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双侧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双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双侧肾上腺转移瘤40例,2例误诊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双侧肾上腺结核;CT平扫发现双侧肾上腺病灶86个,双侧瘤体大小不等,与肾上腺长轴一致;4个病灶瘤侧可见残存肾上腺结构;平扫呈实性密度40个,CT值25~55 Hu,呈囊实性密度46个,CT值10~35Hu。增强扫描32个病灶呈轻中度均匀强化,36个病灶呈不均匀逐渐强化,18个病灶呈厚环状强化,囊变、坏死区强化不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双侧肾上腺转移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新沂市铁路医院作CT检查的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41例,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作延时扫描。结果转移瘤多发于灰白质交界区,好发于额顶叶。病灶直径在2 cm以下者占88.1%。平扫呈等或稍低、稍高密度,增强后病灶表现为三种形式:当肿瘤为实质性,呈均匀强化;当转移瘤内出现坏死囊变,则呈环形强化,表现薄壁或不规整厚壁强化;混杂密度不均匀强化肿块。CT较特征性表现,脑水肿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呈小结节大水肿。结论 CT平扫+增强扫描能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搜集我院1987年以来CT拟诊为脑结核瘤87例,其中33例资料较完整,并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脑内病灶消失、缩小而予以证实。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2~45岁,10岁以下16例,10岁以上27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45岁。结核菌素试验阳性10例,胸片发现肺部有结核病灶的8例。全部病例均有癫痫、头痛症状。脑CT扫描均在平扫后做增强扫描。33例中发现病灶35个。单发31例,多发2例。全部病灶均位于幕上。位于大脑顶叶20例,颞叶8例,枕叶4例,额叶2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2~4个月后CT复查,脑内结核病灶消失23例,病灶明显缩小、脑水肿减轻1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脏转移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47例肝转移瘤患者,其中结肠癌17例,直肠癌12例,胃癌9例,鼻咽癌5例,卵巢癌3例;胆囊癌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在多层螺旋CT导引下肝转移瘤病灶进行射频治疗,术中观察射频后瘤体CT值及邻近组织情况,术后CT复查了解肿瘤变化.结果:(1)多层螺旋CT引导对于86个病灶给予准确定位及穿刺引导;直观观察消融情况.(2)射频治疗后瘤体内CT值减低,部分瘤灶内见气化灶.(3)复查CT表现为瘤体缩小,增强扫描为无强化略低密度影.(4)术后3个月复查CT示,显效者69个病灶,有效者12个病灶,总有效率94.18%;无效者5个病灶.随访6 ~12个月,14个病灶出现局部复发(16.28%),7例出现肝内新发转移灶;1年生存率91.4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定位、引导肝转移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评估病灶是否完全破坏;术后复查能够准确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或浅分叶状。其中7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病变灶直径2.5~7.6 cm。CT平扫呈略低密度者7例,等密度者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见全瘤明显强化,4例均匀,6例不均匀。强化均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8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其中6例显示中央瘢痕组织,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出现强化。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兰宝  隗志峰 《上海医学影像》2005,14(4):258-259,269
目的探讨卵巢肿块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卵巢肿块的临床及CT表现,患者年龄15岁~80 岁,平均47岁。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层隔5mm-10mm,通常范围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髂前上棘,肿块巨大者上界应完全覆盖病灶。扫描前夜起分次口服1%-2%泛影葡胺水溶液,总量约1500ml,以充分充盈盆腔肠管,已婚妇女扫描前常规使用阴道塞。本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在96例患者中共检出108个病灶,手术病理报告畸胎瘤22例(22个病灶),囊腺瘤14例(14个病灶),卵巢囊肿20例(24个病灶),囊腺癌32例(36个病灶),转移癌4例(8个病灶),其它病变4例(4个病灶)。结论 CT发现病变的敏感性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7%。  相似文献   

7.
