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供者脾细胞对移植心脏免疫耐受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供者脾细胞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 ,为抗排斥反应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供者脾细胞 (SPC)和环磷酰胺 (CP)预处理移植受者 ,然后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根据实验分组对移植心脏存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CP组和 SPC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分别为 7.2 1± 2 .5 6 d、9.78± 2 .5 5 d和 15 .14± 8.5 6 d,经统计学处理后证实 ,3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供者脾细胞预处理移植受体 ,可以明显地延长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行移植时经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环孢素A(CsA)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并从细胞免疫角度探讨其诱导免疫耐受机制。方法:受体鼠移植术前经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短期应用环孢素A(CsA)。采用MTT法检测术后受体鼠脾淋巴细胞IL-2产生水平及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检测受体鼠IFN-γ表达水平。结果: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CsA能显著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期,且明显抑制受体脾淋巴细胞IL-2,IFN-γ的表达及NK细胞活性。结论: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能有效地诱导免疫耐受,干扰IL-2-NK-IFN-γ免疫网络功能可能是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供体品系大鼠皮肤致敏方法及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研究雷公藤多式供体预处理及供体脾细胞受体胸腹内注射诱导免疫耐受对移植心脏存活影响及二种方法的协同效果。方法:SD大鼠作供体,Wistar大鼠作受体,所有受体在心脏移植前均无用供体皮肤致敏,A组作单纯心脏移植,B组作经供体预处理后的供心移植,C组用供体脾细胞胸腺内注射诱导耐受后作心脏移植,D组考察供受体两种预处理方法的协同效果。结果:各处理组供心存活时间均校对照组明显延长,C,D二组病检见淋巴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明显减轻,但微血管病变较严重。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明显延长移植供心成活时间,并有良好的协同效果,经胸腺途径诱导的耐受能明显抑制细胞免疫,但对急性血管排斥没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胸腺内耐受诱导对心脏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A组单做心脏移植,B组于HT前作皮肤移植致敏 ,C组在皮肤移植及HT前作供体脾细胞脾内免疫耐受诱导。结果致敏 模型能使移植排斥终点时间显著缩短,C组供心存时间显著延长并伴相应的细胞免疫排斥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以往术前21天进行胸腺修饰常规方法不同,在手术当天进行胸腺内注射抗原,诱导大鼠同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方法: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实验组在手术当天将供体SD大鼠脾细胞注射到受体Wistar大鼠胸腺,并以FK506短程处理受体鼠。单纯药物对照组在围手术期使用FK506但不进行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经典方法诱导组,腹腔注射抗淋巴细胞血清ALS(-1天) 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21天);无处理组,单纯将SD大鼠心脏移植到Wistar大鼠腹腔。观察供心存活天数、病理改变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供心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而与经典诱导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和经典诱导组的供受体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各组增殖反应均较元处理组降低,而两者之间无差异。结论:心脏移植手术当日胸腺内注射供体同种抗原,同时给予短程免疫抑制剂与术前21天胸腺注射的经典诱导组同样能诱导宿主对移植物的低反应状态(免疫耐受或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延长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物存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LEW(RT11)和LEW.1W(RT1u)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受体鼠分别应用CoPPIX 5 mg/(kg.d),SnPPIX5 mg/(kg.d)。对照组及实验组均6只鼠。由移植手术前1日开始至发生排斥,比较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在移植后第5天取心脏进行HE染色及CD3、CD25、ED1和K i-67染色;并测定HO-1活性和用W estern b lot定量HO-1蛋白;进行受体脾细胞接受供体脾细胞刺激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对照组心脏移植物平均7 d出现排斥;应用CoPPIX诱导HO-1表达后存活时间为13.5 d,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而应用SnPPIX治疗后存活时间为6.5 d。对照组与SnPPIX治疗组的心脏移植物中有中等量的细胞浸润,CoPPIX治疗组移植物组织中的CD3 T细胞、CD25 细胞、巨噬细胞和增殖细胞都明显少于SnPPIX及对照组。同对照组相比,CoPPIX诱导HO-1表达明显抑制体内脾细胞增生(P<0.05),而SnPPIX无抑制。结论诱导HO-1表达能够抑制大鼠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并延长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7.
青藤碱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期间ICAM-1和IL-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期间的病理特征,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SD健康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4组:A组为健康SD大鼠心脏作对照组,B组为SD大鼠到SD大鼠的同基因移植组,C组为SD大鼠到Wistar大鼠异基因移植组,D组为清藤碱治疗组。以ELI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心组织中IL-2和ICAM-1的表达。结果:A、B组未见排斥反应发生,心脏组织中的ICAM-1和IL-2表达水平很低;C组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并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组织中ICAM-1和IL-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D组炎症反应有所减轻,同时少有淋巴细胞浸润;组织仅微弱表达ICAM-1和IL-2。结论:移植心脏ICAM-1和IL-2的表达水平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青藤碱能显著抑制移植心ICAM-1和IL-2的表达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减轻排斥反应,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8.
