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医教育改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杨旭雄747000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它曾为藏族同胞和其它兄弟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过贡献。藏医教育由“传承式”和“传统教育式”转入正规学校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卫生人材...  相似文献   

2.
藏医放血法     
藏医外治法内容十分丰富,根据其对于肌体的刺激程度及治疗技法不同,可分为轻柔疗法、粗糙疗法、严厉疗法三类,其中粗糙疗法中的放血疗法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治疗理论。放血疗法是利用放血器械对人体特定的部位施行放血或结扎术,以达到缓解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操作可分为准备、放血善后三个阶段。准备时首先要备好放血。护  相似文献   

3.
藏医饮食疗法浅析桑吉东珠夏河县藏医医院(747100)关键词藏医药,食疗,饮食藏医饮食疗法,简你食疗,是整个藏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亦是藏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四大治则中不可忽视的传统治则之一。藏医药学认为,饮食与药物同源、同性。所谓同源,即食药...  相似文献   

4.
藏医共有四部经典:《扎据、协据、门啊据、亲嫣据》。《扎据》就是根据本经的意思,是纲领性的经典,是藏医必修的基础课。学习藏医伊始,必须首先学习《扎据》,然后才能逐步深入。《扎据》共分六章。计:1.序言,是叙述医药起源,识别有404病,采取各方不同性味的药物分别予以治疗。2.问答:是以相互问答的语法,纲领性的概述了《协据、门啊据、亲嫣据》的纲、类、篇、章等内容。如:病种、病名、病机、辨症、治疗、预后等。3.生理病理;4.诊断;5.治疗;6.结语。现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主要内容,根据藏贡(?)院长的讲述,按原式分类归纳提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黄味酸性平,有清热解毒、泻下消化之功。可用于消食、胸闷、腹胀、便秘等,故藏医内科运用比较广泛。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使用大黄,常收到较好的疗效。一、治妇人月经不调,腹胀腹痛时,可以活血化淤,调经止痛为治则,用炙大黄20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民族医药政策的指引下,经全省藏医人员的共同努力,青海省藏医学会(筹)于九月二十日成立。班玛旦增副省长当选为藏医学会(筹)理事长。青海是一个的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藏医药在广大牧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千多年来为藏族同胞及青藏高原的其他兄弟民族的繁衍昌盛起着巨大的作用,藏医工作已被列入我省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省藏医学会(筹)的成立标志着我省藏医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级。这对于  相似文献   

7.
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藏族劳动人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产物。它不但吸取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经过千余年本民族医务人员长期实践,结合本地区的生活习惯、发病规律和药物资源,不断地整理提高,由实践上升为理论,自成系统,形成独特的民族医药学。  相似文献   

8.
9.
藏医医生在藏医药学理论体系指导下选药组方。藏医药学是在藏医药基础上融入了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中国和古阿拉伯医药学的部分精华而形成的体系。它主要解释隆、赤巴、培根3种因素的动态变化。藏医重视药物的采集与炮制,讲究调伏增效、适当配制,许多药方配药25种以上,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5种。现代中医医生在用藏药治疗重病、顽疾前应分析前人留下的文字资料,了解药物的性味、功用,针对病情,灵活组方。  相似文献   

10.
藏医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其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许多独到之处,尿诊就是其中之一。藏医认为,食物经胃磨碎后,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浊者进入肠道,分解为稠、稀两种,稀的入膀胱而为尿。其清者通过肝转移到血液,血液之浊积于胆为胆汁,胆汁之浊  相似文献   

11.
李毛才让 《医学文选》2002,21(3):414-414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医、护、药不分家 ,除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均由医师自己操作外 ,其他护理措施和方法是指导家属进行的。当前 ,在藏医治疗机构逐步建立了现代化、规范化的护理工作队伍。藏医沿科学的轨道发展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科学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 ,藏医院目前对医、护、药有了明确的分工。要搞好藏医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首先应掌握和了解藏医护理特点及基本的护理常识。1 藏医的“整体观念”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藏医药认为 ,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 ,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藏医的理…  相似文献   

