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胸腹联合伤4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的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42例胸腹联合伤,其中车祸伤15例,刀刺伤11例,坠落伤7例,挤压伤3例,枪击伤3例,击打伤2例,医源性穿刺伤1例。形成创伤性膈疝18例。合并有血、气胸者32例,休克16例,创伤性湿肺12例。术前确诊33例,误诊9例,误诊率21.4%。4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经左胸切口21例,经右胸切口5例,经双侧胸切口3例,经腹、胸分别切口5例,经腹部切口4例,经胸腹联合切口2例。结果 治愈37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1.9%。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复杂严重,易误诊,死亡率高,临床应根据病史、体检、X线检查及穿刺引流等做出综合判断,对确诊及高度可疑病例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46例胸腹联合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以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4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17例,闭合性损伤29例,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38例(82.60%),死亡8例(17.40%),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包裹积液(4例),膈下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徐国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2(3):294-294
胸腹联合伤41例诊治体会徐国开1临床资料我院近8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41例,年龄15~72岁。伤后就诊时间1h以内7例,1~6h27例,最晚32h。开放性损伤14例,闭合性损伤27例,均有合并伤,其中多发性肋骨骨折17例,血气胸16例,肺损伤14例,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28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收治胸腹联合伤患者28例,经胸手术10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2例分别作胸部和腹部切口.结果:治愈24例,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全面而仔细的体检、积极抢救休克、选择正确的切口对手术成功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胸腹联合损伤(combined thoracoabdominal injury,CTI)的特点和急救经验。方法总结1999年2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重度CTI56例,其中开放性损伤42例,闭合性损伤14例。56例均有不同程度血胸或血气胸伴有休克。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及不同症状与抢救方式。结果经胸手术39例,剖腹手术15例,胸腹联合手术2例。首次手术探查发现膈肌破裂52例,4例漏诊,均行二次手术修复。治愈42例,死亡14例。结论重度CTI病死率高,伤情复杂,一般原则应先处理胸部损伤,后处理腹部损伤,但应防止漏诊膈肌损伤。在抗休克的同时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2260m)严重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胸腹联合伤44例,其中开放性损伤20例(45.5%),以锐器刺伤为主;闭合性损伤24例(54.5%),以车祸伤多见。结果:44例中,术前明确有膈肌破裂21例(47.7%),39例在第一次手术中发现膈肌破裂,并予以修补(88.6%),5例未探查膈肌而漏诊(11.4%),死亡6例(13.6%)。结论:高海拔地区发生的胸腹联合伤,由于缺氧致伤情更为严重,病死率高。诊断应根据受伤机制和出血量判断,特别注意避免漏诊膈肌损伤。救治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纠正缺氧,抢救伴发的失血性休克早期宜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手术原则为先处理胸部损伤,后处理腹内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早期胸腹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1993年-2000年间收治的62例严重胸腹多发伤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愈56例,入院时血压为零被抢救成功6例,死亡6例,总病死率9.68%。结论:反复多次、不同部位的胸、腹腔穿刺是最简单可靠的重要手段。若诊断成立,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考虑优先行剖腹探查术,术前必须行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10.
胸腹联合伤109例的早期诊断与救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TCI)的诊断及治疗特点. 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TCI 109例,其中开放性损伤58例(53.2%),以锐器伤为主;闭合性损伤51例(46.8%),以交通伤为主. 分析不同原因TCI的损伤类别及不同临床症状与手术方式,根据受伤机制和出血量进行诊断,注意避免膈肌损伤漏诊. 结果: 在109例中,术前明确有膈肌破裂50例(45.9%);103例在第1次手术中发现膈肌破裂,并予以修补(94.5%),6例未探查膈肌而漏诊(5.5%);死亡15例(13.8%). 结论: TCI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救治116例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资料,包括伤因、损伤情况及损伤严重度(ISS)评分,诊治经过及手术途径等。结果 116例中5例通过胸片或CT确诊,3例经伤道探查确诊,2例胸部伤道小肠脱出确诊,7例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其余99例(85.3%)"越位征"术前疑诊,手术证实。90例穿透伤中2例死亡,26例钝性伤中4例死亡,5例死于术中或术后失血性休克,另1例由于术中判断胃壁活力失误,术后3d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3例合并严重肝脏损伤术后发生胆漏,3例并发膈下感染,经膈下引流治愈。其他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越位征"结合受伤机制、特别的辅助检查和胸腹腔穿刺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而早期诊断、正确手术途径、方式及损伤控制外科的应用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和诊治方法,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56例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开胸手术,23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手术;18例采用开胸+剖腹手术.结果56例患者中开放性损伤23例,闭合性损伤33例,术前休克35例;12例漏诊或延误诊断;治愈50例,死亡6例.结论腹联合伤病情复杂,漏诊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是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1998年9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重度胸腹联合伤患者26例,护理效果良好,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交通、工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多发性损伤病例显著增多 ,其中胸腹同时受伤者占有相当比例。我院于 198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救治 5 8例胸腹联合伤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8例 ,其中男 41例 ,女 17例 ,年龄 5~ 6 7岁 ;损伤后就诊时间为 0 .5~ 18h。损伤类型 :开放性胸腹部损伤 19例 ,其中利器刺伤 14例 ,枪伤 5例 ;闭合性胸腹部损伤 39例 ,其中车祸伤 2 0例 ,坠落伤 13例 ,挤压伤 6例。损伤部位 :5 8例中多发性肋骨骨折 32例次 ,血气胸 41例次 ,心肌挫伤 2例次 ,肺挫裂伤 16例次 ,膈肌破裂 9例次 ;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诊断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手术22例,经腹手术3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同时做胸部和腹部切口4例。治愈59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7例,5例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支持4~19天后抢救成功。死亡8例,其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严重创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死于ARDS。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危重,伤情复杂,早期明确诊断与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胸腹联合伤是指胸部及腹腔脏器损伤同时伴有膈肌损伤者,随着社会生产建设和交通事业日益发达,胸腹联合伤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由于解剖的特殊性,可出现创伤性膈疝,并引起呼吸、循环系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多数患者伤情复杂、病情危重,早期诊断与救治困难,死亡率高,文献报道可达60%。统计我院自2000年1月-2009年4月期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37例,现将诊治断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胸腹脏器复合伤病情危重,救治困难,病死率高。我院自1985年以来共救治28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病人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5~74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8例,高空坠落伤3例,刀刺伤2例,枪... 相似文献
20.
《吉林医学》2014,(30)
目的:对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治疗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从而降低胸腹联合伤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51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确诊46例,误诊5例,误诊率9.80%。5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于手术前死亡外,有42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另有7例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进行保守治疗,两种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了手术治疗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中39例痊愈,仅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仅为7.14%。对照组的7名患者中仅有一例患者痊愈,其余6例均救治无效死亡,死亡率高达85.71%。结论:胸腹联合伤具有病情严重复杂、误诊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应对体检、X线检查等多方面检查结果做出综合性判断,应及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出现因保守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导致患者死亡,从而降低误诊率及死亡率,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