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瑞士EMS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能量3.0~4.0bar(0.35~0.55mJ/mm2),冲击频率6Hz,冲击4000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4次,每次间隔7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l2~l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7例中20例有明显骨痂生成并最终愈合,另7例无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l8.4周,l2个月后有效率74.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仅发现有局部皮肤水肿。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机理和疗效.方法 对21例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史患者(其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6例,钢板内固定8例,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尺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9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2~3次.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经2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后21例中16例获得骨折愈合,治疗3个月无明显骨痂生长5例,再行第三次体外冲击波治疗,2例获得骨折愈合,最终成功18例,治愈率为85.7%.2例患者出现局部表浅皮肤破损,治疗中未观察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无需住院、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促进骨不连愈合有较好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仪治疗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碎石机治疗14例骨不愈合和5例骨延迟愈合患者,根据不同部位选择频率和冲击次数;骨折端不稳定者治疗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6~8周,术后6、12周及以后每4周复查X光线片。[结果]所有患者获6~26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19例患者12例第一次冲击波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4例再行第二次体外冲击波治疗,最终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6周~6个月),体外冲击波治疗总有效率84.2%。[结论]体外震波治疗骨不愈合和骨延迟愈合,方法简单,创伤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对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治疗效果,为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寻找一条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冲击波骨肌系统治疗仪治疗21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患者,以后每1。2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痂生长情况综合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6~18个月,18例骨痂生长明显,最终骨折愈合,3例至随访结束,无明显骨痂形成。所有治疗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的症状及内固定断裂的情况。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效果显著,微创、安全、经济,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科患者骨不连以及骨折延迟愈合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瑞士STORZMP100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系统对我院骨科27例骨不连且骨折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治疗,设置冲击能量为3.5~5.0bar,冲击频率为5HZ,冲击次数3500次。依据临床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最多不超过4次的治疗,每次治疗间隔周期为1周,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0—16个月的随访调查,嘱咐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并对其复查x线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本次研究对象27力患者中,有20例骨折或者不连部位出现明显骨痂并愈合,剩余7例为临床症状无改变。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9周,进行为期10个月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到74%,且在进行治疗后,患者并未有出现明显的内固定系统断裂和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结论:临床对于骨科患者骨不连以及骨折延迟愈合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安全、简单、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6.
林志国  李存佳  刘涛  姜晋生  肖俊 《海南医学》2014,(15):2291-229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海桐皮汤熏洗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采用ESW对56例确诊的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使用海桐皮汤加减方行患肢熏洗,每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端骨痂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48例有较明显的骨痂生长,最终愈合,4例骨痂生长缓慢,4例无效。骨折延迟愈合治疗后愈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4.8个月,总有效率为85.7%。无骨折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及局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海桐皮汤熏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可促进骨痂生长,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其治疗有效、方便、安全及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应用冲击波与手术治疗骨不连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冲击波组:采用水囊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机(中美合资生产)来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机在X线准确定位下,尽可能地在治疗部位集中所有的能量.冲击次数和工作电压根据骨折延迟、骨不连的治疗次数和愈合部位进行适当调整.能量0.25~0.5mJ/mm ,冲击量600~2000次,工作电压l0~18kV,治疗3~4次,治疗间隔5—7天.首次治疗后4月每月复查X光片.手术组:按照患者骨不连部位的X线表现和软组织条件来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结果:35例手术组患者,32例一次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4个月,2例患者在手术后加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后才愈合,另外一例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后方才愈合.41例冲击波组患者,37例一次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9+3.6个月,有2例患者因疼痛放弃治疗导致没有愈合,还有2例患者进行了第二次体外冲击波治疗之后,骨不连的症状才得以愈合.结论:体外冲击波具有疗效确切、非侵入性、简便、经济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在这近十年兴起的治疗方法,对于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慢性损伤性软组织疾患治疗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Gustilo不同分型的前臂骨折后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前臂髓内钉的手术治疗,同时术中在骨折处置入适量的异体骨.术后第一天起允许患者前臂做主动运动.术后定期随访12~24个月.结果10例病例中8例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平均愈合时间为3,4个月,其余2例随访24月后,仍无骨痂生长.结论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对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冲击波骨科治疗机门诊治疗23例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患者,冲击电压为7.0-12.0kV,冲击能量0.056—0,250mJ/mm^2,冲击1000-3600次,焦点压力10.2—37.2MPa。根据患者情况治疗5—12次,每次间隔3—7d。结果 治疗后患者随访12—20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3例中,5例无效,18例有较明显骨痂生长并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80周,平均16周。12个月后有效率78.1%。结论 冲击波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肢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其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方法简单、有效、经济、安全,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稳定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按照术后时间分组,术后3~9个月共28例作为A组,术后9个月以上共29例作为B组。ESWT后每3个月复查X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治疗前以及第3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组在第1、2疗程结束后骨痂生长速度均明显快于B组(P0.05)。两组有效率在3个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0;P2=1.000;P3=1.000);两组第1、2疗程结束后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44;P2=0.047),而第3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190)。结论:早期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可降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潘琦  于泉 《黑龙江医学》2006,30(3):195-196