12.
李毛才让 《微创医学》2002,21(3):414-414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药不分家,除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均由医师自己操作外,其他护理措施和方法是指导家属进行的.当前,在藏医治疗机构逐步建立了现代化、规范化的护理工作队伍.藏医沿科学的轨道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科学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藏医院目前对医、护、药有了明确的分工.要搞好藏医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首先应掌握和了解藏医护理特点及基本的护理常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清·格西曲承所著、为塔尔寺藏书之一。乃专论脉学之作内容较简要,可供中、藏、蒙医工作者参考。藏医理论与中医理论有所不同,中医辨证总纲为阴阳,藏医辨证总纲为龙、赤巴、培根。藏医的龙,相当于中医气和风的概念;藏医的赤巴,相当于中医热、火、阳的概念;藏医的培根,相当于中医水和土的概念等;藏医脉学渊源于中医脉学是肯定的,如藏医脉学中寸关尺皆为汉语直接译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医脉学增添了不少独特内容和诊断方法。如藏医的切脉部位和左右关、尺脉脏腑分配,生男育女的预测、脉象归类分为阴脉、阳脉、中性脉三种类型,与中医各异,有其独特之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藏医放血疗法有其独到之处。公元八世纪由藏医医圣宇妥·元丹贡布等编著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专立一章,对放血疗法从工具,诊断,操作,效用等各方面详加论述,现简介如下: 1.工具 用金属做成管翎针及弯头新月状,斧状等锐利的工具,其“锐度向上吹刃截断毛”。 2.诊断 2.1.适应症:“可以放血病症传乱疫,肿与疮类病风和败疽,丹毒黄水癞病等类病,生于热血胆黄需放血”。即可以用针刺放血施治的疾病是扩散症,紊乱症,疫疠,炎症,创伤,痛风,内脏脓疡,湿疹,黄水病,麻风等:  相似文献   

15.
藏医的放血疗法是在既定的静脉和少数动脉部位用特制的刀具割刺,放出病血及与血同行的毒气,以达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其法具有以下特点:1)有特定的放血脉位。2)准备时间长。3)操作程序复杂。4)术后处理方法特殊。藏医放血疗法也因此得以成为世界放血学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放血学中的精华。现从放血疗法的源流及发展、放血机制、放血工具、放血部位、放血时机、操作方法、放血量、放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等8个方面对藏医放血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藏医医生在藏医药学理论体系指导下选药组方.藏医药学是在藏医药基础上融入了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中国和古阿拉伯医药学的部分精华而形成的体系.它主要解释隆、赤巴、培根3种因素的动态变化.藏医重视药物的采集与炮制,讲究调伏增效、适当配制,许多药方配药25种以上,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5种.现代中医医生在用藏药治疗重病、顽疾前应分析前人留下的文字资料,了解药物的性味、功用,针对病情,灵活组方.  相似文献   

17.
藏医药浴疗法起源于大约公元八世纪,是利用温热药物祛除寒邪,振奋阳气,适用于表证和实证,与祖国医学的内服温中祛寒法相一致。 按照藏医药学的理论,以“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的病变原理,灵活运用药物的加减配方,利用药物的发散作用刺激肌肤,从而张开汗毛孔,使体内的邪气(寒气、风湿等)排出体外,恢复经络及血液的正常运行,使组织间再生活力。其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例如:风湿性关节炎为长期受凉、受潮,使关节腔内“能合培根”的(五种培根中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各关节腔)性质寒、凉病理性增加,肢体活动受阻。而以寒、凉性质相反的温热药物治疗,使关节腔及各组织间阴阳平衡(藏医理论中“能合培根”的七种性质得以平衡)。  相似文献   

18.
浅谈藏医放血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医的放血疗法是在既定的静脉和少数动脉部位用特制的刀具割刺,放出病血及与血同行的毒气,以达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其法具有以下特点:1)有特定的放血脉位。2)准备时间长。3)操作程序复杂。4)术后处理方法特殊。藏医放血疗法也因此得以成为世界放血学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放血学中的精华。现从放血疗法的源流及发展、放血机制、放血工具、放血部位、放血时机、操作方法、放血量、放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等8个方面对藏医放血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窦汉卿相关史籍文献的考查,在《元故少中大夫吉州路总管刘侯墓志铭》和《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中发现刘执中和许衎二人可能为窦氏针灸学术传人。  相似文献   

20.
藏医护理查房是在整体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的民族特色护理体系。既运用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等相关知识,又体现以饮食护理、起居护理、时居护理的民族习俗。对患者实施全面系统化的医、护、患三位一体的查房模式,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藏医基础护理理念。我科通过几年的实践,护理查房逐渐规范化,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开展的藏医护理查房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