,扫描结束后分别以 8mm~ 10 mm层厚及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 ,其中 15例有普通 CT检查资料。对不同 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 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 75个。其中 15例同时有普通 CT检查资料 ,共 4 8个支扩肺段 ,普通 CT仅检出 2 4个 (5 0 %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 75个 ,而 8m m~ 10 m 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 5 4个 (72 % ) ,且有 6例 (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 :多层螺旋 CT较普通 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 ,尤其是 1mm~ 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 ,应首选多层螺旋 CT检查 ,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髋关节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76例髋关节外伤患者行螺旋CT三维成像,层厚2—5mm,重建间隔1.3mm,1.7mm,函数30,扫描范围包括全骨盆。结果 髋臼粉碎性骨折并碎骨块分离16例,全骨盆多处骨折并错位21例,股骨粗隆纵型骨折17例,股骨头粉碎性骨折22例,全部病例均获得较高质量的三维图像。结论 髋关节骨折行螺旋CT三维成像,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来立体观察骨折移位,髋臼损伤情况及髋关节脱位程度,对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三维容积重建在颞骨骨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高分辨率轴位或冠状位CT上显示有颞骨骨质破坏或高度怀疑有骨质破坏的1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用容积再现(VR)对病变区进行重建,术中观察病变范围并与重建图像比较。结果:与轴位或冠状位CT图像相比,所有重建图像均清晰地显示了骨质的破坏区域,并立体地显示了与周围骨质之间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结论:HRCT三维容积重建对颞骨骨质破坏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并且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1例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行胸部CT平扫和HR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HRCT表现。结果该例为育龄期女性,其HRCT特征性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一囊状透光区,囊腔直径2~15mm,多数为10mm左右。结论PLAM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30例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其中11例用普通CT机扫描,病变在现为小斑片状或小结节状高密度区夹杂着蜂窝状透光区,或表现为不规则的网格状结构.另19例用高分辨CT机薄层扫描,其CT特征可分为囊状支扩、柱状支扩和曲张型支扩3种.认为高分辨CT采用薄层扫描技术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程度和分布。CT是实用而无创历诊断支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