肝转移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转移瘤病灶形态、大小、密度、数目、特殊征象及其肝内分布,病灶增强前后大小比较和肝外转移等CT表现。结果:65例转移灶3个以上,10例病灶2个,25例病灶仅有1个;71例病灶位于右肝或主要位于右肝,11例左、右叶病灶相等,18例病灶位于左叶或主要位于左叶;97例肝转移瘤病灶均呈低密度,3个合并脂肪者2例病灶呈高密度,1例呈等密度;206个转移灶中125个平扫病灶较增强后为小,占60.7%,81个病灶大小增强前后基本相同,占39.3%;牛眼征、囊性坏死征、液-液平征和肿瘤内钙化发生率分别为8%、3%、2%和4%;18例CT检查的同时发现肝外转移。结论:病灶大小不等、多发弥漫和中心性坏死,边缘强化是肝转移瘤的基本CT表现,增强扫描是准确判断病灶大小必不可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20例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就诊主诉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患者就诊原因均为神经系统症状,其中包括头痛、头晕、感觉障碍、肢体无力偏瘫、精神情绪异常等症状;经头颅CT、MRI及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20例患者均有脑转移及肺部原发病灶,并经手术病理检查或活检穿刺证实,其中单发转移4例,多发16例。病灶多见于皮层下,伴发瘤周水肿,4例呈囊性表现,2例伴肿瘤卒中,增强扫描时多见环形强化。结论:首诊于神经内科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缺乏明显的肺部症状及体征,临床单独诊断误诊率较高,联合颅脑及胸部影像学诊断可提高确诊率,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9.
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肉瘤样癌(PSC)的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相对照,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PSC,术前分别经X线、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8例病灶中,6例为单发,其中右肺4例,左肺2例;2例为多发病灶(并肺内转移),原发灶均位于左肺。7例患者行CT扫描:平扫均可见肺内病灶:巨大类球形肿块者5例,不规则结节者3例;增强扫描前者多呈“肉瘤样”强化方式,即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明显,中央坏死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后者强化方式不一,1例全瘤不均匀强化,2例周边强化。7例PSC中合并空洞者1例(合并真菌感染),毛刺征1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胸水2例,胸膜结节3例,阻塞性肺不张1例,阻塞性炎症2例,肺外转移(肝、脑)2例,肺内转移2例,邻近肋骨破坏1例。组织学类型:梭形细胞癌1例,其余7例由梭形细胞与上皮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免疫组化显示:CK(++~+++)7例;Vimentin(++~+++)6例,CEA(+++)1例。结论:PSC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大多具有肺癌和肉瘤的双重特征,确诊要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曹晖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2):47-48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CT征象,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8例单发脑转移瘤的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变位于灰白交界处12例,皮质4例,丘脑、小脑蚓各1例.12例呈环状病灶型,其中10例皮质侧较厚;4例呈结节团块型,密度均匀;1例呈薄壁囊肿型; 1例呈不规则型,密度均匀.16例瘤周存在指套状水肿,水肿范围与瘤体大小不成比例.增强扫描肿瘤实体中度以上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原发瘤病史多能正确诊断,临床需注意与胶质瘤、脑膜瘤和脑脓肿等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结节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直径≤3 cm肝脏结节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采用Pick6000螺旋CT扫描15例,Philips Briliance 64层螺旋CT扫描8例,采用MR扫描8例(其中1例同时行MR及CT扫描)。诊断为肝硬化并小肝癌12例,血管瘤8例,肝硬化结节、转移瘤、坏死结节各3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例。平扫大部分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小肝癌中8例明显强化,3例血管瘤整个病灶结节状强化,1例FNH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扫描:肝癌均为低密度;8例血管瘤均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肝硬化结节病变呈等密度;3例坏死结节中1例无明显强化,边缘较清晰,2例病灶轻度环形强化;3例转移瘤中1例为轻度环形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边缘模糊;FNH密度略低。结论:CT、MR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结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 ,我们采用 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治疗3 6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3 6例患者均经 CT或 MRI确诊。其中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3 0~ 72岁 ,平均 (4 0 .8± 7.6)岁 ,60岁以上 3 1例 ;发病至受伤时间 1~ 3年 ;有明确头外伤史者 2 8例。首发症状 :头痛、头昏16例 ,进行性痴呆、表情冷漠、嗜睡等精神症状 14例 ,进行性瘫痪 6例 ;瞳孔改变者 3例 ;入院时均有精神和瘫痪症状。CT扫描提示脑表面呈低密度新月形 2 8例 ,8例为等密度 ,后行 MRI扫描显示脑表面类新月形的 T1 和 T2 加…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右侧者7例,位于左侧者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8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3例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66例腮腺占位性病变(共69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腮腺肿瘤在不同增强时相的强化特征和强化程度,测量病灶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时图像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例腮腺占位性病变67个病灶中多形性腺瘤30例共30个病灶,腺淋巴瘤18例共21个病灶,基底细胞瘤8例共8个病灶,肌上皮瘤4例共4个病灶,恶性肿瘤4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1例,腮腺细胞癌1例,涎腺导管癌2例。