DC单抗调节供、受体大鼠免疫功能和抑制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内应用大鼠DE单抗WZD3对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DE单抗同时处理供、受体,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研究单抗诱导供、受体间双向移植耐受可能机理,为联合应用单抗和耐受性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剂量WZD3处理SD(受体)和Wistar(供体)大鼠,两周后观察单向、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和经ConA或LPS刺激脾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选择合适WZD3剂量同时对供、受体大鼠体内注射,进行异体异位心肺联合移植,术后观察移植器官存活时间和器官排斥终点时受体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高剂量(8mg/kg体重)WZD3对大鼠单向、双向MLC以及脾细胞产生IL-2和TNF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中剂量(4mg/kg体重)和低剂量(2mg/kg体重)WZD3对上述指标有轻度或无抑制作用。结论:采用高剂量WZD3能下调大鼠免疫功能;同时处理供、受体大鼠,能诱导供、受体间双向免疫耐受,明显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清除DE、下调Th1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蛇毒因子(CVF)消耗补体对大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至SD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经静脉注射CVF以消耗受体血清中补体,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并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抽取5只大鼠于术后1、3、5、6、7 d定时活杀,对比观察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血清补体活性以及CD4+、CD8+T细胞浸润程度。结果使用CVF的实验组,其移植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平均达(32.39±23.82)d,部分移植心甚至达到长期存活,而对照组为(6.60±0.65)d(P<0.01),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组织内C3沉积情况和CD4+、CD8+T细胞浸润程度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CVF清除补体可抑制大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enistein联合环孢素A在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对CXCR3的影响。方法:近交系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行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手术,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排斥反应(AR)组:心脏移植术后未采取任何治疗;环孢素A(Cs A)组:术后接受Cs A治疗;Cs A+Genistein(C+G)组:术后接受Cs A及Genistein的联合治疗。术后7 d,分别采集3组移植心脏,制备成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CXCR3受体的表达。结果:AR组CXCR3呈强阳性表达,C+G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且CXCR3蛋白在心肌组织中呈低表达。结论:Genistein联合环孢素A能明显抑制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CXCR3的表达,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 CsA)的抑制作用。 方法: 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 结果: 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 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 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 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 d和第7 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 结论: 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口服供体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已被证实有显著效果,而脾脏为人体最大淋巴器官,富含T淋巴细胞,可提供丰富抗原。 目的:观察口服供体脾细胞对大鼠肾移植移植肾功能影响。 方法:肾移植前脾细胞组Lewis (RT11)大鼠采取口服灌胃5×105个BN (RT1n)大鼠供体脾细胞,1次/d,持续7 d;肾移植组Lewis (RT11)大鼠口服灌胃1 mL PBS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5天肾移植组出现移植肾排斥症状,脾细胞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肾移植组,移植后脾细胞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明显慢于肾移植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肾移植组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变化早于脾细胞组。说明口服供体脾细胞能诱导免疫耐受,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系所分泌的抑制因子(TLSFJM),在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体内应用TLSFJM可明显抑制由DNFB所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降低局部针对变应原的特异性炎症反应;(2)TLSFJM能有效地延长移植在C57BL/6小鼠上的BALB/c小鼠皮片的存活时间,并降低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受体淋巴细胞对供体同种异体抗原刺激的再次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大鼠肺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单肺移植模型。随机将肺移植后的40只大鼠分为4组:A组肺移植后用生理盐水(1ml/天)灌胃,B组肺移植后用环孢素A(5mg/kg/天)灌胃,C组肺移植后用落新妇甙(1ml/kg/天)灌胃,D组肺移植后用环孢素A(2.5mg/kg/天)及落新妇甙(1ml/kg/天)灌胃。术后第10天切取移植肺观察肺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情况。结果:B组、C组及D组移植肺排斥反应分级均低于A组(P<0.05~0.01);D组移植肺急性排斥反应最轻,优于C组(P<0.05)和B组(P<0.01)。结论:落新妇甙对肺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与环孢素A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国内常用的封闭群品系大鼠(SD与Wistar大鼠)所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并不理想,易产生肝移植耐受。 目的:通过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同基因组:Lewis-Lewis 24例;异基因组:DA-Lewis 24例。观察移植后一般情况及移植后存活时间,两组受体分别于移植后3,5,7,10 d随机取3只处死取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组大鼠无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中位生存时间超过100 d,肝脏组织发生轻度形态学改变。异基因组大鼠移植后黄疸明显,中位生存时间为11 d,移植后第7天肝脏组织病理表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Banff国际标准)。同期相比异基因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同基因组(P < 0.001)。提示,DA-Lewis是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LSFJM 对同种异体抗原活化的Th1/Th2样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加入TLSFJM 或IL 4 ,用细胞内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LSFJM 对Th1/Th2样细胞亚群比率的影响。结果 :在TLSFJM实验组中 ,活化淋巴母细胞分化为IFN γ 细胞的比率略有降低 (49.8%→ 4 3.1% ) ,IL 4 、IL 6 细胞的比率有明显降低 ,IL 4 细胞的比率由 75 .4 %降至 4 3.7% ,IL 6 细胞的比率由6 7.8%降至 5 2 .6 %。在未活化小淋巴细胞中 ,也观察到同样的趋势。结论 :TLSFJM 对Th1、Th2样细胞亚群都有抑制 ,但似乎主要作用于Th2样细胞亚群 ,从而使其在Th1/Th2样细胞的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7.
背景:雷公藤多甙所具有的多种免疫调节作用,是否可于肾移植慢性排斥,缺乏严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证据的支持。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 方法:选用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制作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完整保留受体右肾作为每个移植肾的内对照。所有受体均于移植后10 d内接受小剂量环孢素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移植成功受体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自移植后10 d 起每日经胃灌服雷公藤多甙,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至移植后12周。移植后12周收获动物,取受体移植肾组织送检组织病理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 周,两组受体移植肾均存活,体积较正常右肾略小,色泽较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等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所有受体自身右肾均未出现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肾小管、间质表达,治疗组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雷公藤多甙能够减轻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模型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损害,下调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相关免疫机制.方法 应用鼠源性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R97-116)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MG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完全Freund佐剂对照组(CFA组)、EAMG模型对照组、RAPA处理组[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