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3(sB7-H3)、INF-r,IL-2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夹心法检测53例风湿关节炎患者与35例正常人血清sB7-H3,INF-r,IL-2探水平。魏氏法测血沉(ESR);DAS28方法评价疾病活动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B7-H3水平为(34.25±8.56)μg/L,正常人血清sB7-H3水平(21.52±8.2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RA活动组与缓解组、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sB7-H3水平差异统计学有意义;③INF-r的血清水平在活动组、缓解组、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④IL-2的血清水平在活动组、缓解组、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组B7-H3水平与INF-r、IL-2成正相关,与DAS28呈正相关。结论B7-H3水平的增高可能直接参与了RA的发病,并与RA的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关系,INF-r,IL-2在RA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因此可能和B7-H3协同参与了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Graves病(GD)患者血清中IL-6、TNF-a和IFN-γ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例未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未治疗组)、20例临床治疗后缓解组(治疗缓解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以上三组血清中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FT3、FT4和TSH的水平。结果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6、TNF-a和IFN-γ的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与未治疗组比较,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TNF-a和IFN-γ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a、IFN-Y和IL-6的水平与FT3、FT4和TSH的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GD患者TNF-a、IFN-γ和IL-6的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但不能很好的反映G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甩介素-15(IL-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RA患者为RA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骨关节炎组)和正常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RA组和骨关节炎组、对照组MMP-3和IL-15的水平。结果RA组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MMP-3[(312.7±185.9)ng/L、(109.6±78.5)ng/L]和IL-15[(428.7±198.6)pg/L、(146.8±86.3)pg/L]水平均明显高于骨关节炎组[(42.8±15.7)ng/L、(26.9±8.6)pg/L]和对照组[(21.8±11.9)ng/L、(12.4±4.7)pg/L](t=12.43、11.86、13.57、11.36、19.02、18.65、15.36、17.90,均P〈0.01),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和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RA患者(t=5.28、11.95,,均P〈0.01);RA组MMP-3水平与受累关节数目、X线分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晨僵时间、功能分级及类风湿因子阳性无相关性(均P〉0.05);RA组IL-15水平与晨僵时间、受累关节数目、X线分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功能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3和IL-15水平在RA患者血清中均呈高表达,可作为预测RA疾病活动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滑膜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探讨瘦素在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RA患者血清标本30例(RA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瘦素浓度;关节滑膜标本25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瘦素及瘦素受体在滑膜中的表达;并与25例骨性关节炎(OA)组和3例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R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OA)组(P〈0.01),也明显高于滑液水平(P〈0.05);且与体质量指数、a1酸性糖蛋白呈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69及0.234;P〈0.01);与握力、胰岛素指数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95、-0.453及-0.192;P〈0.01);与胰岛素水平、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RF)、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病程、年龄、性别等无关:瘦素及瘦素受体在RA患者滑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在靶器官的高表达而起到调节炎症的作用;可能在炎性反应中参与急性时相蛋白的合成与调节而影响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5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及IL-8的浓度。结果:CHB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B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IL-6和IL-8参与CHB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8在判断CHB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杨春杰 《河北医药》2011,33(20):3071-3072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外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石(IL-6)水平变化及其与NSE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42例和同期单纯脑梗死患者、健康体检者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NSE与TNF-α、IL-2和IL-6水平,同步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研究患者NSE与TNF-α、IL-2和IL-6水平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血清NSE与TNF-α、IL-2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1);继发癫痫患者血清NSE与TNF-α、IL-2和IL-6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1);血清NSE水平与NIH评分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神经组织损伤严重,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痫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IL-6、IL-18、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鲎试验,酶联法和RIA法对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IL-6、IL-18、TNFα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IL-6、IL.18、TNFα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内毒素水平与11-6、Ⅱ-18、TNFα水平显著正相关(r=0.6018、0.4982、0.5011、P〈0.01)。结论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IL-6、IL-18、TNFα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亚群表达比例变化,分析RA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Th2、Th17细胞表达比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4、IL-17的浓度。结果RA患者CD4+T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RA患者Th1、Th17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活动期RA患者Th17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Th1、Th2、Th17平衡改变与其疾病的活动度有关,处于活动期Th1、Th17反应增强,非活动期Th1、Th2、Th17趋于平衡。