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NG-100型血液粘度计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测定全血粘度的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细胞压积、文氏(Wintrobe)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结果: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支患者的绝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P〈0.01和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在对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用血液流变学方法(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蚌埠地区153例健康人的正常值,并对47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冠心病、心肌梗塞、原发性高血压、脑血栓和糖尿病的比值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0.005)。文章讨论了上述变化的机理及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6例冠心病患者的5项因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初步观察并与健康人群进行了。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的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血细胞压积和血沉降变化较大,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也有不同的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亚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的细胞成份和血浆的变形和流动特性,以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有结构的流变特性.近十余年已将其应用于临床各科[1]。学者们经过广泛的研究,发现很多皮肤病均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本文拟对血液流变学与皮肤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血液的无空特性1.1血液粘度(n)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血液流动时的一种物理属性,粘度高,示血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大,消耗的能量多;它是切变率的函数,切变率高,所测得的血粘度低。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有:①红细胞压积(HCT):它是影…  相似文献   

5.
检查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血液流变学参数,同时与32例健康相应的参数对照。结果表明:肺结核患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P<0.01),血沉加快(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减慢(P<0.050;另活动性肺结核进展期患的血浆粘度显高于好转期患(P<0.01)。说明活动性肺结核患存在高粘滞综合征,且在进展期血液流变学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英武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78-1579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血管怎样进行功能活动和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特性的综合指标。高血压作为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周围血管病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血液流变特性改变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揭示糖尿病患者慢性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项目。结果在血液流变项目中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粘度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多种合并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菁梅   《华夏医学》2007,20(2):293-29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检测33例SLE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全血粘度(低、中、高切)、全血还原粘度(低、中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变形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用随机、双盲、自身安慰剂交叉对照法观察了静脉点滴硫酸镁疗法对30例冠心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镁能够降低全血高切变和低切变粘度,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雪飞  张雪涛 《海南医学》2002,13(11):24-24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性牙周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R80a锥板旋转式血粘度测试仪,测定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全血粘度,相对粘度,卡松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性指数均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病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10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测试,并与102例无高血压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男性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女性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沉方程校正K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男性以血液粘稠度增高为主,女性则以血液聚集性增高为主,男女均存在明显的血流障碍,是易发心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 对 2 65例冠心病患者与 1 1 0例正常人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有血脂升高和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异常。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 ,降低血脂和血液粘度可减少冠心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22只杂种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犬在各切变率时的血液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较人和兔高。分析了影响血液粘度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部分超重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通过多元协方差分析调整血脂及血压等混杂变量后,体重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再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超重者出现的“高粘滞综合征”可能与其所伴有的脂类代谢异常及血压升高有关,所以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与血压对预防心血  相似文献   

15.
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不同地区,不同救器正常值略有差异。因此我院对100例正常人的血液粘度值进行调查结果撤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森  杜滨  许雷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09-109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参考值确定。方法对大连地区35岁以上各年龄组,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八项项指标。结果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甘油三酯、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资料显示了大连地区正常人群血液流变学八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并反映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其中,男性甘油三酯正常参考范围与以前报导差异较大.这与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男性社会活动中饮酒可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使用小剂量肝素钙治疗高血液粘度综合征30例,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提示:肝素钙对降低血液粘度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血液流变学参考值范围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参考值确定。方法对大连地区35岁以上各年龄组,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八项项指标。结果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甘油三酯、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资料显示了大连地区正常人群血液流变学八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并反映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其中,男性甘油三酯正常参考范围与以前报导差异较大.这与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男性社会活动中饮酒可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观察了1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K值、纤维蛋白原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夹瘀证与无瘀证之间,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说明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能作为高血压病微观辩证的标准,且作为高血压病阏血有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洋  付晶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27-728
目的 用血液流变学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因。方法 对患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分析 ,包括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电泳 ,红细胞聚集能力 ,血小板 ,凝血因子的研究。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液粘度异常增高 ,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的质量 ,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及血浆中的高分子蛋白等。结论 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因探讨中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 ,血液粘度及有关因素改变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并应用等容血液稀释及血小板抑制药物进行治疗 ,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