目的应用防旋式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减少术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01-03开始,应用防旋式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7例,根据随访治疗结果,评价防旋式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结果随访至2004-12,37例病人术后骨折断端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的旋转移位、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34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3个月X线片骨折处有连续性骨枷,骨折线已模糊,3例病人术后7个月内,骨折处尚无连续性骨枷形成,仍在随访中。按骨折愈合的4项标准〔6〕,以术后8个月骨折愈合为优,12个月为良,1年3个月为可,1年3个月骨折尚未愈合为差。对37例病人治疗进行评价,其中,优20例,54%;良11例,29.7%;可1例,2.7%,3例术后7个月内,仍在随访中疗效尚不能确定。结论防旋式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有效防止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闭合复位,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74例,研究组使用国产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36例,闭合复位,在磁力导航下完成远端交锁螺钉的锁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机械瞄准带锁髓内钉治疗38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锁定、骨折愈合、肢体功能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全部病例均闭合复位成功,远端锁钉一次锁定36例,成功率94.6%,手术时间平均(83.2±15.4)min ,出血量(221.7±60.2)ml。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肢体功能优良率97.2%,平均临床愈合时间4.5个月,无不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磁力导航技术操作简单,锁定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一期开放植骨治疗24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感染性骨折不愈合行一期开放植骨的可行性。方法:患处彻底清创、单臂外固定架牢固固定、折端大量植骨、术后严格无菌换药。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平均用药11d。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获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2~41个月,平均18个月。平均7周创面被肉芽覆盖,平均10周瘢痕自行愈合,平均10个月(6~18个月)外固定架去除。结论:一期开放植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可最大限度的一次性完成扩创、固定、植骨,是目前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及骨缺损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闭式复位,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方法选择35例股骨颈骨折病例,牵引2~4 d后,复位满意后,在延续硬膜外麻醉下,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复位后,在粗隆下纵行切口3.0~5.0 cm,平行股骨颈打入第1枚2.0 mm导针,再与第1枚导针平行打入第2、3枚导针,然后沿3枚导针入空心钉。结果35例均1期愈合,6个月~3年,平均1.5年。除3例骨折不愈合外,其余32例于6个月骨性愈合、功能良好。结论采用闭式复位,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方法。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间骨折26例。其中,"T"或"Y"型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9例。本组患者均进行临床随访并评定效果。结果26例经6个月~3年(平均14个月)随访,无近晚期并发症,骨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达90%。结论股骨髁上逆行带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锁定准确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解剖型钢板植骨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股骨下端复杂粉碎性骨折解剖型钢板植骨固定的临床特点、效果.方法:20例病人按A0分类,C2型11例,C3型9例,合并髌骨骨折7例.解剖型钢板固定的同时根据骨缺损情况行髂骨、腓骨植骨,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Schatzker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解剖型钢板植骨术是治疗股骨下端C2、C3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穹隆部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胫骨穹隆部骨折4例,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7例,Ⅱ型37例,Ⅲ型1 0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5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64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约为12个月,根据Mazur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32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92.2%。术后3例开放性骨折并发伤口感染,经过抗菌治疗、加强换药、理疗等处理后痊愈。创面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1例。结论:治疗胫骨穹隆部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选择固定方式、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掌握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注意早锻炼、晚负重,才能减少局部并发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植骨及Gamma钉内固定的方法来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均为切除硬化骨、打通髓腔、自体植骨及Gamma钉内固定,术后牵引制动患肢,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全部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功能优良。结论:此方法对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宪成  胡萌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57-2758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加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先将DHS螺钉定位固定于股骨颈内,解剖复位粗隆间骨折;安装DHS钢板,钻孔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本组60例,随访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满意,髋关节运动恢复优良。结论:DHS内固定加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易于复位;术后可以早期功能训练,患肢功能恢复优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手术在前牙缺失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上颌前牙缺失患者72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采用骨增量技术中的种植方法进行修复手术,B组采用隐形义齿的方法进行修复手术,C组则采用烤瓷冠桥技术进行前牙缺失修复手术,观察所有患者的愈合情况,并对比植体植入上颌后3-6个月的二次修复前以及修复后9个月的情况进行X片检查,观察植体和周围的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A组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愈合良好的有22例,愈合优良率91.67%;B组愈合良好的有14例,愈合优良率58.33%;c组愈合良好的有15例,愈合优良率62.50%,A组患者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增量技术中种植修复对于上颌前牙缺失的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并且修复过后骨组织和植体之间也获得了良好的覆盖,保证了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