平扫时所见病灶均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增强扫描腮腺肿瘤强化特点为:多形性腺瘤的表现是缓慢渐进强化,增强后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腺淋巴瘤早期显著强化和快速流出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基底细胞瘤增强后动、静脉期均有显著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腮腺肌上皮瘤增强后动、静脉期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恶性肿瘤呈延迟显著渐进强化特点。腺淋巴瘤在动脉期的CT值明显高于其他的肿瘤,腮腺各类型肿瘤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测量的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腮腺不同类型的占位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中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因此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为腮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和鉴别提供较多依据,其应用价值不容否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1987年~1994年3月经CT诊断、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54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39例,女15例,年龄13~70岁,平均48岁。肿瘤位于幕上者51例,幕下者2例,幕上幕下均有者1例。肿瘤为单发者48例,2个病灶者4例,3个病灶者1例,5个病灶者1例。住院期间查到原发病灶者30例,其中肺癌24例,食道癌1例,胃癌2例,乳腺癌2例,绒癌1例;未查到原发病灶者24例。原发病灶已切除者12例,尚可切除者11例,不能切除者7例。 1.2 CT检查:使用仪器为岛津4500和2000TCT机。病人仰卧位,听眦线倾斜15度为基线轴位扫  相似文献   

16.
胃神经鞘瘤三期增强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6~55岁.5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 例仅行动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5 例胃神经鞘瘤主体全部位于胃大弯侧,位于胃体 3 例,胃底、胃窦各 1 例.5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均质病灶,除 1 例病灶较小呈结节状外,其他 4 例均表现为团块状;表现为腔内生长者 1 例,腔外生长者 2 例,腔内、外同时生长者 2 例;2 例肿瘤表面溃疡形成.5例均无胃周淋巴结转移及胃外浸润.CT动态增强扫捕肿瘤平均CT值分别为50.25、68.00和81.67 HU,呈明显渐进强化.结论 胃神经鞘瘤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颅内星形细胞瘤 ,脑转移瘤很少误诊为脑挫裂伤、脑出血。在无原发肿瘤病史及外伤的情况下有误诊病例 ,笔者在放疗科及 CT室工作期间 ,收集影像误诊 9例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9例脑肿瘤伴出血患者中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2 1~ 6 6岁 ,平均年龄 4 2岁。 9例中 6例有外伤史 ,1例为车祸 ,1例被拳击伤 ,4例晕倒时摔伤头部。 3例无外伤史 ,以恶心、呕吐伴肢体活动无力收入院。全部患者均行 CT平扫 ,层厚、层距 5~ 10mm。复查病例中有 5例行 CT增强 ,2例行 MR检查 ,9例中有5例复诊 ,经过病理证实 ,4例脑转移均在治疗中发现了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F DG P ET/CT显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的颅脑及体部18F-F DG P ET/CT显像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P ET/CT诊断脑转移瘤29例,经手术、内镜或穿刺病理学证实原发灶者24例,病理确诊脑转移瘤未明确原发灶者4例,病理证实为结核1例;PET/CT诊断颅内原发恶性肿瘤19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瘤8例,胶质瘤5例,2例随访中发现原发灶证实为转移瘤,余4例临床随访1年均未见颅外恶性病灶。结论 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行18F-F DG PET/CT显像可有效发现原发病灶,并根据体部及颅脑显像特点初步判定转移性肿瘤和原发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增强程度、钙化及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共7个病灶,单侧3例,双侧2例,其中左侧3个病灶,右侧4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52~16.25 cm,平均7.36 cm;4例5个病灶为良性,1例双侧病灶为恶性;CT扫描4例5个病灶(71.43%)表现为实性肿块,病灶边界均较清晰,并见钙化,1例两个病灶(28.57%)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病变内部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性中等程度强化.其中1例良性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结论 卵巢勃勒纳瘤CT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内有钙化,CT检查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病例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0例肝脏炎性假瘤呈单发孤立肿块,CT平扫9例表现为低密度,1例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2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无强化;3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分隔状强化;4例动、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环形强化;1例动脉期和门脉期无强化,延迟期呈中心结节状强化.病理主要表现为大片凝固坏死及周边纤维组织包绕和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