通过调节Th1、Th2、Th17平衡,有可能为RA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5、18(IL-15、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IL-15、IL-18和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表达依次增高(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5和IL-18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5、IL-18和TNF—α在乙型肝炎患者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L-15、IL-18和TNF-α有助于病变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急性加重期、30例缓解期COPD患者和25名健康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和TNF-a的质量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IL-8和TN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加重期组IL-8和TNF-a呈正相关(r=0.631,P<0.05)。结论 IL-8和TNF-a在COPD的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100例RA患者根据DAS28评分分为高、中、低活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测定其IL-17水平。结果 RA患者Th17细胞所占外周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DAS28评分增高比例增高;RA患者IL-17A血清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Th17/IL-17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伟  赵晓霞  郭绪晓 《河北医药》2012,34(4):487-488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5例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做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结论 IL-6、IL-8及TNF-α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其血清含量对了解肺癌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52例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水平含量进行测定,并与2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患者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以上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P〈0.05).结论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变化对了解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及明确机体免疫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EM组)、青霉胺联合甲氨蝶呤(PM组)、青霉胺、甲氨蝶呤联合阿仑膦酸钠(PMA组)治疗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放射学、骨密度(BMD)变化的疗效,并评估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对RA患者骨丢失评价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配对、开放性研究,90例活动性RA患者配对进入3个治疗组。在治疗第0,12,24周收集临床指标并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在治疗第0,24周进行双手、腕X线摄片及BMD检测。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4周后,EM组Sharp评分进展显著小于PM和PMA组(P<0.01);PMA组腰椎BMD值增加(P<0.05);EM组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下降值大于PM和PMA组(P<0.05),EM组和PMA组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下降值大于PM组(P<0.05),PMA组的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下降值大于EM和PM组(P<0.01),EM组骨钙素(BGP)上升,较PM、PMA组BG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基线ⅠCTP值与健康评估问卷(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Sharp评分呈正相关,TRACP-5b、β-CTX值与腰椎BMD值呈负相关。治疗后ⅠCTP、TRACP-5b的变化值与Sharp评分变化值呈正相关,BGP变化值与Sharp评分变化值呈负相关,β-CTX变化值与BMD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 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延缓RA患者关节放射学进展。阿仑膦酸钠可增加腰椎BMD,但不能阻止关节放射学进展。血清骨代谢标志物与Sharp评分、BMD相关,可反映RA患者局部或全身骨丢失状况。  相似文献   

16.
周茵  刘英  宋雷凤 《黑龙江医药》2010,23(3):365-366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奴/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TNF—a、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TNF-a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TNF-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TNF—a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1例作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2组的血清TNF-α水平,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系数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分析血清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NF-α水平为(31.26±8.95)μg/L高于对照组的(14.33±2.5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为5和11的患者TNF-α水平均高于积分为2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70例RA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IL-21水平及第6、12、24周血清IL-2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RF-IgM、RF-IgA和抗CCP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IL-21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6、12、24周血清IL-21检测指标呈下降趋势,治疗第12、24周时血清IL-21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RA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IL-21水平.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学梅 《中国药业》2013,22(7):21-2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滨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门诊就诊的初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 mg/d,疗程3个月;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及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似(P>0.05);雷公藤多苷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4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38例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1%,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水平的失衡可能与其发病有关;雷公藤多苷可有效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的水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建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28-2429
目的:探讨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并以8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1.132、78.503,均P<0.01),而TGF-β1水平则低于对照组(t=36.165,P<0.01);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中IL-1和IL-6水平显著增加,而TGF-β1水平则显著降低;血清IL-1、IL-6水平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0.633,r=-0.615;均P<0.05),IL-1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1)。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反映了病情轻重及关节损伤程度,对病情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